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14-1血液、造血器官、免疫疾病病人护理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401294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资格考试:14-1血液、造血器官、免疫疾病病人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护士资格考试:14-1血液、造血器官、免疫疾病病人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护士资格考试:14-1血液、造血器官、免疫疾病病人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护士资格考试:14-1血液、造血器官、免疫疾病病人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护士资格考试:14-1血液、造血器官、免疫疾病病人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士资格考试:14-1血液、造血器官、免疫疾病病人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资格考试:14-1血液、造血器官、免疫疾病病人护理(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 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2017年护士资格考试,考情分析,2016考3题,近6年本章总题数为13 平均每年2题左右,试题主要集中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三节。,第一节 血液、造血系统解剖生理,第十四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2017年护士资格考试,血液及造血系统解剖生理特点,4,红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57岁前儿童全身骨髓都参与造血; 在骨髓不能完全代偿时,肝、脾可恢复部分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小儿出生后后23个月可出现“生理性贫血”,约至l2岁达成人水平;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比例相等),第一次交

2、叉出现在生后46天;第二次交叉出现在46岁,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第十四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2017年护士资格考试,6,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7,早产儿最主要的原因是储存铁不足;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铁摄入不足是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成人主要的原因是铁丢失过多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以口唇甲床最明显,婴幼儿肝脾肿大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 血清铁蛋白下降是最早期的诊断指标 治疗原则:常用二价铁,硫酸亚铁,治疗后网织红细胞首先上升,疗程至血红蛋白正常后2

3、个月左右停药 护理措施: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在两餐之间服用,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避免与茶、钙类、牛奶等同服,用吸管或服药后漱口 健康教育: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对早产儿和低体重 儿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8,患者女,16岁。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入院。护士为其进行饮食指导时,最恰当的食物组合是 A鱼、咖啡 B瘦肉、牛奶 C羊肝、橙汁 D鸡蛋、可乐 E豆腐、绿茶 答案:C,考题举例,9,口服液体铁剂的正确方法是 A饭前服 B服前测心率 C吸管吸入 D茶水送服 E服后不易立即饮水 答案:C,考题举例,10,患者女,40岁,近一个月来自觉疲惫无力,头晕。医嘱硫酸亚铁溶液口服,少不

4、良反应。正确的给药指导 2016 A.吸管服用 B. 直接嚼取 C. 茶水送服 D. 牛奶送服 E. 服药后及时漱口 答案:A,考题举例,第三节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病人的护理,11,第十四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2017年护士资格考试,12,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临床表现:虚胖,面色苍黄或蜡黄等贫血表现,维生素B12缺乏者有表情呆滞、震颤等神经精神症状 治疗原则:补充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是关键 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时以肌注维生素B12为主 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的利用 疗效观察: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

5、13,患儿男,1岁,近来出现厌食、呕吐,反应低下,少哭不笑。查体见患儿颜面虚胖、皮肤苍白、表情呆滞,肢体及头部震颤。医嘱应用维生素B12治疗,若治疗有效,该患者最先出现的改变是 2016 A.网织红细胞上升 B.血红蛋白上升 C.精神食欲好转 D.震颤缓解 E.面色转红 答案:A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肢体及头部震颤 时用维生素B12治疗,考题举例,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第十四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2017年护士资格考试,15,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氯霉素等抑制骨髓造血 临床表现: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 肝脾淋巴结无肿大 急性再障:

6、早期表现为出血与感染,脑出血和 严重感染为死亡原因 慢性再障:贫血是首发和主要表现 辅助检查:血象呈正细胞贫血,全血细胞减少,16,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治疗原则:首选雄激素,作用机制可能是刺激 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免疫抑制剂 是目前治疗重型再障首选药 护理及健康教育: 血红蛋白60g/L(重度以上的贫血)卧床休息 丙酸睾丸酮为油剂,需深层注射;由于吸收慢, 注射部位易发生硬块,发现发现给予理疗; 注意男性化倾向;定期检查肝功能。 观察病人有无脑出血先兆(如头痛、呕吐、神经烦躁不安等),17,慢性再障贫血患者首发表现是: A贫血 B皮肤粘膜出血 C子宫出血 D呼吸道感染 E脑出血 答案:

7、A,正常血象,慢性再障,考题举例,18,患者男,35岁。因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治疗。入院当日血常规结果回报Hb59gL,护士对该患者制订的休息与活动计划为: A绝对卧床休息,协助自理活动 B卧床休息为主,间断床上及床边活动 C床上活动为主,适当增加休息时间 D床边活动为主,增加午睡及夜间睡眠时间 E适当进行室内运动,避免重体力活动 答案:A,考题举例,19,患者女,32岁。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接受丙酸睾丸酮 注射治疗1个月余。护士每次在为患者进行肌内注射前 应首先检查 2015 A.注射部位是否存在硬块 B.面部有无痤疮 C.有无毛发增多 D.有无皮肤黏膜出血 E.口唇、甲床的苍白程度 答案:A,考

8、题举例,第五节 血友病病人的护理,第十四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2017年护士资格考试,21,血友病病人的护理,血友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只有男性患者,女性是缺陷基因携带者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出血,出生既有,伴随终生;常表现为软组织或深部肌肉血肿;负重关节反复出血 辅助检查:凝血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均正常 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避免剧烈的接触性运动;不用或少用肌注和静注,注射完毕至少压迫针刺部位5分钟。应局部制动并保持肢体于功能位。禁忌使用阿托品、双嘧达莫、阿司匹林,22,患者男,26岁,血友病16年,胃大部分切除术后2小时出现烦躁

9、不安,术口敷料渗血,值班护士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2015 A.监测血糖变化 B.监测生命体征 C.观察皮肤受压情况 D.查看患者病历 E.查看四肢活动情况 答案:B,考题举例,第六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病人的护理,第十四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2017年护士资格考试,2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自身免疫性,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表现:有皮肤、黏膜、内脏出血广泛而严重。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以青年女性多见。 辅助检查:急性型血小板低于20109L,慢性型为50109L左右;出血时间延长。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大

10、多增加,但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 治疗原则: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原理为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脾切除的作用机制是减少血小板破坏及抗体的产生。,25,1.休息与活动:血小板计数在3040109L以上者,可适当活动。血小板低于3040109L要少活动,卧床休息。急性期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要警惕脑出血,缓解后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防止外伤。 2.观察病情:若患儿烦躁、嗜睡、头痛、呕吐,甚至惊厥、昏迷等提示可能有颅内出血。 3.用药护理:血小板输注速度越快越好。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 4. 健康教育:血小板 50109L ,勿做较强的体力劳动;禁滥用损伤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等),特发性血

11、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26,患者女,26岁。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下列哪项不妥 A预防各种外伤 B禁用阿司匹林 C坚持用药 D卧床休息,避免活动 E定期检查 答案:D,考题举例,27,患儿男,10个月,今晨家长发现其眼眶周围密集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特发性(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及早识别颅内出血的发生,应重点监测患儿的 (2015) A.骨髓象巨核细胞比例 B.血小板计数 C.红细胞计数 D.白细胞计数 E.血红蛋白含量 答案:B,考题举例,28,患者女,26岁。反复发生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入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期间护士发现患者出现脉搏增快、视力模糊、瞳孔大小不等。患者最可能出现 A心力衰竭 B眼部疾病 C颅内出血 D消化道出血 E呼吸道出血 答案:C,考题举例,第七节 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第十四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2017年护士资格考试,30,考点提示,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春秋季多发。 主要死因为肾衰竭、肠套叠及肠梗阻 临床表现:单纯型(紫癜型)最常见,以反复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下肢、臀部多多见,对称性分布 治疗原则:糖皮质激素对腹型和关节型疗效较好,常用泼尼松 护理措施:腹痛时可用阿托品;关节型应保护病变部位,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