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云南冬天的树林(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6315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云南冬天的树林(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云南冬天的树林(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云南冬天的树林(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云南冬天的树林(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云南冬天的树林(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云南冬天的树林(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云南冬天的树林(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云南冬天的树林(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这时已是12月底,一点冷落的迹象也没有,_的有些红叶、黄叶从这里那里冒出来,使山林的调子显得更为暖和。在云南,“冬天”这个词和正在眼前的具体事物无关,它_和棉袄、围巾这些北方的抢手货无关。时间并不强迫树叶们在预定的时刻(冬天)_死去。A偶尔以至一起B偶尔 甚至 一齐C偶然 甚至 一齐D偶然 以至 一起解析:“偶尔”是说次数少,“偶然”除了表示次数少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以至”强调程度的加深,或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甚至”强调的程度更重一些。“

2、一齐”强调同时或全部,“一起”表示一块或同一处所。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冬季是农闲时节,可是农业基地大棚里却是满园苍翠,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B莫言是一位多产、爱幻想、无拘无束、时而义愤填膺的作家,他创作出了一个个充满乡土气息而又轮廓鲜明的人物形象。C记者通过暗访发现,“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D记者在上冲客运总站看到,离开珠海返乡的“大军”连绵不断,站内挤满了等候长途大巴的旅客。解析:“连绵不断”指(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本语境是说旅客连接不断,成语对象用错。答案:D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云南,“冬天”这个词和正在

3、眼前的具体事物无关,它甚至和棉袄、围巾这些北方的抢手货无关。B如果作为一个巨人在埃及的天空上看埃及人建金字塔,那情景也不过如此。C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中餐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D人的本能使你放过了某种真正的声音,你听错了,你听见的是你自己的顾虑重重,疑神疑鬼和一颗疲弱不堪的心在跳动。解析:C项,搭配不当,“一排排、一行行”修饰“桃林”不妥,可去掉“一排排”和“一树树”,把“桃林”改为“桃树”。答案:C4下列诗句与“雨昏青草湖边过”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薄罗轻剪越溪纹B山家烟火春日晴C花落黄陵庙里啼 D饮马长城窟更寒解析:C项,“花落

4、”对“雨昏”,“黄陵庙里”对“青草湖边”,“啼”对“过”。答案:C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王澍的建筑设计好在哪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中国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相融方式,王澍在当代中国建筑界里呈现出了完全基于个人思考的回答。他所运用的思考方式和所设计的建筑作品,展现了令建筑界无法回避的个人风格与逻辑,如果你不进入他的逻辑,你无法理解他,无法理解的事物是无法有效批判的;_。因此,王澍的建筑设计是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好和坏来评价的。无论你喜欢他还是讨厌他,实际上,目前他所占据的位置,的确无人能敌。A因为他有完整的逻辑体系,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无法有效批判他B自成一体的逻

5、辑是严密而完整的,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无法有效批评他C而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许能理解他,但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你依然无法有效批判他D而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那么,你无法有效批评他,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导致很难理解解析:原文上句先说“不进入他的逻辑”这个前提,再说“无法理解”这个结果,然后进一步说“无法理解的事情是无法有效批判的”这个更深层的结果。A、B两项语序与原文上句不协调。D项说法本身不合逻辑。答案:C二、阅读鉴赏(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青岛的树苏雪林近处万瓦鳞鳞,金碧辉煌,远处紫山拥抱,碧水萦回。青岛是个美丽的仙岛,也是我国黄海上的一座雄关。百余年前被德国人

6、强行割据,十余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行将失败之际,又被日本人趁机攫作囊中物,现在才回归我国版图。只愿这一颗莹洁的明珠,永远镶嵌在我们可爱的中华王冠上,放射万道光芒,照射着永不扬波的东海,辉映着五千年文明的光华!青岛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树多。到处是树。密密层层的,铺天盖地的树,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从高处一看,整个青岛,像是一片汪洋的绿海,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我们中国人说绿色可以养目;英国十八世纪也有个文人写了一篇文章,将这个理由加以科学和神学的解释,他说道:别的颜色对于我们视神经的刺激或失之过

7、强,或失之过弱,唯有青绿之色最为适宜,造物主便选择了这个颜色赐给我们,所以我们的世界,青绿成为主要的部分。这道理也许是对的吧。我常自命是个自然的孩子,我血管里似流有原始蛮人的血液,我最爱的自然物是树木,不是一株两株的,而是森然成林的。不过诞生于这现代社会,受了诗书的陶冶和各种物质文明的熏染,我的蛮性已被过滤得所余无几了。因此那充满毒蛇猛兽的赤道森林,我不敢领教;连绵千里,黑暗不见天日的非洲某些地区的森林,我也思而生畏。我只欢喜都市或乡村人工培植的茂密森林,像从前欧洲和今日青岛所见的,便感满足。不过像巴黎的卢森堡、里昂的金头公园,虽万树如云,绿荫成幄,我可不大中意,因为游人太多,缺乏静谧之趣。你

8、的心灵不能和自然深深契合,虽置身了无纤尘的水精之域,仍不啻驰逐于软红十丈的通衢,还有何乐趣之足道?我毕生不能忘记的是十年前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的散步。那里有好几座菩提树的林子,树身大皆合抱,而润滑如玉,看在眼里令人极感怡悦。仰望顶上叶影,一派浓绿,杂以嫩青、浅碧、鹅黄,更抹着一层石绿,色调之富,只有对颜色有敏感力的画家才能辨认。怪不得法国有些画家写生野外之际,每一类油彩要带上五六种,譬如蓝色,自深蓝、靛蓝、宝蓝、澄蓝直到浅蓝,像绣线坊肆的货样按层次排列下来。这样才可用一枝画笔摄取湖光的滉漾、树影的参差和捕捉朝晖夕阳、风晨月夕光线的变幻。大自然的“美”是无尽藏的,我们想替她写照也该准备充分的

9、色彩才行。散步倦了,不妨就着那软绵绵的草地坐下来,将身子倚在树上。白色细碎的花朵,挟着清香,簌簌地自枝间坠下,落在你的头发上、衣襟上。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教你体味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庄严,于是你的思绪更似一缕篆烟,袅然上升而游于无垠之境。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就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即使有几株树,也是枯黄凋萎,了无生趣,所以我曾在鸽儿通信里大发“故国乔木”之叹声。记得我初到青岛时,曾对我们的居停主人周先生说:“青岛,果然不愧这一个青字,从前国人之所以名之为青,想必是为了这里树多的缘故。”“您错了。”周先生笑着说,

10、这地方如真算个岛,则从前当呼之为赤岛青岛之东,有一个真正的小岛,其名为赤而不能名之为青。因为它在德国人割据以前,原也是个不毛之地。从前的青岛,都是乱石荒山,不宜种树。德国人用了无数吨炸药、无数人工,轰去了乱石,从别处运来数百万吨的泥土,又研究出与本地气候最相宜的洋槐,种下数十万株。土壤变化以后,别的树木也宜于生长,青岛才真的变成青岛了。别人从不能种树的石山上,蛮种出树来,我们有无限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这是哪里说起的话!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青岛比作是“一片汪洋的绿海”,而“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这样写形象地表现出了青岛树多而

11、密的特点。B作者描写的内容是青岛的树,中间却花了不少笔墨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而这一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C“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是因为“我”对祖国落后的现状不满,回国前的希望与回国后的失望形成强烈的对比。D这篇散文写了青岛的树,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青岛的树的喜爱。文章的文笔也是较为细腻的。解析:C项,“我对祖国落后的现状不满,回国前的希望与回国后的失望形成强烈的对比”不合文意,从文中看,“我常感觉心灵枯燥”是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的环境了无生趣。答案:C7青岛的树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5分)答:_解析:本题的答题信息区为第2、3、6、7四段中,

12、第2段主要写青岛的树多、呈青绿色,特别茂盛的特点;第3段则指出青岛的树属于都市“人工培植的茂密树林”这一特点;从第6、7段可看出青岛的树能滋润心灵。整合以上信息,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即可。参考答案:茂盛、苍翠(多、密密层层、铺天盖地),多人工栽植,让心灵与自然契合(能滋润心灵)。8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_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其次,要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

13、参考答案:在历史与现实的纠结中,作者内心情感矛盾而复杂:痛恨德国人的入侵,却又偏偏喜爱入侵者所植的树木。情感矛盾。入侵者炸山植树,我们有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痛惜而无语。三、语言运用(11分)9一位学生在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写道:“一片片的树叶,轻轻悠悠地飘向原野、大道,也飘在人们身上。”请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这句话修改得形象些,使之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5分)答:_解析:解答此题要仔细分析原句,哪些词句适合改写成比喻,哪些词句适合改写成排比;还要注意调动联想和想象,看落叶飘零和什么相似,然后写出比喻“一片片落叶,像”。参考答案:一片片落叶,像蝴蝶拍打着金灿灿的翅膀,轻轻地飞向原野,飞向大道,飞落在人们的身上。10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意思连贯。(只填序号)(6分)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_;_。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_,_。当然,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了,_ ,_。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人们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它们仍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深处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正确顺序:_解析:语段开头谈“活得与众不同”,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