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4591 上传时间:2017-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 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7.3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 ”为解决“土豆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实行余粮收集制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推行“加速发展战略”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赫 鲁晓夫上台后,以农业的改革为突破口,采取了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 购价格,鼓励大 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的措施,短时间内苏联的农业有所发展。实行余粮收集制是列宁 时期的措施;

2、“ 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的措施。【答案】B21957 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突然提出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在 19601961 年赶上美国。州委第一书记拉季奥诺夫提出本州在 1959 年一年内出售给国家的肉类数量增加两倍,深受赞赏。1959 年底拉以弄虚作假手段宣告“完成”指标,不久骗局被揭穿,自杀身亡。这表明()A赫鲁晓夫根本性的变革造成了 “浮夸风”B赫鲁晓夫的超越美国计划是不现实的C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框架D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赶超美国计划严重脱离苏联实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可知 苏联提出的超越美国 计划,是靠弄虚作假完成的,从而说明,这一计划是不现实的。【答

3、案】B3到 1959 年,苏联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了奶牛。此外,城镇居民还养了 350 万头奶牛。全国牛奶产量明显增加。几年内,羊的头数增长了一倍,猪和家禽的数量也大大增加,果园又兴旺起来。私人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从 1954 年起开始下降,农贸市场日趋繁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集体农庄规模迅速扩大B副业义务交售制取消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确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到 1959 年, 苏联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了奶牛” “私人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从 1954 年起开始下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正处于赫鲁晓夫改革 时期,政府取消

4、了副 业义务 交售制,从而导致农副产品不断增加。所以答案选 B。【答案】B4读图漫画赫鲁晓夫在窥探欧洲共同市场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片反映了苏联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探索B其背景是欧盟的成立刺激了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C推动了苏联经济体制向良性发展D其学习的效果是纠正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解析】漫画中赫鲁晓夫试图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建设中借鉴有益的地方来服务苏联的经济改革。B、C 、D 三项均不正确。【答案】A51971 年,苏共二十四大的一份报告提出, “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的出发点是:指令性计划是主要的

5、和有决定意义的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来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段材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A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B未能突破原有体制C遵循了经济发展规律D被迫转向政治领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很明 显, 这份报 告本身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策,这是违背经济发 展规律的,仍未突破 “斯大林模式 ”,据此可以排除 A、C、D 三项。【答案】B6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 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

6、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解析】注意题干限制“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据此判断,苏联着重于研究军事等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 比例严重失调。【答案】B71972 年 5 月,美苏签署的条约规定:双方的陆基洲际导弹冻结在 1972 年 7 月 1 日实有和正在建设的水平上,苏联为 1 618 枚,美国 1 054 枚。苏联陆基洲际导弹占据数量优势主要得益于()A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B赫鲁晓夫“工业管理体制 ”的改革C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新经济体制 ”D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 ”【解析】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把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在他任期内,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

7、国匹 敌的水平。【答案】C8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初苏共中央文件指出:“近年来农业增长的速度减慢了,这给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这些是农业落后的基本原因。 ”这表明苏共中央()A正确揭示了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B决定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强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扩大市场的作用【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决。勃列日涅夫的政策总体 趋向于保守和僵化,其 领导期间腐化和裙带风盛行。他在任期 间, 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所以 B 不对, D 在题目中没有标明,因为它是措施,不是原因,经济发展慢的

8、主因就是体制造成的,如果 A 对,那么 苏联之后就应该改善 经济了,可事 实并没有,不符合历史,所以 A 不对。综上所述正确 选项应是 C。【答案】C9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 ”这说明()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B二者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C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加以了模仿【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 过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9、,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赫鲁晓夫改革都没有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政治领域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是 对经济领域改革,二者改革的领域是不同的,所以“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加以了模仿 ”本身均是 错误的说法,戈 尔巴乔夫改革和赫鲁晓夫改革的意图都是想改变斯大林模式,所以 “二者的改革意 图有相似之处”才是正确的答案。【答案】A1020 世纪 80 年代前后,苏联的酒的平均消费量比美国的平均消费量多一倍,也比 30年前的苏联的平均消费量多一倍,嗜酒者的平均年龄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 7 岁。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很高B改革停滞,不少人消沉颓废

10、C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地位下降D国家解体,个人前途日益渺茫【答案】B11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 共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 ”这里使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是因为戈尔巴乔夫()A经济改革成效不佳B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 C主动放弃与美争霸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改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争霸从 50 年代开始,到 80 年代末结束;苏联经济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就出现不好的景象,虽然进行了对

11、此改革,但是都没从根本上改 变 局面;排除 ABC;苏联的解体主要是政治上的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而转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故选 D。【答案】D12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的经验教训是()A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时刻警惕帝国主义的“ 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戈 尔巴 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源就是改革并未从本国国情出发,改革并没有 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是 实行所 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没有坚持党的领导。所以戈尔巴乔夫改革

12、给我们的最大的经验教训 只能是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 坚持马克思主义。【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2 分)13下列五位人物对苏联的历史发展曾发生过巨大影响,阅读下列图片: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请回答:(1)在苏(俄) 联历史上图 1 人物曾采取不同的措施领导苏(俄) 联人民渡过了困难时期,主要措施有哪些?(2)图 2 人物对苏联的政治和经济有何影响?在经济政策上如何认识图 2 和图 1 人物的关系?(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 3、图 4、图 5 三位人物对图 2 人物的政策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和产生的效果。(4)回顾苏联经济发展的曲折历

13、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教训和启示?【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影响:建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苏联影响深远。关系:斯大林领导地位确立后,苏联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取消。(3)改革措施:赫鲁晓夫执政时: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 ,以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 ,重点是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4、以“科学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背离社会主义道路。效果:都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4)经济改革要与国情相适应;经济改革要稳步进行; 改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 别是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苏联的农业状况令人担 忧,工 业领域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 问题。1953 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可能。经历了一番动荡后上台的赫 鲁晓夫感受到斯大林模式的种种弊病,并尝试医治,由此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材料二:见下图:材料三:1986 年,戈尔巴乔夫的指 导思想基本上还是改进 和完善苏联原先的政治经济体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强调“民主化”和“公开性” ,11 月,在他会见印度记者时说“改革不容易,最主要的障碍是思维,需要改革多年形成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