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91787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调研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调研报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xx党员在不同行业、地域间的流动性加大,党员成分、生活环境及思想意识形态趋于复杂化。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流动党员急剧增多,今后随着群岛新区的开放建设,党员的流动量会越来越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成为xx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为此,从年初开始我们组建了调研组,利用2个多月时间,外出宁波、定海、普陀、高亭等

2、市县,深入全乡各企业单位、各支部,对我乡流动党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7次,填表问卷450多份,个别访谈120人次,基本摸清和掌握了我乡流动党员和管理现状,并就如何加强新形势下xx流动党员管理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求和讨论研究。一、xx流动党员的基本特点以我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为例,由于xx外出人口和外来人口流动量的不断增多,党员在产业间转移和区域间流动也日趋频繁,目前我乡流动党员呈现出以下六方面特点:(一)数量不断增加。截止10月底,全乡共排查出流动党员178人,比上年增加了46人;其中外出党员122人,比上年增加了21人,占全乡在册党员的 %;外来党员56人,比上年增加了25人。

3、(二)分布越来越广。据调查显示,流动党员分布含盖了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流出党员绝大部分集中在本市的四个县区和宁波、上海两个沿海城市,流入党员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等几个周边省份。并有流动分布越来越广的趋势。(三)原因有所改变。以往,党员流动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作,而近几年发展为到大中城市购房定居;以往,流动党员主要以青壮年为主,而近几年外出党员多为老年党员。究其原因主要是为定居在外地的子女照顾家庭。而流入党员多为到xx企业打工。(四)不确定因素增加。流动党员什么时候外出,外出时间多长难以确定,部分党员为阶段性流动。尤其是从事航运和季节性工程工作的党员,居住和工作地点甚至工作单位都难以确定。(五

4、)党性观念有所淡薄。流动党员由于长期外出,特别是从事航运等行业的党员,难以参加组织生活,难以接受比较系统的教育和管理,党性观念逐渐有所淡薄,不缴迟缴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现象越来越严重。(六)对组织的满意度在下降。在调查、交流过程中,这些流动党员因缺少组织归属感,党组织与他们沟通联系不多,加上教育缺乏,所以他们中有部分党员对组织工作缺乏了解,感觉组织不够关心,对他们管理不够,导致对组织的满意度在下降。二、目前xx流动党员管理的普遍做法针对xx渔农村流动党员特点,我市各县区各乡镇都积极探索创新,普遍采取“掌握情况、理顺关系、建立制度、加强联系、组织活动”的方法,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收到

5、了较好的效果。(一)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将流入党员予以属地化管理各县区普遍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各乡镇成立了党员服务站,大的企业也成立了党员服务站,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工作体系,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到每个乡镇和企业。针对流动党员多为非公企业职工的实际,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工商联等部门今年联合发文,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我市各县区、乡镇纷纷从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入手,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并通过争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对流动党员及管理工作进行了摸底调研,做到了“三清”:即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清、企业流动党员情况清、企业流动党员管理现状清。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选派

6、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单建、联建、挂靠等形式,对职工人数在80名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要求,配备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班子;通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活动阵地等方式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使流入党员都有党组织予以属地化管理。(二)抓好党员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外出党员各类管理措施我市各县区、乡镇都从制度建设入手,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联系制度、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流动党员登记制度、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制度等各项制度,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通过走访咨询,各县区、乡镇重点加大三项制度建设力度,增强外出党员过组织生活和的自觉性。一

7、是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前几年我市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的通知、舟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通知文件,各县区和乡镇都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及时掌握了流出和流入党员的数量及有关情况,为所有流出和流入党员建立了管理台帐和信息库。明确规定党员外出务工、经商三个月以上,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六个月以上的要转出组织关系或实行流动党员管理。要求各基层党委对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期限、职业、通讯地址、联系办法和联系人等造册登记,建立健全外出流动党员档案。二是建立健全联系汇报制度。有的支部要求外出党员每季度用短信或电话等形式向所在支部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和参加当地党组织活动的情况

8、。平时由党支部委员分工联系若干名外出党员,保持电话、信函联系,节假日利用外出党员返家的机会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或组织学习,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情况,给他们上党课,进行思想教育。三是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每年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和星级党员评定,会前都通知每一位外出党员,并查验支部记载的外出联系内容和流动党员活动证填写情况,根据他们的表现开展民主评议,对优秀的党员给予表彰,对表现不好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对不合格的党员进行处置。(三)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理顺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各县区、乡镇按照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原则,都在积极探索并实行了相对集中、

9、便于领导的管理模式,实施统一管理,使大多数流动党员有了家的温暖,既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又激发了党员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例如,我县就依托网格化管理、远程教育平台等的资源,通过建立新居民管理服务中心、新居民网格等方式,将流动党员管理与当前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及时发放流动党员证,接纳有流动党员证的外来党员等方式加强教育管理。通过组织新居民党员座谈会,开展新居民党员参与所在社区支部活动,组织新居民党员负责管理本企业、生活区域新居民等方式,发挥其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同时,坚持“不拘形式、讲求实效,业余为主、方便党员”的原则,多途径地为流动党员的提供教育学

10、习,如免费订阅党报党刊,定期向流动党员开放村、社区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通过组织流动党员参加重大节庆活动,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使广大流动党员在娱乐中受教育。对外出党员通过邮寄、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将发送学习材料,使他们不论流动到哪里,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另外,根据流动党员状况和工作需要,通过“三个加强”不断落实好专门人员进行联系,确保所有流动党员都能参加教育活动。即:加强与流动党员本人的联系,引导他们参加所在支部各项教育活动;加强与流动党员家庭成员的联系,共同参与宣传、督促;加强与流动地的联系,掌握流动党员参加教育的现实表现。三、xx流动党员教育

11、管理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虽然积极采取措施,在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探索,但作为党员中的特殊群体,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去向难掌握。一是有的流动党员外出前不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处于“断线”状态;有的党员外出工作场所不固定,居无定所;有的党员来去自如,既不开具党员证明信,又不转移组织关系或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造成居住地和所属地无法实施有效管理的局面。二是个别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措施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到位。具体表现为:工作中一般号召多,习惯于老办法、老套套,缺乏创新;有的有畏难情绪,认为流动党员情况

12、复杂,对管好、管活信心不足,无所作为,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导致极个别流动党员对党组织失去信心;一些党组织重班子建设和干部管理,轻党员队伍尤其是流动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对流动党员的流向过问甚少。三是有的党员在流向非公有制企业过程中,为保留原单位福利待遇,不敢也不愿去原单位转接组织关系或开具流动党员活动证,导致党员虽流动但组织关系不顺,组织生活无法正常参加。(二)管理难落实。有的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务工经商,一年难回一趟家,虽保持联系,但一些必要的管理措施难以落实;有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和退伍军人党员,将组织关系挂靠在父母所在单位或干脆揣在口袋里,外出谋生,以致一两年,甚至三、五年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13、有的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和验证工作抓得不紧,致使一些流动党员行前不办证,或有证不交给流入地党组织,导致管理难到位,成为挂名党员。相当部分流动党员“两不管”既流出地党组织不能管,流入地党组织拒绝管。有的流动党员想参加组织生活无处去,想交党费无人收,想找组织谈心无人听,使一些流动党员成为“口袋”党员。一些流动党员长期在外,党性观念淡薄,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不起党员作用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活动难开展。一方面,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再一方面,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有大部分的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所去地方

14、党组织生活。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四)教育难到位。随着党员流动范围的扩大,因流动党员年龄、文化结构的不同,从事行业的增多,走南闯北,接受新鲜事物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较快,党员对教育需求也各不一样;一些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流入地党组织也因各种原因没有开展好对流入党员的教育,致使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五)作用难发挥。有的流动党员长时间远离党组织,不易得到党组织的帮助教育,组织制度的约束作用难奏效,易受不良环境影响。有的退休党员到子女身边生活或在外地定居,对党的工作不上心;有的党员一心务工挣钱养家,淡化党

15、员身份,无心参加党组织活动,履行义务缺位,责任心不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党员降格要求,个别甚至放任自流,违法乱纪,损害党的形象。从调查的情况看,个别流动党员在不遵守党的纪律,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不起党员作用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六)党费标准难把握。由于流动党员频繁变动工作岗位,收入极不稳定。因此,很难确定他们交纳党费的基数。目前,收缴党费的标准往往靠党员自报收入来定,或者是按党组织统一确定的标准来交,缺乏规范性和必要的监督。(七)预备党员难转正。一方面由于流动党员平常在外,党组织很难了解党员在外情况,难以完成培训、考察及政审等基础任务,发展党员工作难以开展。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毕业生和军队复员专业人员中的预备党员加入了流动党员行列。由于党组织无法了解他们的工作表现,给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需加以解决的。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如下:(一)党组织管理弱化。以市场配置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带来资源和人的大量流动,党组织单纯的属地管理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是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缺乏较好的双向协作管理机制,流出地或流入地单方面的努力,对流动党员管不住、管不了;二是一些基层党组织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