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五 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15886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4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五 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五 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五 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五 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五 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五 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五 含答案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押题试卷五高考押题试卷五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国学这个词古已有之,先秦典籍周礼春官乐师中有这样一段话:“掌国学之政,以 教国子小舞。 ” 礼记中也有“国有学”的词句。在晚清之前,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国学概念, 是指国家设立的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之类。在整个古代,国学一词的含义,大致上也就是这样。 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学,实际上是指一种学问,而这种看法其实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 时期,就是清末民初的时候。从此, “国学”一词被赋予了新义,意思就是指中国

2、固有的学问,也 就是传统的学术研究。其实,在 20 世纪初的时候,这个词的用法也是有差别的。有时,人们又用 “国学”一词来指对国粹、国故的整理与研究,如章太炎曾写过一篇某君与人论国粹学书 ,这 就是国粹学。当时社会上还出版过一本书,叫国故学讨论集 。在这本书里, “国粹学”和“国 故学”是通用的。 20 世纪初期以来,国学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发展道路,然而终不至于消失,并且发展到今天又 重新“热”了起来,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确实有着异常顽强的生命力,是当代文化、 学术建构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近现代以来人们屡屡提到国学,这也说明, 中国文化、学术在现代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

3、价值选择方面的难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事实已经证明,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如果能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实际上是激活中国固有文化 的一个重要渠道,这我们可以从汉代尤其是唐代大开放中得到证明。然而只有立足于民族的优秀 文化本位,吸收外来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既不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又能保持一种强劲的生命 力。而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肯定绕不开国学这么一个话题。所以从广义上来讲,国学可 以说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主要承载者和传播途径;而从狭义上来讲,国学所从事的正是关于中 华文化传统的整理、研究工作,其甄别、诠释、评价之功,无不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优秀成分 的继承与弘扬。 当然,我们在这样说的时候,在思

4、想上又必须要与文化复古主义划清界限,因为复古作为一 种文化传统、文化情结在中国古代是一直存在的,即使在近代,它也以各种形式顽强地存在着。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重视中国传统的文化、国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汲取、利用传统文化的价 值资源;我们是在发展、创新这个前提下来谈论和倡扬国学的,国学的弘扬与文化复古主义是完 全不同的两种文化价值心态。 当前社会上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存 在对传统文化、国学庸俗化的炒作和伪劣包装的现象。这个现象应该说不是正当意义上的对传统 文化的弘扬,而是主要以谋利为目的的一种行为。这也是国学普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选自文

5、化的传承与担当: 重建社会理性与价值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国学”有时还可以指对国粹、国故的整理与研究,在章太炎的国故学讨论集里,国 粹学和国故学是可以通用的概念。 B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来讲,国学都有很积极的意义,所以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 肯定绕不开国学这么一个话题。 C汉代尤其是唐代大开放证明,激活中国固有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广泛吸收外来文化, 这一点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意义。 D国学的弘扬与文化复古主义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价值心态,重视国学是为了更 好地汲取、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

6、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张冠李戴, 国故学讨论集并不是章太炎的 著作。B.因果倒置,原文中“绕不开国学”是原因和前提。D.曲解文意,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错, 原文第四段说“国学的弘扬与文化复古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价值心态”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第一段论述“国学”一词含义的演变,引用周礼春官乐师中的话是引证,列 举章太炎的某君与人论国粹学书是例证。 B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应该注意广泛吸收外来文化来激活中国固有文化,汉代尤其是唐代的 大开放就是典型例证。 C文章第四段论证弘扬国学必须与文化复古主义划清界限的观点,主要在摆事实,运用的是 事实论证

7、。 D文章从“国学”的含义谈起,接着指出国学热的现实,进而论述弘扬国学应该注意的三方 面的问题,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主要在摆事实,运用的是事实论证” 错,第四段主要在讲道理,运用的是理论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国学”发展曲折,但又重新“热”起来,既能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生命力顽强,又 能说明中国文化、学术在现代发展中仍然有很多难题。 B我们的文化若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强劲的生命力,只能立足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位, 进而吸收外来文化。 C复古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文化情结,其

8、生命力非常顽强,我们谈论和倡扬国学需要在发展、 创新这个前提下来进行。 D国学普及过程中,炒作国学等谋利行为只是表层问题,我们更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在思想上 与文化复古主义划清界限。 答案答案 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D.于文无据,原文没有表达“更应该注意” 某一问题的意思。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日,杭州、郑州、武汉、合肥、南京等 20 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这些人才 政策,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全球,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 。 郑州市给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才提供每人 10 万元的首次购房补贴;

9、成都实行全日制大学本 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在杭州,外国人才可享受 7 项出入境便利政策,创业资助最高可 达 1 亿元,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等;在南京,为了支持外国 留学生直接留在南京创新创业,规定争取国家授权后,外国留学生凭借江苏高校毕业证书、创业 计划书,可申请有效期 2 至 5 年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等。可以预见,中国各地面向全球招揽人 才的态势将一直持续下去。 “人才争夺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 ”中国社科院城市 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表示,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人才就是从要素驱 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核心

10、资源。 (摘编自人民网20 余城掀起 “人才争夺战” ,2018 年 3 月 28 日) 材料二 凭身份证学生证半小时落户、以低于市场价 20%买房、数十万元就业创业补贴 继南京、西安等 20 多个城市打响“抢人大战”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近日也出台政策瞄准高端 人才引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放大招”凸显了各地广聚天下英才,激发竞争活力的期冀。但纳贤不 是一锤子买卖,打造“人才高地”也并非一日之功,引得进更留得住并用得好,才能破解创新密 码。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较之物质奖励,价值认同、 自我实现感更能打动人心。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上升空间才能留得

11、久。适配的岗位、周到的 政策配套、充足的资金设备资源、对知识产权充分的法律保障都是关键要素。为人才营造良好的 干事环境,地方需有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智慧,有舍其所短、取其所长的策略和维护公平法治 的能力。 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需要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让高端人才留下来、智慧活起来, 还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暖环境上去。唯有实施更加积极、开放、 有效的人才政策,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让人产生“吾心安处即故乡”之感,才能激发人才 红利、提供发展动力。 (摘编自新华网“抢人大战” ,引得来更要用得好 , 2018 年 4 月 3 日)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5 月 2

12、 日报道,送房屋产权,送面试补贴,甚至还有警官上门 服务、提供户籍办理,愈演愈烈的“抢人”战火已在中国 20 多个大城市熊熊燃烧。 报道称,参与“抢人”的不仅有户籍优势的新一线城市,无法与之抗衡的三四线城市,也试 图用行政手段“抢人” 。安徽省三线城市一名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办负责人说,两年前,学校就收到 当地政府的红头文件,要求争取 40%50%的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 报道称,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是此轮抢人的重要原因。人口学者易富贤说,2017 年 以来,中国 20 至 64 岁的总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负增长,年轻劳动力资源开始走向枯竭,过去几十 年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年轻劳动力的状况难以为继。

13、如果人口过度流入大城市,大城市养育成本 高,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就会持续下降,也将拉低整个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加剧人口 老龄化。应鼓励就近城镇化:“一个 50 万人口的城市,生育文化保存好,生育率高,父母帮忙带 孩子,既有利于养幼,又有利于养老。 ” 报道称,不过,中国当下的年轻人恐怕不太容易接受这种传统的理想生活状态。南京审计大 学毕业生张经纬说,他已拿到上海一家金融机构的“offer” ,虽然薪金待遇不比其他城市更优厚, 但他需要的是大城市能够提供的资源、机遇,并不在乎更高的生活成本。 (摘编自参考消息 ,2018 年 5 月 3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14、 分)( ) A在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社会背景下, “人才争夺大战”的态势还将持续下 去。 B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是本轮“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 C与送购房补贴、就业补贴等有利政策相比,价值认同和自我实现更能打动求职者,留住人 才。 D中国当下的年轻人似乎不太容易接受“既利于养幼,又利于养老”的传统理想生活状态。 答案答案 B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 项,选项对本轮“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 分析有误。从文中来看,材料一“近日,杭州、郑州、武汉、合肥、南京等 20 多个城市都出台了 人才新政。这些人才政策,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全球,

15、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 ” “中国大力实 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 ,材料三“报道称,大城 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是此轮抢人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知, “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是中国大 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以及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等。故选 B。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有户籍优势的新一线城市外,三四线城市也试图用行政手段“抢 人” ,表明了各地广聚人才,提高竞争力的期冀。 B城市要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舍其所短、取其所长;唯有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激发 人才红利,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

16、供动力。 C留住心才能留住人,一座城市要留住人,关键在于要有温度: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 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和暖环境上去。 D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经济学者和人口学者,对本轮“人才争夺大战”各从城市平衡发展和 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C 项,以偏概全, “关键在于要有 温度”错误,材料二第四段原句是“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需要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 ,可 见,原文意思是“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 ,两者不可偏废。故选 C。 6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答: 答案答案 材料一侧重报道多城抢夺人才的新政策;材料二侧重解读关于留住人才举措的高下; 材料三侧重报道各方在本轮人才争夺中的认识。三家媒体定位和出发点不同, “人民网”的报道 欲彰显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发展活力;“新华网”的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