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鉴赏-课堂用分析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422435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古诗鉴赏-课堂用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怀古诗鉴赏-课堂用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怀古诗鉴赏-课堂用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怀古诗鉴赏-课堂用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怀古诗鉴赏-课堂用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怀古诗鉴赏-课堂用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古诗鉴赏-课堂用分析(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卷首语,断壁残垣,记录着朝代的兴亡;秦砖汉瓦,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雅致的诗句,缅怀着古今风流人物;蕴藉的词章,倾诉着世间沧海桑田。人生路上,与诗歌结伴,让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学习目标,1、明了什么是咏史怀古诗,分析总结咏史怀古诗的特征。 2、探寻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及技巧,提升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走近【咏诗怀古】那片天,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

2、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概念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分类及主题归纳,怀古人:怀人伤己,1对比失落型 2同病相怜型,咏古迹:怀古伤今,1盛衰无常型 2物是人非型,(三)忆古事:借古讽今 讽喻统治者,(四)理性反思 对历史事件独到的见解 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一、怀古咏史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1.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

3、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首诗属于哪种类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知识回顾,这首诗通过写昭君出塞虽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进而含蓄地表达自己虽有才而不得重用的忧思和感伤。,2、怀古伤今: 凭吊古代感伤今世。(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物换星移、朝代更迭、人事沧桑、岁月倏忽变化等),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

4、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明确问题,此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 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物事 人非的沧海桑田的感慨。,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3、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山坡羊 潼

5、关怀古 桂枝香 金陵怀古,4理性反思: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出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以诗人的眼光,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 “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这个关键,一针见血,颇具政治家的眼光。,归纳提升:

6、 解答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是什么?,解答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弄清历史事实、人物或运用的典故 (写了什么)。 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的意图所在 (为什么写 )。即抓住历史与时局和诗人之间的连接点,充分理解注释。 推敲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分析手法。,怀古诗小结,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解: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丁年:壮年。唐朝规

7、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 茂陵:汉武帝陵。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1.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6分),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 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画面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感情?(5分),()用典。化用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含蓄表达出时光流逝,苏武归国后对武帝

8、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 ()借景抒情。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5分),()台城的杨柳,它既不管人事兴衰与朝代更迭,也不管诗人凭吊历史遗迹引起的今昔盛衰的感伤与怅惘,所以说是“无情”。 ()这首诗以杨柳的“无情”反衬诗人面对时代变迁的伤痛,在历史感慨之中暗寓伤今之意。“无情最是台城柳”,表面上责怪杨柳无情,其实是在感慨六朝的繁盛转瞬即逝,讽喻当代统治者引以为诫

9、。,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6分),同意。 ()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满江红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

10、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盾鼻:盾中间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榆塞:代指北方边塞。,1.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场面?(6分)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 ()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奔腾,高大战船正在抢渡。,2.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生怕客谈榆塞事”,南宋边防形势越来越严重,而统治者仍然醉生梦死,表达词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与报国无门的愤懑

11、之情。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更是满腹牢骚,一腔激愤。,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5分) 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

12、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姑苏怀古 姜 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 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1试分析前两句写景的特点。(5分)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远景近景相结合。前句写的是远景,后句写的是近景,两相结合,使画面极富层次之美,有立体感。(2分) 动静结合。前句写的是动景, 以归云绕柁牙写舟之动,动感十足;后句写静景,白鹭眠沙滩安闲静谧,突出江之静。(2分) (两点都答全给5分),2后两句说今之柳

13、曾扫古落花,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6分)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日吴宫落花,作者这样写,把古今绾合在一起,表达盛衰无常之感。(3分) 有借古讽今之意,以吴王耽于淫乐而亡国的历史教训,讽谏当代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3分),七绝咏蔺相如 明高启 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 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注三闾:指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出生在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屈原曾任三闾大夫,也称三闾。武关:位于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并称“秦之四塞”。公元前289年,秦约怀王于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3诗中刻画了蔺相如一

14、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蔺相如是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有着无畏的胆略及超人的智慧的形象。 不畏强暴:“危计难成五步间”中可以知道,“五步间”,即“五步之内”,比喻极近的距离。 机智勇敢:“置君虎口”。需要的则是勇气,从虎口脱险,显示的则是蔺相如的足智多谋。,4请就该诗塑造人物的手法作简要分析。(6分)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2分) 诗歌前两句,是直接吟咏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功绩,以赞颂蔺相如的神勇。诗歌后两句,则是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屈原极力反对楚王与秦王会盟之事,极力渲染与秦约会的危险性,有力地衬托蔺相如的过人胆识,凸显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4分),念奴娇登石头城 萨

15、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5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5分) 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2分)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2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1分) 下片:实写了离宫荒凉破败,

16、辇路芳草萋萋,松径寂静无人,鬼火高低明灭,秦淮一片明月的空冷阴森之景;(2分)虚写了歌女在歌舞中、酒樽前、明镜里青春渐逝的孤寂凄惨。(2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1分) (实写2分、虚写2分;每种景象要简析诗句、概括特点,各1分;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1分。),6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 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对战争残酷的心痛。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