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乡诗训练题定稿-(1)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414504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羁旅思乡诗训练题定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羁旅思乡诗训练题定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羁旅思乡诗训练题定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羁旅思乡诗训练题定稿-(1)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羁旅思乡诗训练题定稿-(1)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羁旅思乡诗训练题定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羁旅思乡诗训练题定稿-(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羁旅思乡诗鉴赏,学习目标:,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2、训练多角度品评,解读诗歌的能力; 4、把握意境类、作用类手法类等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解读诗歌的十个切入点:,1、题材类别 2、题目 3、情语 4、景语(意象) 5、语言(练字、省略、倒装、活用、对仗),6、手法 7、章法结构 8、细节 9、知人论世 10、注释,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解读诗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

2、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品读探究:,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 (2)揭示(暗示)主旨 (3)点明时令、地点,交待背景。 (4)营造(渲染)氛围,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5)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6)暗合(照应)题目中的 (7)与结尾呼应,品读探究: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 点明作者“宦游人”的身份,为全诗奠定思乡思亲的

3、感情基调;与尾联“归思”相呼应,突出诗歌主旨。 “物候新”高度概括,点明时令,领起颔联、颈联的早春之景。照应诗题中的“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与“物候新”对比,用春意盎然的早春之景和作者宦游在外的思归之苦对比,深切反映主旨。,品读探究: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鸟语花香,色彩鲜明,春光明媚的江南春景图。(概括)清晨太阳从海面升起,曙光乍现,云气变成绚烂的彩霞,梅花已开,杨柳抽绿,仿佛梅柳一过长江就染上了迷人的春色。温暖的春的气息,似乎在催促着黄莺婉转早啼;明媚的阳光,也使水中的萍草渐渐变绿。 (描述) (这两联通过对“云霞”、“海曙”、“梅柳

4、”、“淑气”、“黄鸟”、“晴光”、“绿苹”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鲜明,春光明媚的江南春景图。),乐景衬哀情,以明媚春景衬托思乡哀情。 化静为动,“出”“渡”两个动词将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的静态景物贴切传神地表达出来,使人感受到春光的脉动。 拟人手法,“渡”、“催”两个动词赋予“梅柳”“叔气”人的性灵,表现春气之浓,从而使画面呈现一种流动的美感、美妙的意趣,把江南早春的气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品读探究:中间两联的艺术手法,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和杜甫的绝句,说说两首诗在构思上的相同之处。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答:都是以乐景写哀情

5、,以明媚春景衬托思乡哀情; 都是触情生情,作者都由眼前盎然春景生发时光匆匆,年复一年的感慨,于是触发迫切的归思之心。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唐张九龄,望月怀远,品读探究,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赏析“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 2、“生”改为“升”好不好?说明理由。 3、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解释字词:,远隔天涯的亲人此时共同 翘首望月,互相思念 有情之人 漫长的夜 整夜、通宵 爱怜,怜惜 沾湿,侵袭

6、 不能满手捧上月光,1、天涯共此时: 2、情人: 3、遥夜: 4、竟夕: 5、怜: 6、滋: 7、不堪盈手:,品读探究:赏析“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意境:雄浑阔大 自然景观:明月从海上升起的动态景象,海与月同生 共命的缠绵情态; 人事情思:作者视通万里,想到相隔天涯的“情人” 思念彼此。,手法: 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 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望着这轮明月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品读探究: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首联:第一句望月,第

7、二句引发怀远之情(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在望月相思)。 颔联:由望月怀远心生其“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 颈联:因“怀远”而产生的“望月”的客观情状(怀人望月,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 尾联:由望月而生遐想,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相思之情。,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飘零离散的兄弟比作离群的“千里雁”,离根的“九秋蓬”, 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因战乱频

8、年而带来的家园荒残、兄弟离散的飘零孤寂相思之苦。,(指手法) (析运用) (点效果),(关注答题步骤),赏析颈联的艺术特色。,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拓展延伸:读一读,说一说下面两首诗与望月怀远在情感及其表达上的相同之处。,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

9、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尾联有什么作用? 2、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字,有的版本写作“照”字,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 4、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商山早行品读探究:,归纳:尾句的作用,1、总结全诗,深化(强化或升华)主题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景语结篇,寓情于景,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0、。,尾联由前文的写景转入抒情 第一句表达对寓居地杜陵的思念,更衬托对故乡之思念。 第二句融情于景,写杜陵凫雁满塘的美景,以梦中之乐景和前两联的眼前凄清冷寂之哀景对比,突出羁旅愁苦和绵绵乡思。 和首联“客行悲故乡”相呼应,深化诗歌主旨,使全诗结构浑然一体。,尾联是如何抒发“悲故乡”之情的?,衬托,杜陵是作者的寓居地,以对杜陵的思念来衬托“悲故乡”之情; 对比,以梦中之杜陵凫雁满塘的乐景和前两联的眼前凄清冷寂之哀景对比,表现羁旅之苦和思故乡之悲。,分析颔联和颈联的艺术特色,1、融情于景:融“客行悲故乡”之情于凄清孤寂之景; 2、视听结合视觉:残月、板桥、人迹、微霜、山路落叶、驿墙花明听觉:茅店鸡声

11、 3、以动衬静以声衬“早行”之静。 4、移步换景:以行踪为暗线,贯穿景物 5、意象组合:简笔凝练 含蓄蕴藉 给人想象空间 6、突出时间变化过程,关注写景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形声色味、 动静、哀乐、行踪、虚实、正侧,炼字炼意类题型的答题步骤:,(1)解释语境义; (2)带入描述景象; (3)(点出表现手法)点出该字在 描摹意象特征、表现语意、表达情感、营造意境 等方面的效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中的“明”,有的版本写作“照”,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答: “明”好。 使明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明艳枳花的映衬下,驿墙也显出了亮色; “明”既体现了“照”的过程,也体现了“照”的结果,

12、使语意丰富; 早晨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虽明艳,但绝不刺眼,“明”字恰好和题目中的“早行”相照应,突出了特定时间内的景物的特点。而“照”夸大了花的色彩亮度。 “明”比照更符合本诗的平仄规律,读来更上口。,解释语境义,带入描述,点 明 效 果,鉴赏题,长安晚秋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2、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长安晚秋: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明确:作者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景物。 整体和局部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

13、人凭高远眺,眼前凄清的云雾缓缓飘游,楼阁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颔联,颈联写局部之景。 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 远近结合,远景云雾、宫阙、残星、秋雁, 近景人倚楼、篱菊、渚莲。 视听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 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长安晚秋:简析尾联的艺术手法,明确:尾联用典来抒发情感。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事,表示对故园之情和隐退之思, “戴南冠学楚囚”用春秋钟仪的事表明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鉴赏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以哀景写哀情是本诗一大特点。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哀景?抒发了怎样的哀情?,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以哀景写哀情是本诗一大特点。说说诗人是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4分),明确: 诗人将自己被贬谪的哀情寓于哀景的铺叙之中。 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风芙蓉、雨中薜荔 岭树密林、曲回江流、百越文身地,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简要概述哀景) 诗人移情于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景中见情地把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和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表达了出来。(明确揭示哀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