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第五章铁的冶炼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401295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第五章铁的冶炼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沪教版第五章铁的冶炼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沪教版第五章铁的冶炼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沪教版第五章铁的冶炼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沪教版第五章铁的冶炼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第五章铁的冶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第五章铁的冶炼(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5-2 铁的冶炼 合金 第一课时,地壳中铁的含量怎么样?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形式还是单质的形式存在?,想一想,铁,(iron)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地壳中含量居所有金属元素的第二位,仅次于铝,约占地壳总质量的4.75%。我国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有大型铁矿,变成,使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金属矿物,金 属,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3O4,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铁的几种矿石,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褐铁矿(Fe2O3nH2O),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Fe,交流与讨论,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Fe2O3和Fe的组成上有何不同之处,C +

2、O2 = CO2,2H2+O2=2H2O,2CO+O2=2CO2,点燃,点燃,点燃,铁冶炼的化学原理,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夺取氧化铁中的氧,基本反应原理:,Fe2O3 +CO =Fe+CO2,高温,Fe2O3Fe,3,2,3,1,一、铁的冶炼,1、反应原理 3CO+Fe2O3=Fe+3CO2,高温,第二节铁的冶炼合金,观察与思考,澄清石灰水作用是什么?实验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注意那些问题?(先加热还是先通气?实验完毕是先停止加热吗?),实验需要改进吗?(CO有毒),如何验证实验中产生了铁?,3CO+Fe2O3=Fe+3CO2,高温,2、实验现象 红色的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一、铁的冶炼,1、反应原理 3CO+Fe2O3=Fe+3CO2,高温,第二节铁的冶炼合金,注意,1、实验中先通一段时间CO,再加热Fe2O3的目的: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CO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2、实验完毕后继续通一氧化碳的目的 防止生成的铁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铁 3、尾气的成分中含有CO,必须加以处理,方法有 (1)、用气球收集; (2)、点燃;,或把尾气烧掉,防止污染空气,澄清石灰水,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原料、原理是什么?各原料的作用又是如何的呢?,交流与讨论,工业炼铁,原料: .,主要反应 .,Fe2O3 +3CO = 2Fe+3CO2,高温,高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4、,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 .,1、许多金属的冶炼,是把它们的矿物跟焦炭或氢气、一氧化碳等物质一起加热反应。(如锰、锌、铁、镍、铅等) 2、有些金属很难从其矿物中提取出来,需用电解的方法。(如铝等),指导阅读:课本P120“拓展视野”,2Al2O3=4Al+3O2,通电,1、某同学改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先给氧化铁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B装置中产生的现象可判断反应 是否开始发生,B试剂是 。 (4)C装置的作用是 。 (5)、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叫 。,练习与实践,Fe2O3,CO,A,B,C,发生爆炸

5、,高温,3CO+Fe2O3=2Fe+3CO2,澄清石灰水,收集未反应的CO,防止污染空气,排水法,2、炼铁的原料是( ) A、铁矿石、一氧化碳、空气 B、铁矿石、烟煤、生石灰 C、铁矿石、焦炭、空气 D、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练习与实践,D,金属的冶炼方法,由于不同的金属的化学活动性不同,因此,常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热还原法、电解法、热分解法等。,利用还原剂在高温下将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Fe2O3 + 3CO = 2Fe + 3CO2 WO3 + 3H2 = W + 3H2O 2CuO + C = 2Cu + CO2,高温,高温,高温,热还原法,通常把金属(如铁)跟氧气结合生成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的过程称为金属的氧化,金属氧化物跟焦碳、氢气、一氧化碳等物质反应,失去氧转化为金属的过程称为金属氧化物的还原,思考,用高炉炼出的铁是纯铁吗,想想议议:,生铁和钢有什么不同?,可以从用途、含杂质、冶炼三方面考虑。,钢与铁的主要区别,主要是含碳量不同,C,铁,钢,2 4.3 ,0.03 2 ,炼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