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长恨歌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398837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5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长恨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长恨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长恨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长恨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长恨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长恨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长恨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恨歌,白居易,学习目标,1、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评价诗歌的主题。 3、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预习检测,给下列汉字注音 温泉水滑洗凝脂 骊宫高处入青云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花钿委地无人收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夕殿萤飞思悄然 临邛道士鸿都客 其中绰约多仙子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 含情凝睇谢君王 回头下望人寰处 钗擘黄金合分钿,问题导学,1、关于本诗的主旨有坚贞爱情说、重色误国说、双重主题说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 2、诗歌的第三部分是怎样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的

2、?,引导提升 深入理解,诗歌第一部分写了杨贵妃进宫并得到唐玄宗的宠爱。 诗歌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她得到了怎样的宠爱?,诗歌的第二部分写了安史之乱导致李、杨悲剧,诗歌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杨贵妃悲惨的结局,你认为第一部分李杨极度的欢乐在全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自主思考2分钟,小组讨论,由组长发言,其他成员补充。交流时间3分钟。,引导提升 深入理解,诗歌的第三部分写的是杨玉环死后,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思念。这部分是怎样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的?,这部分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

3、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

4、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 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而“秋雨梧桐叶落时” “落叶满阶红不扫”更加渲染了这种苦苦的思恋 。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 从黄埃散

5、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引导提升 深入理解,诗歌的第三部分写的是杨玉环死后,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思念。这部分是怎样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的?,合作交流,第四部分写贵妃化成仙子托道士将信物和誓词报玄宗,表现了她绵绵不尽的相思。四个部分共同构成这首长篇叙事诗,分析主旨是不能将诗歌每个部分割裂开的。诗歌的第一部分虽然在表现李杨的爱情,但其二人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在字里行间又充满对他们的批评和讽刺,请同学们从第一部分找出含有批评和讽刺的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合作交流,李杨二人虽然是这场历史悲剧的制造者,但他们同样也是这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他们又深表同情,请同学们在第二三部分找出能够表现诗人对李杨表示同情的诗句,说说这些诗句的含义。,探究诗歌的主题,读诗要知人论世,还要立足原文,综合这些因素,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诗歌蕴含着对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刺,以及李杨悲剧性结局的同情,借此告诫唐宪宗不要重蹈覆辙。,但诗中表现的李杨之间忠贞爱情,却给后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