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第一板块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4704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第一板块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第一板块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第一板块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第一板块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第一板块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第一板块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第一板块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是与唐诗齐名的文学创作的光辉代表。随着赵宋王朝的建立,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发展时期,为宋词的兴盛做好了准备。就内容与风格来看,这一时期的词作,大体上是继承“花间”、南唐二主和冯延巳的词风。北宋前期的文人士大夫能以一种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生活。所以,北宋前期词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平缓舒徐的节奏、雅致文丽的语言。晏殊词闪耀出一种诗意的生命之光。生命的思考、灵魂的激荡、诗意的升华和形象的飞动贯串起他的词集珠玉词。欧阳修在词坛的诸多作品都是具有开拓性的。从题材方面说,抒情、写景、咏怀、叹古,他几

2、乎无所拘束;从风格方面说,雅俗兼收并蓄;从形式方面说,侧重小令,同时也有慢词创作。欧阳修的创作是丰富多彩的,对后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范仲淹存词数量虽然不多,视野却十分开阔,各类题材都可以入词。在词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张先、柳永是慢词代表。张先的词比较注重诗意的探求和美学境界的开拓。柳永以毕生精力从事词的创作,是个全才,在创意和创调两方面都充分表现出他的创新精神。其词以羁旅行役、离情别绪为主要题材,善铺叙,能点染,有层次,有波澜,丰富了词坛。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绪为主旨的艺术风貌。2了解北宋词人对词的发展和突破,把握婉约词的特点。 3鉴赏本单元词作的思想内容

3、和表达技巧。4培养阅读宋词的兴趣,逐步提高文学素养。1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写人,全篇用白描手法及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春光的明媚与少女的纯洁可爱。学习时,可结合全篇,从人称、文脉、语辞、写作手法等角度鉴赏下片的妙处。2踏莎行(候馆梅残)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作品,词的上片写游子远去,下片写闺妇怀人,其中心意旨在表现天涯游子的离愁。学习时应注意了解把握词作主要运用的四种艺术手法:以乐写悲、托物兴怀,实中寓虚、富于联想,化虚为实、巧于设喻,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学习时,也可从中任选一种艺术手法,结合作品鉴赏分析。3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一篇景深、情深、境也深的作品,可

4、结合作品进行鉴赏。有人认为欧阳修的“闺情词”都是用尽笔力,通过“闺情”这个题材来抒发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感慨深沉,有弦外之音。因此,这就需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进一步诵读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4苏幕遮(碧云天)“此词目触秋色,牵出一片相思之作也。”(清人汪中评)学习时,可思考词人是如何“以秋景写秋心”的,把鉴赏的重心落到对全词抒情结构的把握和写景抒情技巧的鉴赏上。还可以将其与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对比阅读,鉴赏不同的美感风格。5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这首词上片写人叹老伤春,自悲身世;下片则着意写晚景,“沙上并禽”反衬出词人的孤寂凄苦。词中的空恨被表现得优雅空灵,能唤起人们无限的想像。学习时

5、,既要鉴赏词对景情关系的处理和炼字艺术,又要深入理解词的主旨。6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这是柳永客中思乡怀人的名作,章法细密,脉络分明,情景交融,词浅情深。学习时,应抓住关键词语,理清全词脉络,思考词人是如何将纤细的情思安置在寥廓的背景中,从而抒发客里思家之愁的。第一板块 对应学生用书P63一、字音识记1踏莎行(su)2.草薰(xn)3征辔(pi) 4.迢迢不断(tio)5游冶(y) 6.雨横风狂(hn)二、词语释义1日长飞絮轻:白昼转长2巧笑东邻女伴:美好的笑3采桑径里逢迎:相遇4候馆梅残:迎候宾客的馆舍,这里指旅舍5草薰风暖摇征辔草薰:草香薰蒸摇征辔:指策马起程。征,远行。辔,马缰绳

6、6迢迢不断如春水:遥远,这里有绵长的意思7寸寸柔肠:肝肠寸断,形容伤心至极8盈盈粉泪:泪水充溢的样子9楼高莫近危阑倚:高楼上的栏杆10平芜尽处是春山:平阔的草地11玉勒雕鞍游冶处:游乐12乱红飞过秋千去:零乱的落花三、名句背诵1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3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4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5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对应学生用书P63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孤,少有才名,七岁能文章。景德初,以神童荐,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同中书门下平

7、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至和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元献。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宋史本传)。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诗文集今已不传。有珠玉词三卷。晏殊词多写男女恋情,但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二、相关背景社日是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是在春分前后的戊日。古代上层妇女是不劳动的,但平常也要做些针线活。每逢

8、社日,就可以放下针线活,从事游玩。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是古代上坟祭祖的日子,也是妇女可以出门踏青挑菜的日子。从春社到清明,都是春光最好的时候。作者晏殊在此时春游郊外,看到美丽的春景,有感于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三、内容提要这首词写的是古代闺中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片段。词人用生花妙笔,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仕女图,展示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四、写法借鉴1景物描写和人物活动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上片写自然景色,描写轻盈飞翔的春燕,缓缓飘落的梨花,星星点点的青苔,绿叶深处的黄莺,飘飘忽忽的柳絮,景物里透出细、小、轻、缓的心理感受,写出“闲适宰相”的闲雅情趣。下片写采百草少女,描绘充满青春

9、气息的乡间少女游玩嬉戏的场景,表现久居高位的作者偶尔流露的天性真情。自然景色是青春少女的背景,青春少女增添了自然景色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2虚写和实写相结合,虚实相生,环境清幽本词写景,虚实相生。如写池上碧苔、叶底黄鹂是实,作者用几点碧苔点缀着池中的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的枝叶来突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又为下文塑造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三四点”“一两声”又是虚写,作者以少写多,以动衬静,来突出环境的清幽。重点揣摩1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之妙。参考答案:(1)“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2)“碧苔”写春色之美,

10、“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2这首词的下片着重刻画了东邻女子的个性,请结合下片内容分析东邻女子的个性形象?参考答案:神态表情巧笑,笑从双脸生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场面描写斗草形象特征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踏莎行(候馆梅残)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二、相关背景这首词具体的写作背景不详。古人对这首词的

11、意境,特别是对“行人更在春山外”一句,倍加推崇,称其语“淡而有情,百读不厌”。三、内容提要词的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全词以优美的想像、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制造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四、写法借鉴1虚实相生,以虚明实词的上片从游子着眼,写他春日远行,乡思绵绵,表现出思归之深,这是实写;下片从思妇落笔,写她登高眺望,哀怨满怀,表现出盼夫归之切,这是游子想像思妇的情景以抒己情,是虚写,这种写法又反过来进一步衬托出游子思归的强烈与迫切。从抒情手法来看,作者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巧妙地联系起来,

12、使词曲折有致,别有深情。2以乐写愁,欲抑先扬此词发端先写梅残、柳细、草薰、风暖等令人心醉的美好春光,然后通过“摇征辔”一转,由春光之美转出离别之愁,以景与情的对比、反衬,把游子思归的深情和盘托出,达到了以乐景写哀情而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重点揣摩1上片前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下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上片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郊外游子图,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号徐行,何等自在。而紧接两句却写了离愁,以乐景衬哀情,其景愈乐,其情愈哀。2“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传唱久远的名句。试做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斜阳已远,而芳草更在斜阳之外;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情景

13、交融,在想像中将怀人之情更推进一层。3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手法和作用。参考答案:化虚为实,将抽象的离愁比喻成“迢迢不断”的“春江水”,既写出了离愁的深广和越走越深的特点,也增强了离愁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亲切具体之感。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庆历三年(1043),欧阳修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报复,后相继被排挤出朝廷,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刺史,后又改知扬州、颍州。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张惠言在张惠言词选中认为:“庭院深深,闺中既为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悟也。章台游冶,小人之径。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

14、已。”词中不少描写,如“雨横风狂”“乱红飞去”等,又隐隐约约带有象征意味。所谓“伤春”,可能融合着词人政治上的某种苦闷。只不过这种寄托,在有意无意之间,很难寻求罢了。二、内容提要这是深闺佳人的伤春词。作者以含蓄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意境深远。三、写法借鉴1由外到内,由早及晚,意境深远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上来说,上片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写狂风暴雨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这样,整首词显得情思绵邈,意境深远。2妙用叠词表深情“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深深”一词本已写出庭院的幽

15、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设问,让庭院的“深”“旷”更加耐人寻味,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别具一格。不仅体现其用叠词之功,更可体现词的景深、情深及意境的深远。3语言含蓄隽永,意味深长如结尾二句,语意浑然天成而包蕴极深。人与花同命,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浅意深,逐层深入,将复杂的感情巧妙地传达了出来。重点揣摩1首句连用了三个“深”字,请浅谈一下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前两个“深”的叠用,已反映出庭院深广、冷寂的意境;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更增添了一种深不可测之感。总之,这三个“深”字连用,笔力遒劲,令人惊叹,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也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2“泪

16、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请分析其多层意蕴。参考答案: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便想找个倾诉的对象,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竟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舍她似的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走马章台,花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其悲苦伤心之情不言而明。对应学生用书P119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长:白昼转长巧笑:美好

17、的笑B乱红:零乱的落花雨横风狂:放纵,凶暴C逢迎:相遇征:远行D迢迢:遥远,这里有绵长的意思危阑:破败危险的栏杆解析:选DD项,危阑:高楼上的栏杆。“危”在这里是“高”的意思。2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三十多年前的池塘,在我记忆里还保留着绿叶红花的碎影,时移事迁,池塘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荷叶荷花了。B我们的祖先有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C希望同学们毕业后能凭着“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淡定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踏实做事去改变家乡,这就是青春不朽的一种方式。D“无可

18、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经典阅读的式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正与珍视经典的传统教育方式渐行渐远。解析:选D诗句意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出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而题中说的是有所变化,但并不是消逝,另外,“美好事物的出现”也没有体现出来。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燕子来时新社,_。_,叶底黄鹂一两声。(2)把抽象感情变成具体的形象,这不但使人更容易感受,而且这种感受还极为亲切。以流水与离愁关合,是词人们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

19、多愁?_。”欧阳修受其启发,在踏莎行中写道:“离愁渐远渐无穷,_。”还有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_,_”(武陵春),都以流水来衬愁,不失为上乘之作。(3)古代诗词很讲究借鉴。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则化用了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句子;唐严恽落花诗中“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则被欧阳修化为“_。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答案:(1)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迢迢不断如春水载不动许多愁(3)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泪眼问花花不语二、拓展阅读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

20、)题。浣 溪 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这是一首_词(从风格上来看)。(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答:_答案:(1)婉约(2)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浣 溪 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四垂天:天幕从四面下垂。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尊:同“樽”

21、,古代盛酒的器具。(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B“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拍”字形象地描绘出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用天幕的“静”反衬春水的“动”,表现了春水的生命力。C“白发戴花君莫笑”中“白发”泛指老人。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描绘出一幅老少同乐的热闹的春游图景。D“六幺催拍盏频传”一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E“人生何处似尊前”一句表达了词人希望借醉人的春光和春酒来排解内心的郁闷和不平。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22、。解析:选BCB项,“用天幕的静反衬春水的动”错,应该是春水的“动”与天幕的“静”相互映衬。C项,“白发泛指老人”错,应该是词人自指;“描绘出一幅老少同乐的热闹的春游图景”错,应该是表现词人狂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2)有人认为“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中“出”字用语不当,应该用“荡”字才符合实际情形。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答:_答案:“出”字用得好。“出”字既符合秋千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状,又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而“荡”则无此丰富的意蕴。

23、三、语言表达6根据下面给出的文段,也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优美,富有意境。我在宋词中见过你,那时,你沐浴着江南的小雨,穿着篾草织的蓑衣,挽着的裤脚刚好在膝盖以下,裤子上的碎花落在花鞋上许多。一片春愁的日子里,湿软的泥土霑染着你的脚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季节中,你含苞欲放的身体散发着油菜花的清香,摇曳的背影调和漫山遍野娇滴滴的花黄。我在宋词中见过你,_答案:(示例一)(我在宋词中见过你,)雨断云收,篱笆上斜挂的蓑衣面对木屋窗前的留影,轻轻地漏下余存的雨水,仿佛心思,一滴,一滴深院静,小亭空,多想风雨再起,你却撑起一把油纸伞,踩着春泥,在风里,在雨里,撑得相思飘散,飘散着久远,飘散着凄迷。(示例二)

24、(我在宋词中见过你,)杏花村雨酒旗风。举杯换盏间,眉宇间既有江南女子的绕指柔情,也有西北大汉的悲怆豪迈。既能醉里挑灯看剑,也能似花还似非花。看着你真的长大了,无所不能,我说我走了。人将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相处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在不远不近的距离,微笑着看着对方想着江南。雨中蓑衣还在,风中纸伞斜斜,人去也。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今年冬季流感比往年持续时间长,_。并且,多数患者患有病毒性感冒,伴随着咳嗽、头痛、发热、咽痛和浑身酸疼等症状。_?有关专家建议,平时要注意保暖,同时要有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房间里空气流通,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饮白开水。_,只有细菌引起的发热才需要吃消炎药,必要时可做血常规判定。解析:处,前文讲今年冬季流感持续时间长,后文说多数患者的情况,那么处应紧承前句说患者比较多。处的问号提示此处应是一个问句,再结合后文有关专家的建议可知,处应是问如何进行预防的问题。处,重点是分析横线后的内容。根据“只有细菌引起的发热才需要”可知,此处说的应是普通感冒不要吃消炎药。答案:(示例)感染的患者也较多如何有效进行疾病预防呢普通感冒先不要吃消炎药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