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工作方法的成语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3389931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3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工作方法的成语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年工作方法的成语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年工作方法的成语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9年工作方法的成语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9年工作方法的成语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工作方法的成语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工作方法的成语范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工作方法的成语范文 篇一:形容学习工作认真的成语 形容学习工作认真的成语 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 闻鸡起舞 秉烛达旦 笃学好古、 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夜以继日. 韦编三绝、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书声琅琅shshnglnglng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名落孙山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qjngynghng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 然荻读书 融会贯通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书声琅琅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 文行出处 不耻下问, 学而时习

2、之,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 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 调嘴学舌、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学贯中西: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效颦学步、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 学书学剑、学识渊博 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一家之学、 鹦鹉学舌、 鹦鹉学语、 不耻下问 精诚团结、 真抓实干 恪尽职守 爱岗敬业 胸怀大志、手不释卷、 虚心好学 兴趣昂然,专心致志,集中精力,乐此不疲,萎靡不振,积极主动, 积极上进 困而学之、

3、口耳之学困而不学、 、力学不倦、 断织劝学高才大学、 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 邯郸学步鸿儒硕学、宏儒硕学、 好学不倦、 记问之学: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家学渊源、绩学之士、 工作 一成不变:牢守旧法,不知变化。 一劳永逸:辛苦一下之后,即可永远安逸。 大可一试:事情很有希望,大可尝试一下。 不明底蕴:不知道底细。 不胜其烦:麻烦之至。 不置可否:不说可,亦不说不可。 不谋而合:彼此并未商议,临事却相合。 不得要领:(1)向人交涉事情没有得到重要的结果。(2)办一件事其主要的地方没有做到。 分疆划界:把疆界划分清楚。 分工合作:一件事大家分

4、头去做,而合并完成。 分所应为:分内所应做的事。 及锋而试:谓乘可行的时机而即行之。 以竟全功:使事情完全成功。 另起炉灶:放弃了固有基础,重新创造。 如法炮制:本指依古法泡制药剂,今指做一件事完全处于仿效,曰如法炮制。 百无一失:亦作万无一失,即做事既有把握也。 百不失一:极言准备无失误。与“百发百中”意同。 百发百中:本意为箭无虚发,今喻料事准确。 有条不紊:条理分明,秩序竟然。 有始无终:指人无恒心,做事只有开头而无结局。 有条有理:有秩序,有步骤。 有始有终:有恒心的人,做事有头有尾,或交友始终如一。 因地制宜:视所处环境如何,相机办理。 因时制宜:看时机行事,不拘泥成法。 因利乘便:

5、顺着时事的便利。 因势利导:顺应着时事,而利用之。 存而不论:暂予搁置,不加讨论。存:保留;论:讨论。把问题保留起来;暂不加论述或讨论 束之高阁:废置不用。 此路不通:本意为这条路不通行,今亦用以借喻办法行不通。 自我作故:从我创始。 守经达权:不离正道而能变通。 忙中有错:忙的时候,做事难免有错误。 全始全终:有始有终。 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迎刃而解:解决甚为容易。 身体力行:实际做到。 我行我素:行其心之所安。 改弦易辙:大事改变。 改弦更张:大事改革,与改弦易辙意同。 防不胜防:没法提防。 看风使帆:相机行事。 胆大心小:胆子要大,用心要细。 条分缕析:分析得非常精细。 掂斤拨两:好坏

6、多寡,斤斤较量。 通权达变:随机应变,不拘泥旧例。 陈陈相因:沿袭旧法,永不改变。 脚踏实地:为人做事,不图虚名,而务实际。 将错就错:明知错误,不去纠正,索性循着错误的路做下去。 :处事从容不迫,胜任愉快。 置之脑后:忘记干净,或置之不理的意思。 屡试不爽:历经试验,都是如此。 截长补短:以有余补不足。 对症下药:看清症结所在,而设谋定计。 纲举目张:条目分明。 墨守成法:牢守旧法,不知改良。 层次分明:依照秩序排列,清楚分明。 彻头彻尾:彻底。 实事求是:做事切实。 头头是道:即条理分明的意思。 双管齐下:两种方法,同时并施。 独当一面:单独应付一方面的事情。 依样画葫芦:完全照着老样子做

7、。 篇二:成语学习中的方法 成语是在语言中经过长期实践,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它具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繁、因近取譬、画龙点睛的特点,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因而正确地辨析和运用成语也一直是历年高考试卷上的必考内容。 重视成语学习,加强成语积累,本应是语代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许多中学生在这方面却不懂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在成语学习上盲目随意,而且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也显得模糊混乱。本代就此谈谈成语学习的一些方法,旨在交给中学生一把钥匙,以打开高考成语试题的这道小门。 一为解字。 即对成语逐字解释。尤要突破难点。这是理解整个成语意义的基础。有不少成语往往一词当关,万夫莫开,如暴殄天物的殄(糟蹋)、

8、不刊之论的刊(删改)、代不加点的点(点除)、吊民伐罪的吊(慰问)等,这些往往成为理解全词的拦路虎,必须学武松打虎,整体意义才能迎刃而解。当然,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认真对待,勤查字典。否则,就要望代生义,贻笑大方了。不信猜猜不名一钱、不足为训的意思,再查查词典,是不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呢? 二是本记。 即识记原意或本意。成语的语意是比较丰富的,但它的所有意义都由原意或本意经由引申、转移、比喻等途径演变而来。理解并记取成语的本意,对理解其今意或它意很有帮助。如对牛弹琴,原意是用来讽刺牛(喻指谈话对象)愚蠢的,今意也用来讥笑说话做事不看对象,这是对原意换位思考的结果,这样一想,不仅几个意义都理解

9、记住了,说不定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再如花花世界原指繁华的都市,后来指表面繁荣的社会,今又指花天酒地的生活环境,细一想,这两个后起意不是对原意的否定和扩大而产生的吗? 三为温故。 温故而知新,多了解一些成语的典故,寻根探底,大有裨益。成语都是有来历的。它们的来源和出处主要有历史故事、寓言传说、民谚俗语、诗代典籍。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并借助这些背景知识,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三人言虎、独占鳌头、东施效颦、汗牛充栋等,这些成语字面上的解释并无困难,可是整合起来还是不得其解,这时就必须要了解其来源和出处了。三人言虎语出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意思是说,三个人谎传城市里有

10、虎,听者就会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把谣言当事实;而元代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里有: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之句。成语独占鳌头就语出于此,可见,其意为中状元,居首位。一般较大的成语辞典都会尽可能的列出成语的可靠出处。余例不再赘述。 四为分析。 即要注意分析成语词语间的语意关系、语法结构。成语是当时的情态语言直接保留或提纯下来的言简意赅的凝固结构短语,一定要细心推求其词语间的语意关系,分析其语法结构,才能避免误解。2002年的全国高考试题对道听途说提供的解释是在道路上沿途听说的没有根据 的消息,迷惑了许多考生,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把路上听来,又在路上传说这样的顺承关系误解成了动宾关系!

11、 成语的语法主要有并列关系(如:披荆斩棘,防微杜渐)、承接关系(如:见异思迁,出奇制胜)、目的关系(如:削足适履,杀一儆百,越俎代疱)、因果关系(如:捉襟见肘,水落石出)、主谓关系(如:毛遂自荐,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动宾关系(如:得天独厚,不见经传,棋逢对手,如释重负)、补充关系(如: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荒谬绝伦,寿比南山)、动宾补关系(如:问道于盲,贻笑大方,拒人千里,守口如瓶)、连动关系(如:画蛇添足,抱薪救火,亡羊补牢)、兼语关系(如:请君入瓮,引狼入室,转危为安)、偏正关系(如:衣冠禽兽,扶摇直上,彬彬有礼)、变式关系(如:时不我待,唯利是图,唯我独尊)。 很多学生都喜欢用题海战术来

12、提高学习成绩,殊不知如此盲目性的做题换来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杯具。那么如何既不用做大量的习题也能提高学习成绩呢? 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实际比重大大超过了卷面赋分,同学们都非常重视。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再来做做练习,相当多的同学感觉进步不大或成绩不稳定,于是加大了练习的力度不是个好办法。 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里的弛,不是松弛,而是静心与思索,是对自己经验积累的重新审视,是敢于面对实际的扪心自问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从某种意义说,复习到一定程度,回过头来,总结一点规律性的东西,这个过程几乎是达到能力飞跃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思索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二是具体操作上的。 阅读的基本任务,就是读懂、理解篇章和文段。高考试题的取材都来自教材之外,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或文学作品,都没有读过,尤其是前两种文章的内容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