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3404176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年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年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年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年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范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范文 一、标题 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 二、内容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 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 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

2、的作用 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 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主旨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 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

3、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 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四、结构 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 方法指津: (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 (2)按空间的转换 (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 (4)按感情的变化 (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 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 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

4、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 2、方法指津:文章的标题;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文中议论抒情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五、语言 角度一:从修辞的角度 题型一:判断语句的修辞,并品析语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1、答题模式:修辞+效果+表面内容+深层作用 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效果)描写了(表层内容),表现了(深层作用) 2、常见修辞及表达作用 (1)比喻: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描写了)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

5、感情和动作),使之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特点)。 (3)夸张:突出强调了的本质特点,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4)排比:突出强调了(特点),节奏鲜明,增强语势,极富感染力。 (5)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6)反复:强调突出(特点)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7)设问:有问有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8)反问:突出强调(特点),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对比: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特点),以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10)引用:引用,表现了(特点),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11)反语:使语言幽默风趣,讽刺了(特点) 3、示例: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柳叶在烈

6、日炙烤下的形状,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和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 角度二: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一)描写人物描写 题型一: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表达作用? 题型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人物特点。 1、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2、答题模式:描写方法+效果+表层内容+深层作用 运用了描写,描写了(人物)的特点,表现了,与上文(下文) (1)表层内容指语言本身的具体内容,句末应有一个中心语,来表明人物的身份或职业。如“的教师形象”“的清洁工”“的人” (2)深层作用包括多种角度: 文中人物的特点外

7、形特点、内心活动、性格特征、思想感情、精神品质; 作者的感情与感悟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感悟。 读者的感受;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的深思;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引人遐想); 与主旨的关系;揭示主旨;点明中心;突出主旨;进一步深化中心;进一步升华主旨; 在结构上的作用。 3、示例一:此句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李想在阳光下自由快乐的形象,与上文“忧郁和漠然”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父母归来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 示例二:他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强烈反抗意识的起义领袖。 (二)描写环境描写 题型一:分析环境描

8、写的方法及其作用。 1、环境(景物)描写的方法 多感官写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多角度写景:远与近、实与虚、点与面、动与静,高与低 作用:使景物的特点更全面,更形象地呈现出来,产生一种立体动态的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描写了(景物、环境)的特点;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了人物的形象、精神、品质;引出人物的出场;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与文章形成对比; 突出的中心,升华的主旨 3、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描写社会状况,交

9、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衬托人物的形象;暗示文章的主题。 答题模式:效果+表面内容(景物特点)+深层作用 运用了景物描写,描写了(特点)景物,烘托了心情, 示例:此句运用了景物描写,传神地描写了夜晚的阴森可怕,烘托了“我”当时害怕、恐惧的心情,为下文“我”回家埋伏笔。 (三)描写侧面描写 题型:分析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和行动的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 2、侧面描写方法:对他人的语言、动作、反应的描写;对其他次要的事物的

10、描写;对环境的描写 3、侧面描写作用:烘托主要人物的心情;有利于突出正面人物的形象(性格);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人物的描写更全面、更具体,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可节省笔墨,使得表达更精练,结构更紧凑。 (四)抒情 直抒胸臆,抒发作者的情感,揭示文章主旨;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五)议论 揭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点明主旨;深化(升华)中心;画龙点睛;引人深思 角度三:从词语的角度 题型一:体会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及其作用 1、方法指津:抓住一些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词语,来品析语言的含义及作用。 2、答题模式:词语+效果+表面内容+深

11、层作用 通过词语,(效果)描写了(表面内容),表现了(深层作用) 示例:“绕住”“扑”等词语,具体细致地展现了两个孩子拥抱男子的感人情景,突出了两个孩子的纯真善良。 题型二:理解句中代词指代的内容 1、常考的代词:这、那、这些、这种、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方法:指代的内容一定在代词的前面,或者指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或者离代词最近的那句话,或者指前面某句话;有时指代的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短语或词语)。 角度四:从句式的角度 1、长句与短句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效果:表意复杂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 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效果: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 2、整句与散句 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匀称的句子(多指排比句和对偶句)。效果:节奏鲜明、音调和谐、语势强烈,极富感染力,体现语言的对称美。 散句:是指结构不同,长短不一的句子。效果:富于变化、错落有致,表意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 3、倒装句 适当地运用倒装句,可以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示例:放心吧,爸爸妈妈!(主谓倒装)她站在哪儿,静静地。(状语与中心语倒装) 4、综合运用,灵活搭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