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6402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破 阵 子晏殊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高楼昨夜西风”,昨天西风袭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高楼远望,良人未归,写出一个女子的深深思念和浓浓的悲意。B开篇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可看出,当是初春或是初秋时节,渲染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为下文做铺垫。C“歌长粉面红”这是对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歌长”写出了女子的不忍分别。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

2、上表现得一览无疑。“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D“微凉渐入梧桐”又看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梧桐,也寄寓着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E燕子已然双飞入巢,人却未归,其中蕴含着女子内心的失望和落寞。他独自留下她忍受这漫长的寂寞和煎熬,此处寓情于景,移情于物。解析:选BEB项,“当是初春或是初秋时节”错,应该是晚春至秋初的这段时节;E项,是燕子欲归,而不是“已然双飞入巢”。(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本词的写作手法。答: 解析:题干给出“虚实”,答题的关键是在词中找到哪些是实,哪些是虚,上片为想象是虚,下片中眼前的信笺里的诗词歌赋是实,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3、,即主要的情感表达。参考答案:上片“求得人间成小会”,“歌长粉面红”,写出主人公对相聚的渴盼,“试把金尊傍菊丛”,展现了主人公的想象和憧憬,是虚写。下片写主人公与情人的短暂相会,内心千言万语倾诉不尽,只得在信笺里写下诗词歌赋,以传达不尽的思念之愁是实写。上片由“燕子欲归”和昨夜秋风叶落恋人高楼独倚,引发主人公对相聚的憧憬,下片在短暂相聚的感慨中表达了主人公千言万语诉不尽,唯有托词排遣自己的愁思,渲染不舍离别之情。运用虚实对比,将感情表达得真挚细腻。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千 秋 岁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

4、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本词作于诗人被贬期间。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鹓鹭,谓朝官之行列。日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身边。(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B“忆昔西池会”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人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C“日边清梦断”指词人白日梦断,词人越是忆念昔年帝京携手共游旧事,越意识到往日不可回,愁苦无限。D“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

5、广之深。E全词语言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面凄美,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人至深。解析:选ACA项,应是暮春,“春寒退”,意为春天即将归去。C项,“白日梦断”错,“日边”指帝京,京城,参见注释。(2)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词分析。答: 参考答案:惜春伤己之愁。暮春时节,落红无数,词人感慨春光已逝,叹惜年华消逝,政治理想破灭。飘零憔悴之愁。词人孤单飘零,离亲别友,内心烦乱,因而产生无以自解的愁苦和悲伤。思念故人之愁。词人感慨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只有满腹愁苦,凄凉哀怨。壮志难酬。“日边清梦断”词人被贬,寓政治理想破灭,对朝廷不敢抱有幻想,抒发了壮志难酬之苦。3阅读

6、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虞 美 人秦观注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作者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

7、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解析:选BCB项,“轻寒细雨情何限”一句写花在暮春轻寒细雨中的动人情态和作者的惜春情绪,并非“以动衬静”。C项,“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错,应为“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本题第一问是问碧桃这一形象的特点,紧扣这两句中的“乱”“深”“可惜”“如画”“为谁开”,可以概括出桃花美丽、生长环境恶劣、无人欣赏的特点。第二问是问这一物象的作

8、用,秦观叹碧桃实则是寄寓自己“不为世所用”的身世之感,这一点借助注释也不难答出,作答时应指出手法。参考答案:碧桃的特点: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艳。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乱山深处”,一“乱”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无人欣赏(不得意的遭遇)。“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用意:作者以花自喻(托物抒怀),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二、语言表达4请用“七夕”“银河”“衷情”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答: 参考答案:七夕之夜,微风拂柳,树影婆娑。伴随着那蛙声阵阵,牛郎、织女在这静谧的夜晚相会于忽明忽暗的银河

9、中,共诉儿女衷情。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在军用方面的价值是不可预估的,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讲,只要不依赖国外的导航系统,就能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有保障,社会经济就能取得突破性发展,国民对社会各方面的满意指数就会提升。不是只要不依赖国外的导航系统就能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通读所给文段,找出文段中推断存在问题的地方,然后根据句确定所要填写的句子的基本表述形式。阅读可知,“国家安全有保障,社会经济就能取得突破性发展,国民对社会各方面的满意指数就会提升”说法过于绝对,国家安全有保障只是社会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并不能必然导致经济的突破性发展;而即使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并不就能必然导致民众对各方面的满意指数上升。了解了这些,不难得出答案。参考答案:不是国家安全有保障就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突破。不是经济发展取得突破就能提升国民对社会各方面的满意指数。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