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6224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一、基础巩固 1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著:更加显赫 一任:完全听凭 B盈盈:状美女之仪表,这里借指梅花 无主:无人过问 C群芳:百花 碾:轧碎 D自度此曲:自己创制了扬州慢这个曲调 算而今:料想今天 解析:选A A项,更著:又遭受。 2下列各项不属于扬州慢一词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刻含意的一项是( ) 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而如今自生自灭。 B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苦伤感之情。 C遥念花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 D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沦。 解析:选C 此诗句不含有离情之苦。 3下列选项中的

2、诗句填入春怨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_,梨花满地不开门。 A今夜偏知春气暖 B寂寞空庭春欲晚 C火透波穿不计春 D不愁日暮还家错 解析:选B 先看内容,这首诗题为“春怨”,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失宠的宫女在夕阳将落的黄昏伫立在纱窗之侧久久地凝视着西天,一行行热泪滑落留痕的哀怨情景。标题中的“怨”字是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情感氛围,诗中的环境描写更是增添了这种哀怨之情。据此,可以排除A项和D项。再根据绝句的“押韵”“平仄”知识来对剩下的两项进行排查:绝句中的第三句的末尾一字不押韵且为仄声,二、三句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据此可以排除C项。 4补写出

3、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零落成泥碾作尘,_。 (2)过春风十里,_。 (3)_,_,难赋深情。 (4)_,波心荡冷月无声。 (5)_,年年知为谁生。 (6)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_? (7)_,翠禽啼一春。 (8)_,小横陈。 (9)_,更著风和雨。 (10)无意苦争春,_。 答案:(1)只有香如故 (2)尽荠麦青青 (3)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4)二十四桥仍在 (5)念桥边红药 (6)玉钿何处寻 (7)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 (8)木兰双桨梦中云 (9)已是黄昏独自愁 (10)一任群芳妒 二、拓展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

4、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 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 _ 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上阕最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答案:那些整天酣饮耽乐的酒徒

5、反倒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_ _ _ 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唐代诗人贺知章去老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角以示矜恤。陆游于此翻出一层新意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容不下他,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予!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慨不平之情。 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

6、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江 梅 引 姜 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注 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而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歌罢”两句,用楚辞淮南小山赋春草之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

7、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 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 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徊。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E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苦。 解析:选AE A项,李凭箜篌引中的“引”是乐府古体诗的一种诗体,滕王阁序中的“引”指

8、序文;E项,写的是词人自己,而非恋人。 (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 _ _ 答案: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伤感和相思情感。 虚写(想像)。内容包括梦境和回忆两部分。“几度”句,写两人欢会梦境,“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俊游巷陌”“旧约扁舟”回忆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思念的深切。(答“虚实结合”也可) 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的现实对比抒发情感。 (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三

9、、语言表达 7下面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这三篇作品都含有恢复中原的渴望和对南宋政府苟且偷安的不满。 就通常所谓思想意义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水龙吟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是说远望中原群山只能滋生“愁”“恨”。 这与陆游的“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含意相近。 至于陆游的这两首绝句,其点睛之笔是第二首诗的结尾“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但这首水龙吟是研究者公认的辛词中最好的作品之一,刘克庄评价为“自有苍生以来所无”。今天的读者仍能从中受到强烈的感动。 答:_ 解析:由这几个句子的句意可知,这段话是论述“三篇作品”

10、的,所以句为第一句,与句存在逻辑关系的是,之后可推理出其与相连,后应紧跟着,是对两者共性的分析,之后又对两位作者的作品分别解读,逻辑关系应为、。分析时,注意“这”“至于”“但”“两者”等词。 答案: 8下面文段有三处表述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某中学一班主任在开励志主题班会时说:“人与人的差别不在智商上,而在态度上。勤奋刻苦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大家要沉下心来,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才能考上双一流大学。考上了好的大学,就意味着你比别人有了更高的平台,将来就一定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 应该说“人与人的差别不仅在智商上,更在态度上”。 _ _ 解析:题干已经明确

11、说“文段有三处表述存在逻辑问题”,并且题目已经修改了一处错误,这就给了答题一定的限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第处,文段中“不在智商上,而在态度上”这一说法是不符合常理的,因为人与人有智商高低的区别,所以在表述时应肯定智商的差别,且侧重态度的重要性。据此范例,阅读文段可以发现,“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因为人不是机器,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可改为“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还有,“将来就一定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说法过于绝对了,能否适应社会取决于很多因素,考上好的大学只能说是增加了概率,可将“就一定”去掉。 答案:应该说“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才能考上双一流大学”。应该说“将来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