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处方工艺变更主要研究信息汇总模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343371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射剂处方工艺变更主要研究信息汇总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注射剂处方工艺变更主要研究信息汇总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注射剂处方工艺变更主要研究信息汇总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注射剂处方工艺变更主要研究信息汇总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注射剂处方工艺变更主要研究信息汇总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射剂处方工艺变更主要研究信息汇总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射剂处方工艺变更主要研究信息汇总模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射剂处方工艺变更主要研究信息汇总模板一、品种概述1.1 同品种上市背景信息:包括品种国内外上市情况、国家标准和国内外药典收载情况,已上市产品的剂型、规格和适应症。1.2 申报品种获准上市的信息,包括规格、批准文号、批准时间、执行标准、有效期、包材,以及最近一次再注册的情况等内容。1.3 简述变更事项简述变更事项。若非首次申报且未被批准,应简述未获批准的原因。二、立题合理性根据同品种上市背景信息及本品种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该化合物、剂型、规格的立题合理性进行自我评价。三、变更内容及变更理由3.1 处方变更以文字或列表方式说明变更前处方组成、变更后处方组成,主要变化及原因。范例:变更前处方 变更后

2、处方 主要变化及原因3.2 工艺变更以文字或列表方式说明变更前生产工艺、变更后生产工艺,主要变化(包括批量、设备、工艺参数等的变化)及原因。范例:变更前工艺 变更后工艺 主要变化及原因对于工艺变更的补充申请,应同时提供处方,明确说明处方是否发生变更。3.3 关联变更说明关联变更的具体事项和理由。四、变更研究4.1 变更的合理性评价和风险分析根据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基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变更内容进行风险分析。分析变更对药品质量的影响,确定变更的合理性和变更风险。4.2 处方变更研究4.2.1 原料药提供原料药的供应商、批准文号、质量标准,说明原料药的来源和质量控制是否变

3、更。简述与注射剂处方工艺变更相关的原料药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稳定性(光照、温度、不同 pH 值等)等,分析对注射剂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的影响。4.2.2 辅料提供辅料来源、级别、批准文号、质量标准,重点列出变更后新增辅料信息。对于特殊辅料,应简述安全应用限度和相关依据。4.2.3 处方筛选研究结合变更情况和原研产品处方,简述处方的研究开发过程和确定依据,包括辅料种类和用量的筛选工作等。4.3 工艺变更研究4.3.1 生产工艺完整描述变更后的生产工艺。4.3.2 工艺筛选研究结合变更情况,简述生产工艺的选择和优化过程,列出相应的关键工艺步骤及工艺参数控制范围、中间体质量控制标准。4.3.3

4、生产工艺验证和灭菌工艺验证结合生产工艺变更情况,简述生产工艺验证情况小结。如果涉及到生产工艺的局部变更,可重点对变更内容进行研究和验证;如果涉及到生产工艺的整体变更,应对完整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和验证。结合灭菌工艺变更情况,简述灭菌工艺验证情况小结。范例:本品采用 XXX 灭菌柜,灭菌工艺为 XXX,灭菌工艺验证包括空载热分布、满载热分布、热穿透、生物指示剂试验。验证采用的样品为 XXX,规格XXX,采用 XXX 包装,装载方式为 XXX,共设置 XXX 个温度探头,分布位置为 XXX。空载热分布试验结果显示冷点为 XXX,热点为 XXX,温度波动为XXX,各点与平均温度的差最高为 XXX,符合

5、 XXX 的要求。满载热分布试验结果显示冷点为 XXX,热点为 XXX,温度波动为 XXX,各点与平均温度的差最高为 XXX,符合 XXX 的要求。热穿透试验结果显示 F0 值为 XXX,各点与平均 F0 值的差最高为 XXX,符合 XXX 的要求。生物指示剂试验采用 XXX 菌,规格为 XXX,来源为 XXX,试验结果为 XXX。4.4 包装材料/容器说明包装材料/容器是否变更。如果变更,以文字或者列表的方式说明变更前后包装材料/容器的变化情况、原因以及支持变化的研究验证情况。此部分可参考“ 注射剂包装材料和容器变更研究信息汇总模板” 。4.5 质量研究4.5.1 质量标准说明原批准质量标准

6、和本次拟定的新质量标准,此次有无因处方工艺变更所导致的关联变更项目。说明该品种国内外药典收载情况,以文字或列表方式对原批准质量标准、现行版中国药典标准以及现行版国外主流药典标准进行比较。对原批准质量标准/拟定新质量标准是否符合现行技术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如不符合现行技术要求,应进行系统的方法学研究和修订。范例:检查项目 拟定新质量标准原批准质量标准CP USP BP/EP 性状鉴别pH溶液澄清度与颜色色谱柱有关物质 流动相检测波长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色谱图记录时间供试品溶液浓度限度定位方法定量方法校正因子已知杂质1限度定位方法定量方法校正因子已知杂质2限度已知杂质单个未知杂质检查总杂质无菌热原/细

7、菌内毒素含量4.5.2 方法学研究和验证根据处方工艺变更情况及拟定的质量标准变更情况,对变更的项目进行相应的方法学研究和验证,对有关物质、含量等项目的检测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方法学验证。对进行的验证工作能否支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自我评价。在杂质谱分析的基础上评价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合理性,以列表的方式列明可能存在的杂质。如涉及到方法学的变更,提供方法学筛选和验证的总结信息。范例:本品的杂质谱分析如下:杂质名称 杂质结构 杂质来源 杂质控制限度 是否订入质量标准及依据根据上述杂质谱分析,在参考 XXX 标准基础上,采用 XXX、XXX、XXX杂质对照品进行检测方法筛选研究,对

8、XXX 色谱柱、 XXX 检测波长、XXX 流动相等进行了筛选,对 XXX 系统适用性试验进行了研究,基本确定了检测条件,进一步进行验证如下:项目 验证结果专属性系统适用性线性和范围 已知杂质和主成分灵敏度 已知杂质和主成分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准确度 已知杂质回收率精密度溶液稳定性耐用性相对响应因子验证 已知杂质相对保留时间验证 如已知杂质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定位4.5.3 质量对比研究4.5.3.1 质量对比样品说明质量对比研究中所采用的参比样品(应为原研品) ,以及参比样品的生产商、批号、规格等信息。如参比样品非原研品,说明参比样品的选择依据。说明自制样品的批次、批量、批号、生产地点等相关信息。4

9、.5.3.2 质量对比研究根据变更具体情况、剂型特性和药物性质,参考质量标准,选择适当的项目与参比样品进行质量比较研究。杂质对比研究应列出杂质谱比较研究结果。范例: 自制样品 参比样品放样条件和时间已知杂质 1(/RRT)已知杂质 2(/RRT)未知杂质 1(/RRT)未知杂质 2(/RRT)杂质个数总杂质()4.6 批检验报告说明三个连续批次(批号:XXX、XXX、XXX)的检验情况,提供样品的生产时间、地点、批量等信息。4.7 稳定性研究以文字或列表的方式提供与变更前样品或变更前样品的稳定性数据(如方法学适用)的比较研究情况。说明变更前后样品批号和批量。对关键项目,如有关物质、含量等,列出具体检测数据,比较变化趋势。提供变更后样品的内包装材料、贮藏条件、有效期,并结合变更后样品的稳定性研究情况、变更前后样品的稳定性比较研究情况、已上市产品的贮藏条件和有效期等,说明变更后样品的内包装材料、贮藏条件、有效期的确定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