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长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5383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长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长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长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长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长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长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长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目标导航 1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2深切感受诗歌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3通读诗歌,朗读背诵,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内容概说 这个单元有“赏析示例”一首,“自主赏析”诗歌四首,“推荐作品”诗歌五首。要求通过对长恨歌的学习,自主赏析其他诗歌,重点学习“自主赏析”的四首。 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语言精练,形象优美,抒情极有特点,中间又有不少名句,我们可以在诵读中体悟其意蕴美和情感美,探讨其主题思想。,湘夫人是一首祭神曲,用楚辞的形式写成,表达的是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慕之情,诗歌的形式和艺术都独具特色。 拟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2、,表达的是诗人的一股不平之气,一种悲愤之情。学习时要简要鉴赏其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蜀相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应该学习这首诗借古抒情的写法,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从作者的身世、思想中加深领会。 书愤抒发的是诗人爱国之心不能实现的悲愤,是陆游的名篇之一,激昂中透着悲怆。 其他五首“推荐作品”可根据同学们自己的喜好和时间,有选择地学习,此不赘述。,赏析指导 1以意逆志。 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只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是以意逆志。 (1)正确解读字义、词义。

3、古典诗歌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辞表达出来的,然而这些语辞是历史的产物,与今天相隔较远,所以欣赏古典诗歌,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在解读字词诗句的过程中,我们要“识字”,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用词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这些语汇,大多是前人留下的语言材料。由于历史的积淀,往往具有特定的内涵,形成了某一特定的意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感情基调。如果我们在阅读时望文生义,可能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些重要意象,梳理出作品的意脉,才会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2)调动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去解读。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随

4、时留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诗,就能从作品中领会生活情趣。如,杜牧山行一诗,不少欣赏者认为“白云深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句最妙,说是从中看到了作者心情之悠闲。但是,如果我们有过“山行”的经验,就会知道此诗首先写了路途之“远”、气候之“寒”、山径之“险”、天色之“晚”,诗人显然行色匆匆,绝不只是漫步山间,悠闲看景,但诗人在第三句却置天晚、秋寒、山远、径斜于不顾,“停车”赏看枫林,这就凸现了霜染枫叶之美、诗人爱赏之深。这“停”与“行”的矛盾,恐非有山行经验者不能深悟。所以,我们今天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的情况,在全新的意义上借用古典诗篇、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2知人论世。

5、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当然,诗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所以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只有

6、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以及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解作品的精神,错误地过分拔高或贬低作品的思想境界。,赏析示例 长恨歌,学 习 目 标,1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文。 2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把握诗歌的主旨。 3学习诗歌叙事、写景和抒情相交融的表达技巧。,课 前 预 习,1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文学家、政治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因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晚年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7、。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在江州时,曾整理、合编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喻诗,其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篇等代表作,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采地黄者卖炭翁红线毯两朱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城盐州西凉伎涧底松羸骏母别子上阳白发人伤友和雉媒天可度海漫漫梦仙等。这些作品都称得上心苦力勤,正气凛然。新乐府中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更是千古绝唱。杂律诗中数量最多,其中有价值的是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写

8、景的小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西湖留别暮江吟问刘十九池上等,都能以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生机盎然的境界,历来脍炙人口。,2了解背景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唐元和元年十二月。当时诗人35岁,正在盩(zhu)至县任县尉。白居易曾与好友王质夫、陈鸿在闲暇时日游览当地仙游寺,谈话之中,议论到五十年前发生的安史之乱中的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情事,相互感叹不已。王质夫就举起酒杯对白居易说:“李杨之事历代少有,要不遇着有超世才华的人润色,就难以传世,乐天你诗歌造诣很深,又很重感情,你试以诗歌传写这个故事怎么样?”由于李、杨故事在社会上流传已久,白也深深为之感动,再加上朋友的鼓励

9、,特别是白居易的恋爱生活也并不一帆风顺,对李、杨情事感触更深,白居易便写了这首长恨歌。诗成后,陈鸿又写了长恨歌传。写此诗的目的,不仅是因为受了李、杨情事的感动,也有对后世告诫之意。,(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mu,l,p,n,qu,shn,j,din,zhn,y,y,wi,qio,fi,qn,chu,c,jin,b,l,mi,ln,d,din,chi,b,2一词多义 (一)虚词,副词,又,副词,再,双层,告诉,上报,介词,表时间,不译,动词,跟随,使跟随,(二)实词,驾驭,控制,治理,驾,乘,美色,女色,颜色,神态,气色,怒色,看,只,但,表示轻微的转折,使者,让,派,出使,断绝,超过,稀,厚

10、度小,减轻,迫近,名词作状语,每夜,名词作状语,往西南方,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形容词作动词,新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省略句,“空”后省略谓语“见”字,宾语前置句,“与谁共”,进 入 课 堂,(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_ _ 答:从内容上而言,它点明了唐玄宗的好色;从结构上而言,它统领全诗;构成了全诗纲领,既提示了故事悲剧的原因,又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句说明了什么?有何作用? _ _ 答:用夸张、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杨贵妃的绝色容颜,照应上文中的“倾国”“天生丽质”,也为下文唐玄宗专宠杨贵妃作了铺垫。同时,

11、一个“百媚”写出了杨贵妃的娇媚,似能蛊惑人心,暗含贬义。,3“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一句有何作用? _ _ 答:古代重男轻女思想是主流,因为男子能支撑起一家生活,传宗接代。而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竟使这一风气改变,更从侧面表现出唐玄宗对杨贵妃的专宠已经全国皆知了。 4从诗歌开头到“惊破霓裳羽衣曲”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宫中生活有何作用? _ _ 答:写出了“长恨”的内因,为两人的悲剧埋下伏笔。同时,通过对宫中生活的实写,讽喻了君王。,1这首诗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重色”是“长恨”之因,“长恨”是“重色”之果。诗人述写“

12、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重色”的表现,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2在长恨歌中,诗人是怎样表现“长恨”的?试结合诗中有关情节加以分析。 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

13、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

14、客观现象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婉转动人。,这首诗一方面对唐玄宗荒淫无度、招致祸乱的行为进行讽刺,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以免重蹈覆辙,表明了“欲惩尤物”的意图;另一方面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赋予了深切的同情。,A,C,D,【解析】 排除即可。颜色:古义指美丽、光彩;今义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可怜:古义指可爱、可羡;今义指值得怜悯。睡觉:古义指睡醒;今义指进入睡眠状态。奈何:古今意义都是怎么办。踌躇:古今意义都是徘徊不前的样子。萧索:古今意义都是凄凉、萧条。辗转:古今意义都是翻来覆去。渺茫:古今意义都是辽远而模糊不清。故正确选项为D。,AC,B,C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奉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 这两句写杨贵妃被宠的程度,简直形影不离。 D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姐妹弟兄都封爵赐邑,多么让人羡慕呀,一家门户尽生光彩。 杨贵妃一人受宠,杨氏族门立刻权势逼人,不可一世。 【解析】 这两句写唐明皇迷恋女色,荒废政事。,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诗关键在于一个“冷”字,首句写出郡斋气候之冷,更写出诗人心头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