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 通史冲关三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98313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 通史冲关三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 通史冲关三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 通史冲关三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 通史冲关三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 通史冲关三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 通史冲关三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 通史冲关三检测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A.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B.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解析:C“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故C项正确。2.(2018河南重点高中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

2、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解析: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要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新政权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和政府难以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制定系统完备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B项错误;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如三大改造,故C项

3、错误;材料中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D项正确。3.(2018河南郑州一模)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B根据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不发达,不会出现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的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在195319

4、54年逐步实现了对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的统购统销,可知此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19491952年,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1955年底,我国基本建设投资额只完成“一五”计划的51%。1956年1月,全国计划会议将计划投资额由国家计委预定的112.7亿元增加到147亿元,比1955年增长71%,经过反冒进压缩,最终实际增长62%。据此可以推知()A.“左”倾错误开始指导经济建设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新中

5、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D.“一五”期间计划实施盲目求快解析:B在讨论经济计划时“经过反冒进压缩,最终实际增长62%”可见我国在制订计划时是比较慎重的,故A项错误;通过“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进行下一个计划的制订,由此可得出国家是计划经济,故B项正确;据“增加到147亿元,比1955年增长71%”等数据只能得出经济增长情况,无法判定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与落后,故C项错误;“经过反冒进压缩,最终实际增长62%”表明,当时的计划是较谨慎的,故D项错误。5.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

6、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B.是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反思C.提出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论D.具体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解析:A据材料信息“1959年4月”“社”,联系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国民经济建设开始出现严重困难,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在写给地方各级政府的信中强调“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只管现实可能性”这表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只

7、是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有所认识,并没有涉及对“左”倾错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效反思,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1959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一五”计划的内容,故D项错误。6.(2018江苏海门一模)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读者来信。信中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不久安徽的肥西县委,还专门发文要求停止包产到户。这表明()A.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B.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转变C.包产到户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

8、针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效果不佳解析: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遇到阻碍,并非一帆风顺,故A项正确;包产到户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故B项错误;包产到户顺应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有人“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无法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的效果如何,实践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故D项错误。7.(2018江苏南京模拟)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

9、“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解析:C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于1984年,故A项错误;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是在21世纪,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打破“三铁”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故C项正确;到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故D项错误。8.从1984年到1986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达1.4万多项,用汇额达100亿美元,其中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 200项,用汇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反映出我国()A.对

10、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深入B.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C.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D.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益解析:D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领域,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据材料“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 200项,用汇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知材料主要说的是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沿海14个开放城市引进技术的力度比较大,也说明了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益,故D项正确。9.(2018江苏盐城三模)1877年6月29日,(李鸿章)复刘仲良

11、中丞曰:“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执事闻之,将又哑然笑,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天津机器局是民用工业代表B.天津电报业是由中国人自办C.当时中国电报技术世界领先D.国人通讯方式发生普遍改变解析:B天津机器局是洋务企业中军事工业的代表,不是民用工业,故A项错误;材料“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表明天津电报业是国人自办,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把中国电报业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且C项也不符合史实;国人通讯方式发生普遍

12、改变,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0.(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申报连续报道前线战况和中法间的交涉并发表评论,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在社会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反映出当时()A.中法战争的危害前所未有B.富国强兵成为社会共识C.新的舆论工具为人们所接受D.时政成为媒介宣传的主流解析:C材料涉及报道中法战争的内容,但没有体现中法战争的危害程度,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人们通过申报了解中法战争的信息,没有涉及富国强兵成为社会共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申报及时报道了中法战争的相关内容,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反映了报纸作为新的舆论工具为人们所逐渐接受,故C项

13、正确;材料只涉及宣传中法战争的内容,无法推断出时政成为媒介宣传的主流,故D项错误。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史研究伴随着电影理论与批评的转型,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从电影史“重写”可以看出()A.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B.带“左”倾思想的电影不允许观看C.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D.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解析:D改革开放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文学影视领域又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即处于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时期,故D项正确。A、C两项材料无体现,B项与史实不符。12.1985年5月

14、,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解析:B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我国就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故A项排除;紧扣题干信息“1985年5月”,联系我国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效果明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全面展开的时代背景,可知是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故B项正确;据所学“科教兴国”战略的

15、提出是在1995年,故C项排除;据所学1965年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D项排除。13.下面是中国2000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表(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A.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B.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C.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D.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解析:D高校录取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提高,我国与教育先进国家还有差距,故A项错误;高校录取人数的增加,与高等教育正规化无关,故B项错误;高校录取人数的增加,与高等教育转型无关,故C项错误;高校录取人数的增加,使更多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故D项正确。14.(2018福建莆田二模)1930年,美国政府成立紧急就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社会经济;1931年,成立失业救济局。此外,胡佛还提出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A.体现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B.表明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C.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到落实D.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念全面贯彻解析:A紧急就业委员会、失业救济局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B、C、D三项所述均与题干中时间不符。15.(2018北京东城区一模)为了整顿工业,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