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素养全练8 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89398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2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素养全练8 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素养全练8 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素养全练8 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素养全练8 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素养全练8 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素养全练8 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素养全练8 文言文阅读(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养全练(八)文言文阅读一、论语十二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传不习乎()(2)饭疏食,饮水()(3)可以为师矣()(4)三军可夺帅也()参考答案:(1)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2)吃(3)可以凭借(4)军队2.“之”常用作代词,写出下面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对象。(1)学而时习之()(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曲肱而枕之()(4)择其善者而从之()参考答案:(1)旧知识(2)学问和事业(3)胳膊(4)善者(优点)3.翻译句子。(1

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参考答案:(1)我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2)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4.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参考答案不改其乐。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5.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答案示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理由:君子一定要有远大的志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4、,完成第14题。【甲】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注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堪:忍受。乐:乐于学。【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见贤思齐焉()(2)松柏之后凋也()(3)惟吾德馨()(4)可以调素琴()(5)无案牍之劳形()参考答案:(1

5、)看齐(2)凋谢(3)只是(4)调弄(5)使劳累2.翻译句子。(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参考答案:(1)看见不贤明的人便要检讨自己。(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3.颜回与刘禹锡,一居“陋巷”,一在“陋室”,对此,他们各自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参考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导学号64714081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特地提到了诸葛亮和文学家扬雄,他有没有“见贤思齐”的意思?请具体分析。参考答案:有。诸葛庐、子云亭都是古代君子的陋室,作者表面以居室相比,实际上赞美自己有和古人

6、一样高尚的志趣和品格。二、鱼我所欲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此之谓失其本心()参考答案:(1)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2)天性,天良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参考答案: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3.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作者用“鱼”比喻“

8、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4.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言之有理即可)(二)(2018四川广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

9、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节选自万事莫贵于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故患有所不辟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不若手足之贵也()(4)予子冠履()参考答案:(1)“辟

10、”同“避”,躲避(2)假如,假使(3)不如,比不上(4)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B.所欲有甚于生者万事莫贵于义C.故不为苟得也必不为。何故?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项,“是”分别解释为“这种”“这种做法”。B项,“于”都解释为“比”。C项,“故”分别解释为“所以”“原因”。D项,第一个“与”通“欤”,语气词;第二个“与”解释为“给”。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事莫贵于义也。参考答案:(1)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

11、种思想,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4.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第句表现作者的隐居思想。第句体现民族大义。第句告诫人们不要孤芳自赏。第句讲朋友之间的仁义。第句说的是社会的正义。因此选C项。5.甲文用“舍鱼而取

12、熊掌”论证了“”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的观点。参考答案: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万事莫贵于义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论点。甲文开端运用类比(鱼和熊掌),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乙文则是开头直接提出论点“万事莫贵于义”,后文紧紧围绕这一观点进行论述。导学号64714082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2018四川南充中考)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4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13、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苦其心志()(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至于鄙()(4)卒得反国()参考答案:(1)使痛苦(2)同“横”,梗塞、不顺(3)边境(4)最终2.下列加点词意义

14、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喟然叹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B.被服以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温故而知新D.孙叔敖举于海所恶有甚于死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A项,“然”分别为“的样子”“这样(即“然后”,这样以后)”;B项,“以”分别为“表修饰关系”“因为”;D项,“于”分别为“介词,从”“表比较,比”。C项的“而”,都是承接连词。3.请翻译下列句子。(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参考答案:(1)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2)朝廷内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参考答案:“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导学号64714083(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5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答案:D解析:过,犯错误。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