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7课 赵世家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4737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7课 赵世家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7课 赵世家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7课 赵世家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7课 赵世家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7课 赵世家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7课 赵世家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7课 赵世家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赵世家胡服骑射的倡导者赵武灵王赵武灵王(约前340前295),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是战国时期杰出的人物之一。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期间,他推行“胡服骑射”政策,对赵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赵国的实力大幅提升,成为最后与秦国逐鹿天下最大的竞争者。伟大的改革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均在发愤图强,以图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吞并诸国,称霸华夏。当时,赵都邯郸,周围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国包围着,形势险恶。在他即位前,赵的国势很弱,往往无力抗击各国的侵扰。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赵武灵

2、王决心发愤图强,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在施行之初,阻力很大,百姓接受困难,朝廷内以公子成、赵文、赵造、周绍等人为代表的贵族官僚的抵触情绪也很大。在巨大的阻力面前,赵武灵王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毅力,耐心说服教育,以理服人。最终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随着改革的发展,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得到加强,多年来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之一变:灭了“心腹之患”中山国,打败了林胡、楼烦。赵国一跃而成为北方的军事强国,其军事力量影响到武灵王死后的若干年,以致在大国“纵约”瓦解,各国献地事秦之时,赵国尚能屡败秦军,威慑匈奴。文章通过写赵氏孤儿和胡服骑射两件事情,歌颂了正义,鞭笞了邪恶,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表达

3、了对有远见卓识、有勇有谋、有魄力的武灵王这位改革家的肯定。一、通假字1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同“拒”,译为“阻拦”2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同“腰”,译为“腰部”3韩厥告赵朔趣亡 同“促”,译为“急速,赶快”4居无何,而朔妇免身 同“娩”,译为“分娩”5夫人置儿绔中 同“裤”,译为“裤子”6衣以文葆,匿山中 同“纹”,译为“花纹”同“褓”,译为“襁褓”7故见龟策 同“现”,译为“显现”8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 同“傲”,译为“傲慢”9而怫学者,离中国 同“悖”,译为“背离,违背”同“罹”,译为“遭受”10夫翦发文身 同“剪”,译为“剪掉”11却冠秫绌, 同“钅术”,译为“长

4、针”二、古今异义1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2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忘诛古义:这不是今义:事理的正确或错误3于是肥义侍古义:这时,当时 今义:连词,表承接4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5古今之公行也古义:公认的行为准则今义:公然这样做三、一词多义1即2孰3微4胡5请6卒7略8以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衣以文葆衣:包裹赵武服齐衰三年 服:穿春秋祠之 祠:祭祀以长南藩之地 长:执掌吾欲胡服胡服:穿胡服及赵武冠冠:行冠礼(2)名词作状语王北略中山之地 北:向北(3)名词意动用法赵盾患之 患:以为患2动词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

5、子必不绝赵祀 绝:使断绝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 活:使活下去非以养欲而乐志也 乐:使愉悦(2)动词为动用法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哀:为而哀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丑:羞耻(2)形容词使动用法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苦:使劳苦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利:使得到好处厚:使强大(3)形容词意动用法先王丑之 丑:认为是耻辱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乃”表判断)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为”表判断)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也”表判断)夫服者,所以便用也。(“者,也”表判断)2省略句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于)河上。(省略介词)程婴卒

6、与(之)俱匿山中。(省略宾语)3倒装句(1)主谓倒装小人哉程婴!(正常语序:程婴小人哉)(2)宾语前置子孙在朝,何以惩罪?(正常语序:以何惩罪)(3)状语后置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正常语序:于宫中索)4被动句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于”表被动)5固定句式已而笑,拊手且歌。(“已而”译为“不久,一会儿”)1试简要分析“赵氏孤儿”这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明确:人物品质形象表现程婴公孙杵臼高尚伟大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不贪念富贵的忠义之士二人在赵氏最危难时挺身而出。为保赵氏孤儿,公孙杵臼不惜生命,程婴忍辱负重历尽艰辛。功成而不贪,自杀而亡屠岸贾奸邪残暴独断专行目无国君、奸邪残暴的权臣以莫须有

7、的罪名诛杀赵氏全家,为斩草除根又搜查王宫,目无国君2在刻画公孙杵臼与程婴两个人物时司马迁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请简要分析。明确:(1)把人物置于矛盾斗争的焦点上,通过“搜孤救孤”这一尖锐的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可贵品质。(2)在对人物具体刻画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对话和反衬的手法。如:描写公孙杵臼与程婴的对话,通过对话,表现两人的见义勇为和为义不屈的高尚品格。又如:通过写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来反衬两个人的智慧与谋略。3赵世家是在怎样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赵武灵王这一人物形象的?明确: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是将其置

8、于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完成的。首先,“胡服骑射”的改革主张是在内忧外患的复杂背景下提出的。“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由此,我们不难想见当时赵国面临的敌军压境、危如累卵的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其次,赵武灵王“大朝信宫”,提出改革会议时,会议“五日而毕”,“群臣皆不欲”,只有楼缓、肥义支持改革,由此我们足可想见会议上争议之激烈,更可想见改革面临的阻力之大,而赵武灵王清醒的形势分析又让我们看到了他立志改革的决心,“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最后,当“胡服骑射”最大的反对者竟是自己的叔叔、德高望重的公子成时,就将赵武灵王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两人

9、的冲突便成了改革派和保守势力之间最尖锐、最激烈也最直接的正面交锋。经过反复的激烈论辩,公子成心悦诚服地脱下了那套象征着贵族身份的汉服,“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胡服骑射的命令得以迅速发出。“胡服骑射”改革的不单是服饰和作战方式,更是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因而改革阻力重重,举步维艰,而改革越艰难,冲突越激烈,就越能显示出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勇气。4赵世家中的两个故事,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精神?明确: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程婴、公孙杵臼所代表的正义一方,虽屡遭毁灭性打击,历尽艰难,但最终报仇雪恨,扬眉吐气;屠岸贾所代表的邪恶势力,虽猖狂一时,得意一时,但终逃脱不了覆亡的下场,从而使作品显示出

10、歌颂正义、鞭挞邪恶的光芒。进步必将战胜落后。赵武灵王根据赵国国情,大胆提出了“胡服骑射”的主张,实行这一主张,就是改变传统习俗,因而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强烈反对,但赵武灵王毫不妥协,力排众议,最终经过论辩,终于使反对者同意了改革的主张。“胡服骑射”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司马迁给以充分肯定,正体现了这位伟大史学家的卓越之处。忍辱负重、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精神。公孙杵臼、程婴身上体现出的忠勇精神,司马迁给予了热情的歌颂,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价值取向。不怕艰难、立志图强的革新精神。改变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何其艰难,而改变一种习惯势力更是难乎其难,而惟其艰难,则更显示出改革者的可贵。司马迁称颂赵武

11、灵王就是称颂这种“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大无畏的精神。史记中体现的种种人文精神,对当今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使史记更具思想性、现实性,成为一部具有哲学意义的著作,具有永久的魅力。赵氏孤儿屠岸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赵盾的全家,赵盾的儿媳庄姬公主一人得免。程婴和公孙杵臼计议,为救赵氏孤儿,程婴先将自家的婴儿交给公孙杵臼,然后去告发公孙杵臼匿藏了赵氏的孤儿。结果,程婴的亲儿被害,公孙杵臼被杀。在以后的十五年中,程婴忍着舍弃儿子的悲痛,背着卖友求荣的骂名,终于将赵氏孤儿养大成人,对他说明了真相,族灭屠岸贾,报了冤仇。这个故事相当令人感动,程婴和公孙杵臼令人敬佩。(注:部分内容据元杂剧赵氏

12、孤儿)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以运用于与“情义”“忠义”“正义”“较量”等内容相关的作文中。精彩片段我们都知道,情义是无价之宝,古代的人把这个当做一种良好的美德,程婴因为重情重义所以留下了千古美传。在生活中,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这种故事,不知我们发现了没有、留心了没有,朋友的友情,家长的亲情,还有同学的仗义,使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无价之宝。不过,我认为,情义中,最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就是亲情,大家想想,每次我们受伤,最着急的是谁?每次我们生病,最担心我们的是谁?心里最焦虑的又是谁?当然是家长,爸爸妈妈们。而友情与亲情相比,可能友情会让大家感到很亲切,但是,大家知道吗,友情慢慢地会变成亲情。正如故事中,程婴

13、为了救赵武而牺牲了自己的儿子,公孙杵臼为了救赵武牺牲了自己的性命,最后,赵武活了下来,程婴把他抚养成了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似乎一生下来就是为赵氏报仇而活。不过,当我读到程婴的儿子被那个坏人哐当一下摔到地上的时候,我心中很惊讶,儿子被坏人摔到了地上他还要装成很高兴的样子,背后还要被人侮辱,被人骂,实在是让人感到心寒。我终于知道,情谊是无价之宝,换句话说,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情谊,无论是同学、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应该珍惜他们的情义。钱花光了可以再赚,食物吃光了可以再买,但是失去了情义却再也补不回来了。一狐之腋从前,周舍侍奉赵简子。有一次,他在赵简子的门口站了三天三夜。赵简子派人问周舍:“你有什么要教

14、导我?”周舍回答说:“我很想做一个行事正直、敢于直谏的人,能够经常拿着笔墨和木牍跟随在您的左右,看到您犯了过错就把它记下来。如果每天记录下来并且时刻提醒您改正,那么,一月下来就有所收获,一年下来成效就更大了。”赵简子听了很高兴,便和周舍住在一起。没过多久,周舍死了,赵简子隆重地埋葬了他。三年之后,赵简子和诸位大夫饮酒,喝得兴致浓烈,赵简子流下了泪。大夫们都站起离开座位说:“我们犯了死罪,但不知道是什么罪?”赵简子说:“你们回来吧,都没有犯什么罪过。从前我的朋友周舍有句话说:一千只羊的皮加起来,抵不上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价值高;许多人俯首帖耳、唯唯诺诺,抵不上一个正直之人的直言相谏的益处大。从前商纣王因昏聩无能而灭亡,周武王却因光明正大而昌盛起来。自从周舍死后,我就再也没有听到过有人当面指出我的过错。所以人听不到自己的错误和听见了不改正而亡,我的国家也差不多要亡了,这就是我哭泣的原因。”“一狐之腋”原意是指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现多用来比喻珍贵的事物。出自史记赵世家1古代科举隋朝以后各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