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3401803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校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答案:B 以偏概全,除了儒家礼教的影响外,还有等级制度下形成的“夫为妻纲、男尊女卑”观念,文中“女子必须三从四德这点也使得妇女对自身男尊女卑观念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基于上述观念的形成”。2答案:D “类比论证法”不对。文中“克己复礼”并不是程朱所认为的“存天理、灭人欲”,而是克制自己的“低下”欲望,说的是两者的不同点。3答案:C “具有群体凝聚力”是宗法观念下形成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答案:A 应为“互联互通建设 提升整体质量”,不应是并列关系,文中“从而”5答案:B 将未然

2、说成已然6答案:(1)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家运营商可以正式建设并运营5G网络;(2)华为、OPPO、小米、中兴先后推出了5G手机;(3)国家、企业和行业层面不断努力积极破除5G发展障碍。答案说明:每点2分,共6分。题干要求每则材料概括一点,多答不得分,考查的就是筛选和概括。第一点如果答5G的优点也可得1分,(注意题干表述的侧重点);第三点如果分别罗列5G发展的遇到的难题,不得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答案:C“不能适应乡村的生活”不对,8答案:(1)视觉和听觉 (2)对外来人的怨恨,捍卫家园的决心(3)解说评分标准:(1)视觉和听觉

3、,2分,每点1分;(2)对外来人的怨恨,捍卫家园的决心,2分,每点1分;(3)解说2分,要结合语句(“刺耳的是一阵猛烈的敲打声,”“拾起一根木桩,往地下猛锤,仿佛那可怜的木桩刚犯了什么不孝之罪,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无情地处罚”)或语句中关键词语,要有分析过程。9答案:(1)使标题中“公鸡风波”有载体或与标题相照应;(2)体现农夫捍卫家园的信心和决心;(由故事前“叹息过后,他又开心笑起来”和故事后“总之别招惹农夫”可以看出)(3)丰富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答案:D11答案:C 刘备在蜀时

4、已称帝。试题说明:此题几易选项,有设置“陷阱”嫌疑,最后还是确定下来,原因是:1、出师表首句,2、选项A有暗示,3、考查学生阅读量。所以,设置“陷阱”也说得过去。至于实际原因,查一下便知。12答案:A 胡说八道13答案:(1)先主外出巡视到郫县,和(邓芝)交谈,对他的知识才干大感惊奇,于是提拔他为郫县县令,又升为广汉太守。评分标准:实词 “出”“ 奇”“ 擢”每个字1分,“与语”省略“之”补充上1分,句意1分。(2)于是派遣邓芝前往东吴与孙权建立友好的关系。孙权果然心中犹豫不决,没有及时召见邓芝,邓芝于是自己写好奏文请求晋见孙权,说。评分标准:实词“遣”“ 时”“ 表”每个字1分,句意2分。(

5、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答案:B 反衬不对,寓情于景、正衬15答案:高诗着眼于景,虽有“浮云”“落日”,然而,“一片伤心”是心中的痛,心中的情,是抽象的情感,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所以说“画不成”。 韦诗立足于“老木”“寒云”,用“老木”“寒云”来象征颓靡的时代,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思,见“老木”“寒云”如见那颗枯萎的心,所以说能画成。 评分标准:简言之,高诗,抽象的情感,2分,结合诗句或词语解说,1分;韦诗象征时代,体现心情,2分,结合诗句或词语解说,1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答案:(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万里悲秋常作客

6、,百年多病独登台。(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三、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7答案:D 。考查点:正确使用成语解说: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此组主要考查成语的修辞对象。摇头叹息:形容感慨或难过的表情。扼腕叹息: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此组考查成语语义轻重。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同病相怜: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此组考查与原文的搭配,注意文中的“对”18答案:B考查点:辨析修辞手法解说:A借喻,

7、少年儿童比喻成花朵;B借代,红领巾借代少先队员;C拟物,把莲当做情义来写;D双关,晴谐音双关“情”19答案:C。考查点:辨析病句解说:这段话共有三处错误:(1)“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和诉说,使”主语残缺;(2)“有一番感慨而联想到自己”逻辑顺序不对,先经历后感慨;(3)“表达感慨”搭配不准。试题说明:1719题,19年试卷中把成语换为标点,说明这三道题并非一成不变,考查面有所拓展。但感觉17题衔接与下面20题补写有重复成分,标点在固定的语段中设题范围比较窄,而成语作为传统语言应给予重视,修辞在诗歌、小说等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因此做出以上调整。20答案:(1)最难的是接近;(2)都让人觉得有些势力;

8、(3)顺境时的交往要的是技巧考查点:衔接与表述评分标准:每空2分,第三个空错一个字也不得分,第二个空是推理,较难。根据“功德无量”推知应是评价语,再根据前文“需要才去交往”,是一种怎样的行为,答出与“势力”相近的词语即可算对,可得1分,关联词和句式共1分,句式不做具体要求,合理即可。21答案:(1)北斗服务全球或北斗提供全球服务(2)北斗将提升服务性能(3)(我国)将建成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考查点:提取关键信息评分标准:第一点1分,二、三点每点2分。多字,不得分。因为语段是总分总结构,第一点写在第三空也得分。22、作文说明:重新秉持“作文就是作文”这一观点,不在审题、立意、文体等方面设置障碍,

9、单纯考查学生写作能力。以议论文为例,如果论点再出现偏差,可列为最后一等(如果其他方面都很好,可酌情);多注重论据、论证方法的运用,是否有理论阐述,分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语言表述及卷面等方面。(阅卷时尺度一致即可)文言文翻译:邓芝,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汉司徒邓禹的后人。汉朝末年进入蜀地,当时无人了解和起用他。当时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面,邓芝前去请他相面,张裕对邓芝说:“您年过七十后,官至大将军,并能被封侯。”邓芝听说巴西太守庞羲十分喜好人才,于是前去依附他。先主刘备平定益州,邓芝作郫县邸阁督。先主巡视到郫县,和邓芝交谈,对他的知识才干大感惊奇,于是提拔他为郫县县令,又升为广汉太守。他作过

10、官的地方太平清静,颇有政绩,故入朝做尚书。先主在永安去世。在此之前,吴主孙权请求两家讲和,先主多次派遣宋玮、费祎等人回访东吴。丞相诸葛亮深恐孙权听到先主去世,会对蜀国有别的打算,不知怎么处理。邓芝进见诸葛亮说:“现在后主年幼,刚刚即位,应该派使节前往东吴与其重新和好。”诸葛亮回答说:“我考虑很长时间了,只是没有得到合适的人选,今天才得到了。”邓芝问此人是谁,诸葛亮说:“就是使君您啊!”于是派遣邓芝前往东吴与孙权修好。孙权果然心中犹豫不决,没有及时会见邓芝,邓芝于是自己写好奏文呈交孙权,说:“我今天来也是为了吴国,而不仅仅为我们蜀国。”孙权于是接见他,对他说:“我的确想与蜀国和亲,但是耽心蜀主年

11、幼,蜀国弱小而外敌强势相逼,如果被魏国欺凌,则不能自我保全,因此心存犹豫。”邓芝回答说:“吴、蜀二国据有四州土地,大王您是当世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代人杰。蜀有重重天险可以御守,吴有三江阻隔可为屏障,将这两个长处合起来,共为唇齿之邦,进可并吞天下,退可鼎足三分,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大王您如今如果去投靠魏国,魏国必定首先要求您去朝拜,继而想要您的太子进朝作人质,如果您不从命,他们就会找借口前来讨伐,那样蜀国也必定会随势顺流而见机行事。这样一来,江南的江山恐怕不再是大王的国土了!”孙权沉默良久说:“您所言极是。”于是自动与魏国绝交,而与蜀国联和,派遣张温回访蜀国。延熙十一年(248),涪陵属国有人杀死都尉反叛,邓芝率军征讨,很快将其首领斩杀,使百姓安居。延熙十四年(251),邓芝逝世。邓芝任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分明,抚爱军士,自身的衣、食都靠公家供应,生活朴素俭节,终生不积蓄产业,家属也不免连带受饥寒,去世时家中没有任何过剩的财产。他性格刚强质朴,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因而与同僚们关系很不和谐。-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