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3课 夏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4589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3课 夏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3课 夏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3课 夏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3课 夏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3课 夏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3课 夏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3课 夏本纪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本纪史记所记内容博杂丰富,从时间跨度上来说,它贯通上下三千年;从涉及范围来看,它包揽无以数计的历史人物事件,囊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思想、典章、制度以及天文、地志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内容。本专题由夏本纪鲁周公世家河渠书六国年表四篇文章组成。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至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鲁周公世家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六代君主、历时800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河渠书主

2、要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过程,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一般地,这项活动有三部分内容:治理水害、修筑潜渠和灌渠。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对许多成功的事实和经验进行详细记述,同时他还怀着满腔郁愤,对于豪门的阻挠、气数等迷信思想的干扰作了揭露,从而对汉代弊政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六国年表主要叙述了六国的兴衰史,体现了司马迁公正地对待历史的态度。第3课夏_本_纪表山治水定九州的英雄禹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孙子,黄帝轩辕氏第九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

3、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夏本纪诞生的始末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洪水灾难中解救出来。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最终获得了成功,也因此取得了帝位,并传位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4、夏本纪是司马迁根据先秦遗留下来的典籍编撰而成的。选文从大禹的身世写起,叙述了他继承父业、治理大水以及治水成功后统一九州、教化四方,最终即天子位的卓著功绩。一、通假字1女平水土同“汝”,译为“你”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同“敷”,译为“分布”3致费于沟淢同“洫”,译为“田间水道”4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 同“墺”,译为“可定居之地”5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同“源”,译为“水源”6于是帝锡禹玄圭 同“赐”,译为“赏赐”7众土交正同“征”,译为“征收”8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同“避”,译为“躲避”二、古今异义1群臣四岳皆曰鲧者古义:四方诸侯的领袖今义:东、西、南、北四座名山2于是帝尧乃求人古义:在这

5、种情况下,在这个时候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3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古义:百官 今义:军人和官员以外的人4四海会同古义:四方诸侯今义:指全国各处,也指全世界各处5中国赐土姓古义:九州之中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一词多义1负2怀3让4视5诛6是7其8于9则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陂九泽,度九山陂:筑堤防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表:作标记(2)名词作状语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陆:在陆上水:在水上泥:在泥沼中山:在山路上2动词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南面朝天下 朝:使朝拜(2)动词的为动用法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伤:为而感伤3形容

6、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卑湿:低湿的地方(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劳:使劳累焦:使焦虑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薄:使单薄、粗淡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美:使完美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者,也”表判断)2省略句群臣四岳皆曰鲧可(治水)。(省略动词)而使(之)续鲧之业。(省略宾语)可种(之于)卑湿。(省略“之于”)3倒装句状语后置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正常语序:于鬼神致孝)以告成功于天下。(正常语序:于天下以告成功)4被动句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登用”具有被动意味)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受诛”含被动意味

7、)1文中写鲧治水的情况有什么作用?明确:(1)衬托治水艰难,以刻画大禹治水的不易与功绩;(2)交代大禹治水的背景;(3)与下文禹治水成功形成对比,突出禹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2大禹有哪些高尚品质?试简析。明确:禹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九州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在他身上体现了公而忘私、乐于奉献、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等高尚品质。 3大禹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最终治理了洪水,

8、使天下太平,你认为禹治水的精神动力是什么?明确:(1)禹治水的精神动力源于他对人民的责任。洪水滔天,民不聊生,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完成这项任务,正因为如此,他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公而忘私,最终使得天下太平。(2)禹治水的精神动力也源于为父雪耻。父亲治水无功被流放羽山而死,是他的羞耻,更是家庭的耻辱,他要为父雪耻,要向世人证明自己世家的能力。正如文中所说,“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也正是这种压力变成他治水的精神动力。4作者是怎样刻画夏禹这一人物的?试举例分析。明确:方法举例侧面描写四岳对夏禹的推荐是最有说服力的侧面描写,体现了大家对夏禹的认可,他在大家心目

9、中的地位无人可比。另外就是夏禹功成身退后,群臣的追随,也从侧面体现了他崇高的精神品质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对比描写禹父鲧治水九年不成而死,禹最终为民除害兴利,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夏禹的明智聪慧、高瞻远瞩。尤其治水方法的不同,更显示出禹的出众脱俗。因此,禹能成为一代君主,而鲧则身败名裂动作描写如第五段,作者详细地描写禹治水的艰辛,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风餐露宿,穿山越岭,不辞劳苦。这些行动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一个为民造福、公而忘私、先国家之急的领袖形象细节描写治水过程中的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夏禹公而忘私、先国家之急、为民造福的崇高精神三过家门不入,全心治理洪水夏禹是一个功绩卓著的

10、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大禹治水的业绩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他十三年在外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奉献精神,也早已千古传颂,作为我们祖先的一种传统美德的代表,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运用角度:这则材料适用于以“丰碑”“楷模”“奉献”“美德”等为内容的作文中。夏禹虽然只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传说中的人物,其治服洪水的事迹也未必完全真实,但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奉献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铭刻在心的。精彩片段一代先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从中我们看到了责任,看到了毅力和奉献。因此,我们很容易明白古代劳动人民是凭借什么“人定胜天”的。大禹治水,成功当之无

11、愧吧?一代圣人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从中我们看到了谦虚、好学的品质,看到了教育家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我们很容易明白孔子为何能够成为一代文圣,为何千年之后世人仍去祭拜他。孔子名垂千古,怎能不令我们敬仰至今呢?一代明主刘备“三顾茅庐”,从中我们看到了礼贤下士,以诚待人,也看到了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因此,我们很容易明白诸葛孔明为何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最终三分天下,谁还能说“不”呢 ?一个“三”字包罗万象,一个“三”字浓缩了大千世界。囊血射天商朝后期,帝王武乙暴虐无道,搞得天怒人怨。他用木头和泥土制作天神,并与之打斗。还想出一个法子,用皮囊装满一袋血挂在高处,让人在底下往皮囊射箭,弄得

12、血污四溅,腥臭无比。他称这种游戏为“射天”。 囊血:盛满血的皮囊。射:射击。将充血的皮囊挂在高处用箭射。比喻暴虐狂妄,犯上作乱。 出自史记殷本纪一、中国古代的别称 1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后成为中国的别称。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训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自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2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3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4海内,辞源“

13、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5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传定公十年:“夷不乱华。” 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6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7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谧宁。”8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9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10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11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

14、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二、大禹陵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城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距城3公里,相传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周围群山环抱,奇峰林立,若耶清流潺潺东去,使大禹陵更显凝重、壮观。郁郁葱葱的会稽山旁依赫黄色的殿宇,屋群高低错落,各抱地势,气势宏伟。大禹陵本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典风格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两千七百多平方米,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禹陵景区由禹陵、禹庙、禹祠三大部分组成。禹陵面临禹池,前有石构牌坊,过百米甬道,有“大禹陵”碑亭,字体敦厚隽永,为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南大吉手笔。禹庙在禹陵的东北面,坐北朝南,是一处宫殿式建筑,始建于南朝梁初,其中轴线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午门、拜厅、大殿。建筑依山势而逐渐升高。大殿为重檐歇山造,巍然耸立,殿背龙吻鸱尾直刺云天,背间“地平天成”四字为清康熙题跋。禹祠位于禹陵左侧,为二进三开间平屋,祠前一泓清池,悠然如镜,曰“放生池”。(时间:40分钟满分:56分)一、基础知识(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