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教案(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3418172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学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学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学教案(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会计学教案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 学 时: 64 适用专业:管理类各专业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根据会计学科体系的特点,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和从事会计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通过基础会计的整个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用会计符号和语言反映经济业务的能力,对实务中企业披露的信息能予以理解和利用。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对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方法等进行概括地说明,概括介绍会计的基本

2、理论,是会计学最一般的理论基础,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的起源、发展与现状;了解会计的对象;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掌握会计的核算方法。(一)会计的概念、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产生。会计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的发展。会计是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由单式簿记发展为复式簿记,会计方法也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专门的方法,对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或称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系统。(二)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扩大再生产过程、资金运动、经济业务

3、、会计事项、会计要素、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三)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的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的概念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完整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核算的要求()会计核算的程序、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的概念会计监督是依据监督标准,通过会计的专门方法,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进行的指导、控制和检查。()会计监督的标准()会计监督的过程、会计的其他职能(四)会计的任务、会计的基本任务会计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工作,促进企业、事业等

4、单位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的具体任务(五)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的意义、会计核算方法的体系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帐簿;资产计算;资本金计算;成本计算;利润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核算的含义;掌握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掌握会计核算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一、会计核算的含义会计核算是指会计通过一定的步骤和程序,把复杂多样的日常经济业务经过分类、归集,最终概括出简明扼要的、为企业管理和外界各方需要的财务报告的过程。二、会计核算前提条件的内容(一)会计

5、主体1含义。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2意义。一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打围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以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二)持续经营1含义。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2意义。它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了基础。(三)会计分期1含义。会计分期,就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人为

6、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2划分的标准:年度和中期3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会计原则等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四)货币计量1含义。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2意义。确认了以货币为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同其他三项基本前提一起,为各项会计原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三 、会计核算中应执行的原则(一)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二) 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

7、原则指交易或事项的实质重于其法律表现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仅仅以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三) 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四) 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五) 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一原则规定便于从横

8、向上对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相互比较和分析,为有关决策提供可比的信息。(六) 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会计信息除了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可靠性外,还应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七) 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八) 权责发生制原则凡属于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几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九) 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因果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该收入

9、相关的成本、费用(时间配比),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十) 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如发生减值,应当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十一)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十二) 十二、谨慎原则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10、,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十三) 十三、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区别交易或事项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交易或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以节省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第三章 会计要素及会计恒等式【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会计要素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

11、要素的影响。第一节 会计要素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一)资产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的分类: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二)负债1负债的定义:负债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三)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指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2所有者权益包括的项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

12、配利润。 企业在一定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集合起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日的财务状况,又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一)收入1收入的定义: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收入的分类:(二)费用1费用的定义:费用是企业为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2费用的分类:费用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三项。(三)利润1利润的定义: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三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利

13、润包括项目: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第二节 会计恒等式一、会计等式的内容企业的资产与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我们用数学式来表示资产与权益的关系,反映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就是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基本关系会计的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上述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基础,也是设计资产负债表结构的理论基础。(二)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基本关系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第四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科目

14、设置的原则;掌握设置账户的必要性和账户的基本结构;明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 第一节 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定义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它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的依据。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一)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二)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三)既要运用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四)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五)账户名称要简明、适用,并要分类、编号。三、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一)会计科目按内容不同分类: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个大

15、类,损益类账户还可以分为收入和费用两小类。(二)会计科目级次不同分类:一般情况下,会计科目的级次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类。第二节 账户及其结构一、账户的定义账户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每一个账户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各个账户之间既有严格的界限,又有科学的联系,它们相互配合提供系统的会计信息。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二、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一方记增加额,另一方记减少额。但哪方记增加,哪方记减少,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账户的性质。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二)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方法账户左右两方主要内容是: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