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398476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培-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国培-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国培-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国培-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国培-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培-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幼儿心理健康的解读,一,幼儿期常见心理问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幼儿心理健康解读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态是指心理机能认知、情绪、态度和行为的功能良好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类新的健康标准。这一标准包括肌体和精神健康两部分,具体可用“五快”(肌体健康)和“三良好”(精神健康)来衡量。 “五快”是指: 一、吃得快: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 二、便得快

2、: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 三、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四、说得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五、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轻盈。,“三良好”是指: 一、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二、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心理健康的动态观,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措施,完全 健康,严重障碍,(预防-保健),心理健康,(教育-调理-治疗),问题行为-心理困扰 -轻度发展滞后-神经症,(紧急

3、干预),重度发展滞后- 心理危机、精神病,心理健康是伴随生命而存在的一种相对的、动态的良好心理状况,(二)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4,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1,2,3,5,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热爱游戏,善于游戏,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年龄特征明显,6,第一 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第一个标志) 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称为动作常模。 “七坐八爬,九月长牙”,常模,只是一个发展水平的平均数,并不是发展标准。它是一个时间幅度。,动作的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外在指标。动作的发展对思维的发展尤为重要。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宝宝大动作发展顺序,宝宝精细动作发育顺序,第二 语言的

4、运用符合语境 语言发展阶段,3岁以后,一个儿童说的话,通常总是与另一个对话者在内容上是有关的。4岁儿童开始使自己的语言适应不同的听者。(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语言的运用与语言环境不相吻合,引起关注。最极端的语境不合的情况表现在自闭症的患儿身上。,自闭症的表现,(1)通常起病于3岁以内。 (2)人际交往障碍:极度孤独,缺乏目光对视,对集体游戏没兴趣,不会寻求帮助,难以建立伙伴关系。 (3)言语障碍:明显的言语发育障碍,缺乏主动言语,言语刻板重复,声调、节律、速度、重音都常有问题。 (4)兴趣和活动异常:兴趣单调、狭窄;对非生命物体特殊依恋;仪式性动作;刻板重复动作;拒绝生活环境的变化。,第三 热

5、爱游戏,善于游戏 游戏是婴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也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第四 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第五 年龄特征明显 幼儿的年龄特征,总体上说是好奇、好问、好动、热情、率真、投入。 一个心理健康的幼儿,他的思维、语言和行为方式都带有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特点。,第六 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很快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继续平静的生活。,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一) 遗传与疾病 (二) 家庭的教养方式 (三) 社会文化 (四) 个体因素,(一)遗传与疾病 遗传因素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 某些疾病,会引起心理健康的失衡,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6、。,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症的简称。儿童多动综合症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症。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自我控制能力差。 据国外文献报道,学龄儿童中本病的发病率达5%-10%,国内报道本病的发病率为1.3%-8.6%;易发年龄为6-14岁,男孩发病远较女孩为多,约为4-9:1。,多动症儿童与顽皮儿童的区别,注意力方面的区别 患多动症儿童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小人书”、“动画片”时,也不能专心致志;但顽皮儿童却不同,在看“小人书”、“动画片”时,能全神贯注,还讨厌其他孩子的

7、干扰。 行动目的性方面的区别 顽皮儿童的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而多动症患儿却无此特点,他们的行动较冲动,且杂乱,有始无终。 自控能力方面的区别 顽皮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乱闹;多动症患儿却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识相”。 。,(二)家庭的教养方式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生活条件等。,本质上是家长价值观的直接反映。 最普遍的问题是溺爱和对儿童的期望过高,反映出家长普遍的焦虑心态。,缺乏 自信,忽视 规律,渴望 补偿,教育的 浮躁,第一 生物性焦虑 家长关注的核心:对子女的人身安全,第二 成长性焦虑 家长把儿童成长的责

8、任完全彻底地揽在自己身上,采用催赶的方式,加速儿童的成长。 剥夺儿童的游戏权利,把儿童置身于成人的监视中,喋喋不休地灌输成人社会的知识和经验。,第三 目标性焦虑 许多家长对孩子寄托过高的期望,不仅仅是长期目标过高,而且近期目标也很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第四 社会性焦虑 商业炒作的结果,您知道吗?,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对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厌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

9、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您知道吗?,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三)社会文化 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 大众媒体对社会文化的放大作用 措施:重视推广先进文化、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代科学文化相结合。,(四)个体

10、因素(关键因素) 个体的性格和人格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三、幼儿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措施,完全 健康,严重障碍,(预防-保健),心理健康,(教育-调理-治疗),问题行为-神经症 轻度发展滞后,(紧急干预),重度发展滞后 -儿童精神病,儿童的问题行为 (problem behavior of children):儿童时期特有的以适应不良和人格畸形发展为特征的异常行为。 通常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教育-调理-治疗),问题行为-轻度发展滞后-神经症,睡眠障碍(夜惊、梦游症、梦魇) 情绪障碍(儿童恐惧症) 进食障碍(精神性厌食),说谎 任

11、性 攻击性行为 嫉妒行为 破坏性行为 退缩性行为 偷窃 吸吮手指、咬指甲 习惯性阴部摩擦 遗尿,言语发展滞后(发展迟缓、口吃),(一)说谎,说谎是指幼儿有意或无意说假话 幼儿由于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未发育完善,分不清自我和环境以及事物的真伪,所以常因幼稚无知而说谎。 比如,孩子胯下一根竹竿,正在“骑着”它跑,问他在干什么,他会说:“我在骑马。”明明是竹竿,哪来的马?这不是谎言吗?不是,对年幼的孩子来讲,这是游戏。,稍大的儿童富于幻想,常将幻想与现实掺和在一起,为了满足自己幻想中的某些欲望而说谎。 但是到了小学初中之后,有些孩子从说谎中得到益处后,开始采用说谎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变成了一

12、种欺骗。 说谎行为分为无意和有意两种情况。,无意识的说谎,无意识的说谎行为主要发生在学前儿童,是由于儿童混淆了想象与真实而造成的。 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 幼儿也常常把自己的强烈愿望当作真实的东西。 幼儿混淆想象与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以为是说谎,看到天上的云,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蘑菇、大象、羊群等; 听老师讲故事,头脑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1.5岁2岁,儿童基本具备了想象的基础。 比如,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吃饼干。忽然,对着手中咬了一块圆饼干高兴地喊着:“看!月亮!” 这是儿童最初的想象,叫联想。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想象越来越复杂,,学前阶段儿童的想象有一个特点

13、,就是夸张性。夸张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幼儿在想象中常常把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加以夸大。如儿童讲述事情时会说:“我家来的大哥哥力气可大了,天下第一!”等,至于这些说法是否符合实际,幼儿是不太关心的。幼儿的夸张性还表现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喜欢童话故事,原因之一就是童话内容夸张。,2.混淆假想与真实 幼儿的想象,一方面常常脱离现实,另一方面,又常与现实相混淆。 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 比如,4岁的宁宁玩了开飞机的游戏后,就对同伴说:“明天爸爸会带我去坐飞机。” 明明迷上了电视片奥特曼,爸爸答应以后给她买奥特曼玩具,于是第二天来幼儿园后,她对小伙伴

14、说:“我有一个奥特曼玩具了。”还会对小伙伴说,她的玩具怎么好玩,本领很大 幼儿也常常把自己的强烈愿望当作真实的东西。 小园园看到邻居小朋友在大啃鸡腿,心里很想吃,但嘴上却说:“昨天我一个人吃了两个鸡腿,好香。你的没有我吃的香。”这种说谎反映了小孩的真实愿望,1.撒谎常见的原因,(1)过失撒谎的原因 想象与现实混淆 尚未准确地掌握方位概念、数概念等 模仿 (2)故意撒谎的原因 为了自我保护 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 好奇,(一)说谎,3. 教育对策 总:弄清幼儿撒谎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阐释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差异, 渗透概念教育。 端正成人言行, 不当着幼儿撒谎。 分析幼儿的愿望是否合理,合理的要适当

15、满足,不合理的要解释原因并鼓励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若为自我保护而撒谎,成人在弄清事实后,要严肃耐心地教育,指出撒谎是错误行为,让幼儿明白撒谎的后果。其次反思是否苛责了幼儿的无意过失。 选择正面积极信息的诚信训导范例。,(二)任性,任性主要表现为儿童常常否定和抗拒成人的任何要求,而他们一旦有什么需要,则要求成人一定满足,否则便大发脾气,哭闹不止,1.任性产生的原因 儿童处于“危机年龄”,心理需要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成人依然以原有的方式对待他们。 成人溺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其需要 成人易妥协,不能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 2.教育对策 了解幼儿的身心变化,改善教育方式 多提供同伴交往,克服自我

16、中心倾向 当幼儿无理取闹时,成人不能发脾气,而是帮其冷静,再说理教育 对幼儿的要求,要有准则,(三)攻击性行为,进取性行为:以不伤害别人的方法,以社会可以接受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行为。,攻击性行为:以别人痛苦或实施报复来博取自己的利益的行为,体现了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不良倾向。,1.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通常由特定的事件引发,由自控性不强而导致(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往往具有情景性) 缺乏有效的交往策略 影视暴力镜头的影响 不良的教养方式所致 遗传,2. 教育对策,不能用体罚 以冷静的态度解决孩子之间的纠纷 教给孩子交往的策略 有选择地让儿童观赏影视节目,1.嫉妒产生的原因 不必要的横向比较 孩子产生受嫌弃、受冷落的痛苦经历 孩子存在的一些缺点被指责太多 2. 教育对策 尊重、欣赏儿童的个体差异,不将成人的审美观强加给孩子,避免不必要的比较,因材施教 要始终如一地爱孩子,公正地对待他们 想方设法地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而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