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初步研究【教育理论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9343288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初步研究【教育理论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word论文】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初步研究【教育理论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word论文】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初步研究【教育理论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word论文】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初步研究【教育理论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word论文】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初步研究【教育理论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初步研究【教育理论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初步研究【教育理论专业论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初步研究摘要: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编制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问卷,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2)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结构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求知欲和学习环境;(3)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一学生显著低于六年级学生,初二学生比初一学生还要低;(4)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关键词: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习适应性;研究一、引言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而研究他们的学习适应性(academicadjustment)问题就显得格外有意义。国内关于中小学

2、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很多,但针对衔接阶段的研究却很少。由于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学习适应性的变化。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即初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学生产生学习适应性变化的关键期。Hyunhee 等认为,从小学到初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学校安置和学生角色。小学是任务中心(task-focused)的教学,而初中则是学绩中心(achievement-oriented)的教学。他们的研究发现,过渡中出现了显著的适应性变化,表现为心理焦虑的增加和学习成绩的下降,适应性还表现出性别差异。国内研究大都依据日本教育研究所编制、周步成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检测手册 ,简称 AAT。此测验的应用

3、对象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缺乏针对性。另外,该量表有着传统标准化量表的缺点,其效度、信度都受测试样本的限制。本研究自编问卷,抓住学生产生学习适应性变化的关键期之一初中小学衔接阶段,使该问卷更有针对性。二、学习适应性的界定和理论构想国内研究中关于学习适应性的定义大多援引周步成等主修的手册上的表述,认为它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亦即学习适应能力。其主要因素有学习热情、有计划地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试的方法、学习环境、性格和身心健康等。”该定义似乎更侧重于结果,把学习效果的好坏作为学习适应性的衡量标准,而偏离了“适应”的概念。因而田澜认为,学习适

4、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任务要求等)的变化,主动做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学习环境相平衡并促进学力发展的能力。Baker 和Siryk(1984)把学习适应性定义为:对确立学习目标、完成学业需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以及为满足这些需要、适应他们的学习环境所做的努力的有效性。该定义并未围绕着“适应”做文章,而更具有操作性和通俗性。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包括 4个方面: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学习态度是个体对学习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信念及伴随其产生的情绪、情感,以及进而表现出来的行2为意图;学习方法又称学习

5、技术,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解决学习问题的经验、途径、程序和技巧;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客体两方面的因素,包括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而学校环境主要指的是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身心健康是指学生身体发育正常,精神饱满,心理健康。三、研究方法1编制“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问卷”运用开放式问卷,选取大连市两所小学的六年级和两所中学的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让他们描述适应学习活动的典型行为,男女各半。共发放问卷 194 份,收回有效问卷 192 份。在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理论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开放式问卷得到的资料信息进行编码和经验分析,初步编制出一份包括54 个项目的“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

6、学习适应性问卷” 。随后,请有关专家、中小学班主任老师等对每道题目的可读性和适宜性做出评议,删除语义不清或重复的题目 11 个,并对一些题目的表达方式进行修改,整理形成 43 个题目的初中小学衔接学习适应性初始问卷。之后,选取大连市区两所学校六年级、初一及初二年级学生共 153 名,进行预测。对题目进行项目分析,分析各题目的相关矩阵和各题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并观测变量的多重相关的平方和经校正的题总相关两项指标,删除题总相关较低和多重相关的平方小于 03 的项目,最后形成了由19 个项目组成的正式问卷,问卷采用 5 等级评定方式,分别为:“完全符合比较符合有点符合不太符合完全不符” 。分正向、反

7、向题,并根据正、反向题采取不同的评分方式。2正式施测(1)被试。随机抽取大连市区 6 所学校六年级、初一、初二学生,总计337 人,其中男 171 人,女 166 人;六年级 112 人,初一 111 人,初二 114 人。采用“初中小学衔接学习适应性问卷”进行测查。(2)数据处理。本研究采用 SPSSforwindows100 软件包,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四、研究结果1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结构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确定问卷的结构。先考察所有项目是否适宜于因素分析,采用 KMO 和 Bartlett 球形检验度量。KMO 值为 0848,表明因素分析的结果会很好地解释变量之间

8、的关系;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 1707153(P=0000) ,也表明可以对本研究的资料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要因素,对 19 个题目做主成分分析。提取因子的标准主要是看特征值和不同因子数所占方差的百分比,特征值大于 1 的因素有 4个,共解释总方差的 50834。其中,因素 1 的解释量为 26750,因素 2的解释量为 11511,因素 3 的解释量为 6709,因素 4 的解释量为5864。更重要的是,从共同度的指标来看,19 个题目的共同度在 03360632 之间,说明 19 个题目的信息在四因素模型中都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表达。结果见表 1。表 1 学习适应性

9、因素分析结果3题号因素 1因素 2因素 3因素 420.71310.69730.691180.6494100.61560.57270.75280.74650.697540.69690.577170.730140.701190.5451560.511110.747130.685160.573120.533分析各因素中所含题项的内容,并据此对这些因素进行命名:(1)学习态度;(2)学习方法;(3)求知欲;(4)学习环境。这样就得出了初中小学学习适应性的结构。本研究在编制问卷之初,归纳了初中小学学习适应性表现为 4 个方面;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因素分析的结果抽取出 4 个因素。总

10、体来看,所抽取的 4 个因素和理论构想基本符合,这也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其结构具有合理性。2问卷的信度各分量表和问卷的信度系数见表 2。从中可以看出问卷在总体上有较好的稳7定性和内部一致性。表 2 各分量表和总问卷的信度系数(n=337)Alpha 系数分半信度再测信度学习态度0.75620.83290.712学习方法0.66880.76200.578求知欲0.57020.59530.608学习环境80.56830.60640.572总问卷0.83320.75300.7703问卷的效度本研究的效度评估采用 3 个指标:内容效度、学习适应性各个维度间的相关和效标效度。采用专家鉴定作为其内容

11、效度,问卷的总分与各分量表的相关见表 3。结果表明,问卷总分与 4 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呈显著水平。表 3 各分量表之间及与问卷总分的相关(n=337)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求知欲学习环境学习方法0.457*9求知欲0.299*0.444*学习环境0.468*0.207*0.265*总问卷0.833*0.762*0.595*0.606*P001,*P005我们在进行自评问卷的同时,还进行了教师评定问卷,即同时让被试的教师分别对这 3 个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进行评定,以教师评定结果作为学生自评问卷的效标效度,结果见表 4。从表 4 可见,自评结果与教师评定结果之间存在较高相关,这进一步证明了

12、本问卷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表 4 学习适应性自评与教师评定的相关(n=90)自我评定10教师评定R学习态度M21.1720.480.79*SD5.325.10学习方法M14.2214.720.89*SD4.604.78求知欲11M13.3213.300.75*SD3.633.56学习环境M13.3613.800.79*SD4.253.60总分M62.0762.400.82*12SD12.5013.18*P0054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1)初中小学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我们对六年级、初一及初二学生做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5。从表 5 可见,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差异非

13、常显著,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个维度上差异也非常显著,但其他两个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表 5 初中小学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六年级(n=112)初一(n=111)初二(n=114)F学习态度M23.0120.4419.9911.31*13SD4.925.474.99学习方法M16.1514.4213.559.86*SD4.824.444.13求知欲M13.3413.2912.790.9114SD3.593.413.16学习环境M7.136.856.730.92SD2.482.392.07总分M66.4161.5659.4510.190*15SD12.7312.5110.25*P0001从图 1 可

14、见,初中小学衔接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有下降的趋势。图 1 初中小学学习适应性变化趋势图为了探讨学生学习适应性差异的年龄阶段,我们又对总体及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进行了各年龄组间的逐对 T 检验,结果发现,在总体上,六年级和初一学生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 ,六年级和初二学生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P0001) ,而初一、初二学生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学习方法上,六年级和初一差异的显著性水平为 005,六年级和初二差异的显著性水平达到了 0001;学习态度上,六年级和初一、六年级和初二的差异均达到 0001 的极其显著的水平。同样地,在这两个维度上,初一和初二的差异不显著。(2)初中小学学习

15、适应性的性别差异。对 3 个年级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所做的独立样本 T 检验的结果表明,除了求知欲维度以外,女生的总分以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均略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五、讨论本研究发现,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结构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求知欲和学习环境。其中,求知欲这一维度是理论构想中没有的。求知欲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起点。求知欲强的学生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较高,学习效果也好。在求知欲的推动下,伴随着学习过程所产生的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作为一种催人奋发的强

16、大的精神力量,往往比知识技能本身能更深刻、更持久地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学习。由此可见,求知欲是学习适应性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求知欲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习适应性的好坏。另外,初中小学衔接阶段的学生处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求知欲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求知欲是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青春期又是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也使得求知欲维度在这一阶段的学习适应性中凸现出来。身心健康这一维度在本研究中没被包括在学习适应性的结构之中。身心健康与否必然影响到学习适应性的高低,但是把它归于学习适应性的范畴未免有些牵强。本研究还测查了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16结果发现,该阶段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有下降的趋势:初一学生显著低于六年级学生,初二学生比初一学生还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