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时作业 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4627 上传时间:2017-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时作业 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时作业 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时作业 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时作业 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时作业 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时作业 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2.4.2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偶然间想起老朋友,就习惯性地打开空间,然而上面显示:抱歉,该空间仅对主人指定的开放 ,顿时我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 。之所以“顿时我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 )世界上的事物是瞬息万变,无法捉摸的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不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BC D【解析】之所以“顿时我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 ”,从 辩证 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事物都是不断运 动变化的,不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正确且适合题意;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说法错误;事物的存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答案】A2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世界是客观的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相互制约的A BC D【解析】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 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 发展过

3、程。 这表明运动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违背规律。 正确且适合题 意;故本题答案选 B。正确但不适合题意,应排除;客观规律性制 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规 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性,说法错误;故本题 答案选 B。【答案】B3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 “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这说明()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C任何事物的联系都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D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要促成质变【解析】A 选项观点错误,稳中求进并

4、不是只保持性质的稳定,而是稳定中有前进,从而有利于事物的发展,故排除。 B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稳中求进, 说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故入选。C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稳中求进,并没有涉及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和多样性,故排除。D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并没有涉及要促成质变,故排除。【答案】B4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其中“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这样的哲学道理()A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C承认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不能否认相对静

5、止D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解析】“唯有门前镜湖水,春 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 们这样的哲学道理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承 认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 ,不能否 认相对静止。C 正确且适合题意;A、D 不适合题意,应排除;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C。【答案】C52015 年,政府工作关键处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稳中求进,要着眼于实现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稳中求进

6、”的哲学依据是()物质世界“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认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之间无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 BC D【解析】“稳中求进”的哲学依据是物质世界“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正确且适合题意;真理是主 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颠倒二者关系;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答案】C6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

7、。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歪曲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解析】欧布里德说:“一切皆流,一切皆 变,借 钱的我是 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 吧!” 。他是借口事物的 绝对 运动而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 正确且适合题意;A 、C、D 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 B。【答案】B72015 年 3 月 9 日,瑞士“阳光动力 2 号”开启了太阳能飞机的首次环球之旅。该飞机不用一滴燃油,使用单晶硅电池板,提高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了进一步探索

8、。这说明( )A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B客观规律是以人的需要为转移的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控制和改变规律【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人 们可以 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或消灭规律,A 说法正确;BD 说法错误;人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 规律, C 说法错误。【答案】A8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现象格外引人关注。蔬菜的种植与市场供应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农户种植蔬菜时应当从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市场供应量、总体种植面积等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种植。这表明()A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规

9、律办事B自然界是物质的C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农户种植蔬菜时应当从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市场供应量、总体种植面积等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种植,这表明蔬菜种植和供应应遵循一定的规律,A 适合题意; B、C、D 三项说法正确都均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答案】A9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 2 万亩。 “沙进人退”趋势如不得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

10、牙泉也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A规律是普遍的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违背规律可能受到规律的惩罚D规律和规则没有区别的【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B 适合题意;A 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如果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C 是错误的;规则属于主观的范畴,D 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 B。【答案】B102015 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

11、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以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A BC D【解析】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依据,所以观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所以 观点 错误;人们依据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天气 进行干预,以消减 雾霾、清洁空气,说明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人工影响天气的活 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所以符合题意。因此,答案 选C。【答案】C11医学专家认为:多吃盐容易使人患高血压心肌梗塞,

12、但没有盐的食物又寡淡无味。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研制出了“保健盐” ,其特点是调整了盐的化学成分,使其既能满足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保健盐”的研制过程表明()A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无法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D人们能够创造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解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 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能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A 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 规 律, B 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

13、基础上,根据 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规律。答案 为 D。【答案】D12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针对人类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环境的问题,他引用古代先哲“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警示,告诫我们,人类作为自然链条的一部分,必须按照“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的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把生产生活行为控制在自然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D要善于抓事物的主要矛盾【解析】“天育物有时,地生 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的警示,强调了事物运动规

14、律的客观性,必须按照“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的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自觉把生产生活行为控制在自然承受的范 围之内,是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所以 A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主次矛盾问题,排除 B、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故 C 观点错误。答案选择 A。【答案】A二、非选择题13材料一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 动。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毕尔生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黑格尔材料二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材料三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请运用运动的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