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上传人:bub****888 文档编号:93402975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沁园春雪1诵读这首词,感受其音乐美和意境美。2理解这首词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3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峰、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你能背诵几句描写雪的诗句吗?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不同情境下的雪被文人墨客们赋予了不同的形态和情思。那么在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毛泽东的笔下,雪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词,一起领略毛泽东诗人的才情、政

2、治家的风采。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背景,积淀情感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该词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目标导学二:整体朗读,把握基调1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

3、本词上片和下片各自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明确:上片:热情赞颂;下片:豪迈激昂2分组朗诵上片和下片。【教学提示】抓住朗诵环节,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本词上下片的情感基调。在课上可以安排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快速进入本词的学习氛围,为以读带品环节奠定基础。目标导学三:以读带品,感受上片魅力1同学们觉得刚刚你们读得怎么样呢?明确:热情洋溢但是不够抑扬顿挫,情感没有什么起伏。2朗读指导。(一)停顿(1)呼吸换气的自然需要;(2)表示区分、转折、呼应、递进等各种关系;(3)逻辑停顿;(4)感情停顿。(二)重音和轻音重音不是“加重声音”,轻音更不是普通话的“轻声”,重音和轻音其实都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把句子中重

4、要的字词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组或短句用轻重音加以处理。(三)语气和语调认真做好各种标记,辅助提高朗诵技巧升调()降调()节奏( / )稍停() 着重( . ) 延续()(四)眼神、表情、动作等各方面与声音技巧的配合3揣摩上片的词句如何读才更有表现力,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教学建议】此环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分配具体的词句诵读任务,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借助批注的形式评析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词句的魅力。朗读及评析参考:(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明确:“千里”“万里”突出冰天雪地,广袤无垠,辽阔博大;“冰封”显得凝然安静,“雪飘”静穆中增加飘舞的动态,以动衬静。前三句总写

5、雪景,创造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明确:“望”统领下文,引起对雪的描述,有登高远眺之意,有很大的想象成分,显示了诗人豪迈的意兴;“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地域广袤,照应“千里”“万里”,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照应“雪飘”,“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时滔滔”照应“冰封”,“顿失”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用视觉形象,突出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之奇伟雄浑。(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化静为动,浪漫想象,具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6、“欲与天公试比高”山与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振奋,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泼。暗含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明确:末尾三句是虚景,作者借助想象,把江山比作少女的衣装,写出了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赞美之情溢于言表。目标导学四:发挥想象,画面再现找出上片中你喜欢的词句,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参考示例: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

7、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教师范读上片及上片小结。明确:上片主要描绘了北国雪景。对景色的描写主要采用了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方法,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词的开篇总写北方的雪景。作者极目远眺,只见祖国千万里的河山坚冰封锁着大地,雪花漫天飞舞。这是何等壮丽的景色!次写长城南北一大片国土大雪纷飞,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第二层具体写雪景。在作者的眼里,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境中也到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奋发向上的活力。你看,那披雪的群山,如同无数条银蛇在舞动;冰封的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丘陵,宛如白色的群象在奔驰。

8、它们似乎想要跟天一比高低。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上片的第三层是写想象之景。诗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形象而准确地展现了雪后天晴的景象:那万道红光普照着皑皑的雪地,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壮丽。【学法指导】1如何赏析诗词中的词语?赏析诗词中的词语,不可孤立谈论,要放在诗词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的表意来分析,关键是点出该词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等方面的效果。2什么是化静为动?将本来静止的事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3什么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4如何描绘诗词的画面

9、?先反复体会诗词的情境,也就是先体会诗词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联想和想象,然后在思维里构建起一个图画,就能够呈现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了。三、板书设计江山如此多娇概括写景具体写景(实写)(以动写静)想象写景(写景、抒情)(虚写)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咱们重点评析了上片的内容,并进行了反复的朗读训练。这节课咱们进行下片的学习,首先请两位同学展示朗诵上片内容。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品读下片,点燃激情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下片,按照自己揣摩的语气,做上朗读标记。2交流下片的词句如何读才更有表现力,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朗读及评析参考:(1)江山/如此/多娇,引/

10、无数英雄/竞折腰明确:“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揭示了英雄奋斗的动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抱负,反映了英雄之间斗争的激烈。(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明确:“惜”总领评价,惜中含褒;委婉批评时代、阶级局限,展现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略输”“稍逊”措辞极有分寸,不是一概否定。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天骄”“只识”欲抑先扬,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略带嘲讽,表明成吉思汗只恃武功不知文治。(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11、,还看/今朝。明确:“俱往矣”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出全词主题,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人。这是今朝风流人物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蕴含着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评古为论今做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3教师范读下片及下片小结。明确:按引入、评古、论今将下片分为三层。第一层:祖国的河山是这样美好,难怪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她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这一层的作用主要是承上

12、启下,引入下面对古今人物的评论。第二层:用“惜”字对古代帝王的代表人物作了总的评价。他们都是开国之君,武功赫赫,然而文治不足,“俱往矣”一句宣告了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表现了毛泽东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伟大气魄。第三层:作者指出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这一层与上片的第三层遥相呼应,表现了作者创造历史,迎来美好明天的革命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4感知本文的艺术特色。明确: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目标导学二:对比探究,拓展运用阅读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

13、较课文与这首词的异同点。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处?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明确:相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不同点: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词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词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学法指导】诗词的比较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内容;主旨情感;风格;表达方式;表

14、现手法等。三、板书设计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议论、抒情)承上启下,引入论述具体评论:“惜”歌颂时代英雄:“数”歌颂无产阶级英雄可取之处 1.能够有针对地进行诵读指导。2以诵读带动内容评析,学生得到足够情感熏陶的同时,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不足之处 艺术特色的赏析没有充分展开,对学生更高审美能力的培养还不到位。2我爱这土地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重音和节奏。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人营造的氛围。3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一、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对它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为它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

15、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依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其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以“悲哀的诗人”自称。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悟情感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