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6189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三)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大 麦 行杜甫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注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奴剌、党项、羌攻梁州。诗人故有此作。汉桓帝时有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集、壁、梁、洋:四个州名,唐属山南西道。由梁州都督督四州。腰镰:腰间插着镰刀,指收割。(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大麦行与琵琶行燕歌行文体相同,“行”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形式较为自由。B一、二句,化用童谣,反其意而用之。麦收时节,却

2、是 妇女哭男人逃,设置悬念,引出下文。C三、四句,先言敌寇掠夺范围之广,后句作者呼吁四州军民,同仇敌忾,坚决抵抗胡羌入侵。 D五、六句,前句设问后句回答,江山远长,虽然调发蜀兵三千,也只能疲于奔命,难以救护。E七、八句,与“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都运用了比喻手法,抒发思乡之情。解析:选CEC项,后句自问自答,又为上文解疑,原来麦熟尽为羌胡收割。E项,都未用比喻。(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答: 参考答案:哀民生;忧边寇;伤兵疲;思故乡。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

3、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

4、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解析:选BCB项,不是借喻,是借代;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这句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火似红”是想象的。(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 参考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5、。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注杜甫住的浣花草堂不远处,有位锦里先生,因在南边,杜甫称之为“南邻”。乌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隐士的打扮。野航:乡村过渡小船。(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客居成都时,住在成都浣花草堂。此诗写了诗人到南邻锦里先生家造访,锦里先生月夜送别的日常生活。B由“未全贫”可见锦里先生家比较富裕,从他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知道他很满足于这种小康的田园生活。C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它们,这渲染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气氛。D本诗写了主人的殷勤接待,客人的竟日淹留。因这是访问农

6、家,故应重点写“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不写这类事情是本诗的失误。E全诗由两幅画面组成,前半部分展现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后半部分描绘了一幅江村送别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解析:选BDB项,“未全贫”可见锦里先生家并不富裕,“小康的田园生活”的表述也不恰当;D项,因本诗主要是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山庄环境的宁静和谐,故没必要写“具鸡黍”“话桑麻”之类事情。(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锦里先生是一位安贫乐道、诚恳热情、满足于和谐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清寒隐士。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栗”,可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

7、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在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先生居住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他殷勤接待,客人竟日淹留,他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他的诚恳和热情。二、语言表达4请仿照横线前的句子,以杜甫为话题,在横线上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屈原沉吟江畔,九死不悔,用满怀高洁之志彰显了生命的价值;司马迁含屈忍辱,发愤著书,用一部传世之史解读了生命的价值;,;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用一片赤子之心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我们终于明白:生命总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参考答案: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5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三条结论。杜甫近体诗中高频叠字的使用次数及其分布位置统计表答: 解析:答题时,首先看表题“杜甫近体诗中高频叠字的使用次数及其分布位置统计表”,从宏观上了解解题信息。其次,结合表格中所列数据,从使用次数最多的词语、五言诗出现次数与七言诗出现次数对比情况、五言诗叠字分布位置等角度进行思考,从微观上把握解题信息。参考答案:“萧萧”是杜甫写近体诗时使用最多的叠字。杜甫在五言近体诗中使用叠字的次数明显高于七言近体诗。杜甫在五言近体诗中使用叠字的位置通常在句首,其次在句末。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