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工业设计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415156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壳式换热器工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管壳式换热器工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管壳式换热器工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管壳式换热器工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管壳式换热器工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壳式换热器工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壳式换热器工业设计(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壳式换热器工艺选型,LOGO,目录,管壳式换热器概述,管壳式换热器工艺选型设计,影响管壳式换热效果的因素,1,2,3,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对物流进行加热或冷却操作,即热量的传递。 导热、对流和辐射是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通常是两种或三种基本方式的组合。 在各种换热器中,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单位体积内能提供较大的传热面积,工作可靠、传热效果比较好、适应性较强,因此是生产应用最广泛的换热设备。 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常见的换热设备。管壳式换热器通常有固定管板、U形管、浮头式三种形式。,1. 管壳式换热器概述,1.1 固定管板换热器,主要组成:壳体、管板、管束、管箱(又称封头),在圆形外壳内

2、,装入平行管束,管束两端用焊接或胀接的方法固定在管板上,两块管板与外壳直接焊接,装有进口或出口管的管箱用螺栓与外壳两端法兰相连。,特点:结构简单,没有壳侧密封连接,相同的壳体内径排管最多,在有折流板的流动中旁路最小,在各种管壳式换热器中它的管板最薄,造价最低。,缺点:壳程清洗困难,有温差应力存在。当冷热两种流体的平均温差较大,或壳体和传热管材料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热应力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时,在壳体上需设膨胀节,由于膨胀节强度的限制,壳程压力不能太高。,适用场合:这种换热器适用于两种介质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及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的场合。,1.2 U形管换热器,主要组成:壳体、管板

3、、U形管束、管箱(又称封头),由管箱、壳体及管束等主要部件组成,因其换热管成U形而得名。U 形管式换热器仅有一个管板,管子两端均固定于同一管板上。,特点: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因管壳之间的温差而产生热应力,热补偿性能好;管程为双管程,流程较长,流速较高,传热性能较好;承压能力强;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便于检修和清洗,且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缺点:管内清洗不便,管束中间部分的管子难以更换,又因最内层管子弯曲半径不能太小,在管板中心部分布管不紧凑,所以管子数不能太多,且管束中心部分存在间隙,使壳程流体易于短路而影响壳程换热。此外,为了弥补弯管后管壁的减薄,直管部分需用壁较厚的管子。,适用场合:仅宜用

4、于管壳壁温相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而管程介质清洁及不易结垢,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情形。,1.3 浮头式换热器,主要组成:壳体、管束、固定管板、浮头管板、钩圈、浮头盖、管箱等,特点:管束可以抽出,以方便清洗管、壳程;介质间温差不受限制;可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一般温度小于等于450,压力小于等于6.4MPa;浮动端小盖在操作时无法知道泄露情况,在安装时要特别注意其密封。(钩圈一般都为对开式结构,要求密封可靠,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制造和拆装方便。),缺点: (1)小浮头易发生内漏; (2)金属材料耗量大; (3)结构复杂,成本最高.,适用场合:适用面广泛,管内外均可承受高温高压,常用于管壳壁温相

5、差较大、管内外都需要清洗的情形。,目录,管壳式换热器概述,管壳式换热器工艺选型设计,影响管壳式换热效果的因素,1,2,3,2.1 设计考虑的因素,设备结构的选择 管壳程流动的确定 换热终温的确定 流速的选择 允许压力降的选择,换热设备的类型很多,对每种特定的传热工况,通过优化选型都会得到一种最合适的设备型号。如果将这个型号的设备使用到其他工况,则传热效果可能有很大的改变。因此,针对具体工况选择换热器类型,是很重要和复杂的工作。对于管壳式换热器,有以下因素值得考虑。,2.1.1 设备结构的选择,对于一定的工艺条件(造价、清洗、维护等),首先应确定设备的形式,如选择固定管板、U形管或浮头式。当形式

6、确定后,需要确定换热设备的具体结构。,管子类型:光 管 适用于任何条件. 螺纹管适用于管外膜传热系数相当于管内膜传热系数1/3-3/5. 波纹管适用于管内膜传热系数低于管外膜传热系数 3/5以下, Re低的 场合. 管子排列方式:30 、(60 )、(90) 、45 (布管多17%;易清洗) 管长及管径:国家标准中管长有1.5m,2m,3m,4.5m,6m和9m六种,其中 以3m和6m 更为普遍(壳径较大的换热器采用较长的管子更为经 济)。碳钢:25*2.5 不锈钢:19*2.0 、25*2.0 壳径:325-1800mm,2.1.2 管壳程流动的确定,主要依据两流体的操作压力和温度、可以利用

7、的压力降、结垢和腐蚀特性,以及所需设备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考虑流体适宜走哪一程。下面的因素可供选择时考虑:,(1)不清洁或易结垢的流体宜走容易清洗的一侧。对于直管管束,宜走管程;对于U形管管束,宜走壳程。 (2)压力高的流体宜走管程,以避免制造较厚的壳体。 (3)腐蚀性流体宜走管程,以免壳体和管束同时被腐蚀。 (4)两流体温差较大时,对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宜将对流传热系数大的流体走壳程,以减小管壁和壳体的温差,减小热应力。 (5)为增大对流传热系数,需要提高流速的流体宜走管程,因管程流通截面积一般比壳程的小,且做成多管程也叫容易。 (6)黏度大或者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壳程,因有折流挡板的作用,在低

8、Re下(Re100)即可达到湍流。 (7)蒸汽冷凝宜在壳程,以减小排除冷凝液。 (8)需要冷却的流体宜选壳程,便于散热,以减少冷却剂用量。但是温度很高的流体,其热能可以利用,宜选管程,以减少热损失。 (9)关键压力降控制的流体宜选壳程。,2.1.3 换热终温的确定,换热终温一般由工艺过程的需要确定。当换热终温可以选择时,其数值对换热器是否经济合理有很大的影响。如用冷水冷却一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其出口温度则可根据经济核算来确定:为了节省冷水量,可使出口温度提高一些,但是传热面积就需要增加;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需要增加冷水量。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工业冷却用水的出口温

9、度一般不宜高于45,因为工业用水中所含的部分盐类(如CaCO3、CaSO4、 MgCO3和MgSO4 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出口温度过高,盐类析出,将形成传热性能很差的污垢,而使传热过程恶化。如果是用加热介质加热冷流体,可按同样的原则选择加热介质的出口温度。 另外在确定物流出口温度时,不希望出现温度交叉现象,即热流出口温度低于冷流出口温度。如果工艺流程中需要,则必须选择多台串联形式。,2.1.4 流速的选择,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

10、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 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工业上常用的流速范围见右表:,2.1.5 允许压力降的选择,选择较大的压力降可以提高流速,从而增强换热效果减少换热面积。但是较大的压力降也使得泵的操作费用增加。合适的压力降需要以换热器年总费用为目标,反复调整设备尺寸,进行优化计算而得出。换热器管程及壳程的流动阻力,常常控制在一定允许范围内。若计算结果超过允许值时

11、,则应修改设计参数或重新选择其他规格大换热器。,2.2 管壳式换热器计算方法,换热器热传递过程一般分为三种方式,即传导、对流和辐射,一般换热器热传递经常是三种方式同时存在,但根据不同场合,往往是一种方式占主导,在工业中使用的换热器无论何材料和结构一般三者并存。主要的传热是热介质通过壁传递给冷介质,即热介质先传递给壁,再由壁传递 给冷介质,这一过程既有对流又有传导传热,这就是换热器传热的基本理论。 作为换热器传热计算方法的理论根据是从热传递量化发展而来的。目前传热计算方法通常采用柯恩法(Kern)和贝尔法(Bell)两种。柯恩法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把换热器作为一个整体处理,除了传热以外,

12、同时将流动、温度分布、污垢及结构等问题一并在计算方法中考虑,同时还将两项流理论包括到计算方法中。 贝尔法是六十年代初期,经过大量试验基础上引入流路校正系数而研究的一种传热计算方法,是一种半分析方法,贝尔法更精确的解决了换热器壳程的传热计算方法。,(一)传热计算的基本方程式,(二)基本关系式中各项数值的计算,2.有效平均温差,Tm对数平均温差 (t1- t2)/ln(t1/ t2) P温度效率 (t2-t1)/(T1-t1) R温度相关因数 (T1-T2)/(t2-t1) FT温差校正系数,FT值不得小于0.8,否则一方面换热面积增加较多,另一方面在低于0.7时,操作温度略有变化就可以使FT值急

13、剧降低,影响操作的稳定性。如果FT值低于0.8后,应该增加壳程串联数,或者重新调整冷热物流的出口温度。,(二)基本关系式中各项数值的计算,3.总传热系数,(二)基本关系式中各项数值的计算,4.换热面积,按 A=Q/ (KTm) 计算。 按照就近的原则从国家标准系列里选取,然后根据K的计算方法进行校核计算。,(二)基本关系式中各项数值的计算,(3)一般工艺设计步骤,1、确定工艺设计条件,(3)一般工艺设计步骤,2、初步选型和详细计算 计算热负荷Q: 当介质为非油品时,按给定的进出口比热、进出口温度和流量求出热负荷;当介质为油品时,参考下表计算进出口温度下的焓差。 计算对数平均温差Tm. 根据冷热

14、物流的特性,选取经验的传热系数K. 根据传热基本方程式,求出总传热面积A. 根据总传热面积A和用户要求的换热器类型,在换热器标准系列里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进行有效平均温差校正系数、传热系数和压力降的详细计算。 检查计算总传热系数与选用总传热系数的相对误差,如果大于25%,调整总的传热系数的经验选用值,返回重新计算;检查管壳程压力降结果,如果超过给定的允许压力降,则调整相应的几何参数。 对于无相变换热过程,一般面积余量在20%即可,对于有相变换热过程(冷凝或沸腾),一般要求在30%以上。 分析传热和压降结果,优化结构参数。(如压降过大,可增加折流板间距)。,难点计算总的传热系数 流体流动状态不同(层流、紊流),传热准则关联式不同; 无相变流和有相变流,传热准则关联式不同; 冷凝传热中重力控制和剪力控制,传热准则关联式不同; 沸腾传热中池式沸腾和垂直管内沸腾,传热准则关联式不同;,谢谢观看,这里输入演示者的名称,2019/7/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