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管结合蛋白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399605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微管结合蛋白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和微管结合蛋白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和微管结合蛋白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和微管结合蛋白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和微管结合蛋白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微管结合蛋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微管结合蛋白(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The cytoskeleton is a network of protein filaments throughout the cells cytoplasm.,The cytoskeleton contains three types : Microfilaments (Actin filaments) Intermediate filaments Microtubules,Common Features : Linear polymers of protein subunits Filaments are dynamic, they

2、 can assemble and disassemble,Actin filaments,Intermediate filaments,Microtubules,Microtubule,微管,呈中空的圆柱状结构,管壁由13条原纤维(protofilaments)纵向排列而成 主要成分是微管蛋白(tubulin)和微管结合蛋白。,微管蛋白呈球形,一般以异二聚体形式存在,主要有和两种亚单位。 每一个异二聚体都有GTP/GDP、Mg2、Ca2 、秋水仙素和长春碱的结合位点,微管结合蛋白 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MAP):结合在微管表面,可以稳定

3、微管的结构,参与微管的装配。 微管聚合蛋白:增加装配起始点,提高起始速度。,微管存在形式,细胞中的微管以单管(singlet)、二联管(doublet)、三联管(triplet)的形式存在。,微管的组装,可进行快速的组装与去组装 动态微管(dynamic microtubule) 稳定微管(stable microtubule),影响因素:GTP与蛋白浓度、温度、离子浓度、PH、药物,体内装配时受严格的时间与空间控制 时间:纺锤体 空间:MTOC(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微管由中心外周物质(pericentriolar material,PCM)中发射生长

4、出来。,微管的功能,参与鞭毛、纤毛、中心粒的构造 构成网状支架,提供机械支持并维持细胞形状 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维持内膜系统的定位,Microfilament,微丝,由肌动蛋白(actin)组成的直径约7nm的骨架纤维,又称肌动蛋白纤维(actin filament),微丝的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进化上极为保守。 单体形态为球形分子,称为G肌动蛋白,多聚体形态称为F-肌动蛋白。,G肌动蛋白由2个亚基组成,有阳离子、ATP/ADP与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结合位点。,G-actin has subdomains:1- 4. It can exchange bound ADP for ATP. ATP b

5、inds, along with Mg2+, within a deep cleft between subdomains 2 & 4.,微丝的组装,在溶液中若G肌动蛋白达到一定浓度,加入一定量的K 、Mg2或Na离子即可自发形成F-肌动蛋白,在溶液中离子和ATP作用下, G肌动蛋白可首尾连接形成肌动蛋白丝,影响因素:肌动蛋白结合蛋白、药物(细胞松弛素、鬼笔环肽),微丝的功能,构成网状结构,提供机械支持并维持细胞形状 血影蛋白 参与细胞运动、肌肉收缩 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胞质分裂、信息传递,Intermediate filament,中间丝,直径介于微管微丝之间,结构比两者都稳定 不同组织中组

6、成中间丝的蛋白差别很大(头、尾部),中部氨基酸序列十分保守,呈螺旋杆状,中间丝的组装,中间丝的功能,构成网状结构,提供机械支持并维持细胞形状(皮肤、肌肉) 参与细胞分化、信息传递,细胞核,nucleus,the largest organelle in eukaryotic cells, surrounded by two double membrane it contains the cells hereditary information and controls the cells growth and reproduction.,形态:与细胞形态相适应 大小:有差异,动物一般510m

7、数目、位置,细胞核的主要结构包括:核膜(nuclear membrane)、核仁(nucleolus)、核基质(nuclear matrix)、染色质(chromatin),核膜,包在核外的双层膜结构,将DNA与细胞质分隔开,保护DNA分子免受损伤;使 DNA的复制和RNA的翻译表达分隔开;此外它还是物质交换的通道。,核膜的外膜与内质网相连,外表面附着有核糖体,还附着有中间纤维。内外膜之间的核周间隙(perinuclear space)与内质网腔连通,内膜则和核膜内侧的核纤层相互关联。,内外膜在很多处相互融合连同,在这些地方形成了内外相通的核孔(nuclear pore)。,电镜下核孔呈圆形或

8、八角形,是由多个蛋白质颗粒排列成的复合体,其中央是含水通道。,核纤层(nuclear lamina)是由纤层蛋白组成的网络状结构,它能保持核膜的形态与核孔复合体的位置;蛋白形成的网络还可以和染色质结合,提供附着点。 细胞分裂时,纤层蛋白被磷酸化,发生解聚,核膜随之崩解。,染色质,由DNA、RNA、蛋白质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色。间期时染色质成细丝状,弥散;细胞分裂时则高度凝缩形成染色体(chromosome),DNA: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性质稳定。序列可分为单一序列、重复序列。 RNA:含量少,主要为新合成的前体RNA,组蛋白:属碱性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精氨酸和赖氨酸,分H1、H2A、H2B、H3

9、、H4五种,与带负电荷的DNA紧密结合,构成染色质,抑制DNA的复制与转录,非组蛋白(酶蛋白、结构蛋白、调控蛋白):属酸性蛋白,带负电荷,富含天冬氨酸、谷氨酸。多数非组蛋白能识别特异性的DNA序列,控制基因复制与转录,调节基因表达。,游丝分裂结束后,大部分染色质会恢复到间期的弥散状态,但仍有少量染色质保持凝缩状态。根据间期时染色质折叠压缩及形态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和常染色质(euchromatin),常染色质能进行活跃复制转录,呈疏松状态,碱性染料染色后着色较浅,有时以袢环形式伸入核仁,异染色质在间期的细胞核中处于高度缠绕的凝缩状态,无转录活性,碱性染料染色后着色较深,多靠近核膜内表面,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特性比较,染色质的结构,核小体(nucleosome)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染色体的组装,30nm的染色质纤维(即螺线管solenoid)折叠为一系列的袢环(loop)结合在染色体骨架上 微带 染色单体,染色体骨架(chromosome scaffold):由非组蛋白构成的纤维网络骨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