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九)课时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教科文化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16389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九)课时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教科文化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九)课时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教科文化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九)课时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教科文化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九)课时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教科文化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九)课时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教科文化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九)课时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教科文化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九)课时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教科文化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科教文化考纲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与失误;(3)国民经济的劫难。改革开放前的思想、科教文化(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2)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4)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与挫折;(5)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素养解读时空观念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既有成就也有失误。历史解释(1)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

2、来;“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和国家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革”时期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轨道,给国民经济造成劫难。(3)毛泽东思想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新发展;科技文化既有成就,也有挫折。史料实证运用文史史料及相关史学研究材料,实证社会主义探索历程、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理解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影响,正确认识探索中的经验教训。考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1)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政

3、治保障。(2)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4)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2.实施:1953年实施“一五”计划,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3.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1)农业(2)手工业:1953年,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后改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

4、会主义改造。建国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背景: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2)内容(3)影响3.国民经济的调整(1)背景: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2)方针:1960年

5、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结果:1962年底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人民生活有所改善。4.经济建设成就(1)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十几个基础行业。(2)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修建了铁路,石油已经实现自给。5.“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损失约5 000亿元。考点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思想、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背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面临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2.著作:论十大关系和关

6、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3.内容(1)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和主要任务。(3)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4.意义: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路探索的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5.评价: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的结果,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科教与文化1.新中国的科技

7、成就(1)“两弹一星”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增强国防力量。历程(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研制: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影响(3)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是一种核裂变型原子弹,氢弹是一种威力更为强大的核聚变型原子弹。2.教育事业的发展(1)扫盲教育(2)高等教育的发展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4)1977年12月,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3.

8、“双百”方针(1)提出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成就意义(2)遭遇挫折背景: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爆发。表现构图解史 新中国“过渡时期” 知识拓展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是“两翼”,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2)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9、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数据证史 “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核心观点:图示为“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农、轻、重投资比例失调。 概念阐释 “统购”“统销”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统购”即“计划收购”;“统销”即“计划供应”。后来,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逐渐僵化,严重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教材补充 “三面红旗”(1)“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

10、提出的一个施政口号,意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它是时代的历史产物。(2)“三面红旗”的出现,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发生的一次严重失误。对“三面红旗”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思想进行再认识,吸取历史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史料观点 人民公社体制的评价“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有效的针对农村社会的治理方式,“它单靠人力就使中国的面貌大为改观,”但从国家行政管理的角度看,人民公社只是一种国家财政不负担的、靠集体自己养活自己的、一切听命于国家计划的劳动组织。费正清传统与变迁核心论点:(1)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体制,对针对性的治理农村社会曾经起过主要作用。(2)人民公社

11、体制是一种计划经济体制的生产组织形式,具有极大的弊端。 微点拓展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1)“大跃进”属于生产力范畴,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2)“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史料观点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性的探索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他们的助手。”核心论点:材料表明承认家庭副

12、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和助手,实质上是对“一大二公”公社体制的调整,体现了在农村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探究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影响考题例证【典例1】 (2018课标全国,3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点评本题以漫画为载体考查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审题解答关键要结合图文,理解漫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及现象蕴含的本质。解题材料漫画反映了

13、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背景下,矿产资源勘探工作的展开,D项正确。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时,排除A项;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了,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C项。史论链接角度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现实需要: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需要。(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角度2“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

14、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渐进性和长期性。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角度3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在集中统一的原则下,强调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以计划管理为主,同时重视市场管理。在计划管理上实行多种计划类型。比较注重宏观调控,综合平衡。(2)作用有助于在短期内改善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在当时背景下,行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

15、制,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来,奠定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物质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失去了活力,弊端日益暴露,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即时体验1.(2018山东枣庄模拟)1953年,在国家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对上海的建设方针是“维持、利用、积极改造”,利用上海的工业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服务的老工业基地。据此可推知()A.上海引领国营企业发展走向B.上海已成为新兴工业基地C.新中国工业布局将发生变化D.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起步解析据题干材料“利用上海的工业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服务的老工业基地”可知上海将带动全国工业发展,从而改变建国前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工业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