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各地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素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89079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0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各地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各地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各地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各地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各地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各地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各地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素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2018年甘肃省中考历史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坚持“以能力立意”和“以教育价值立意”的命题理念,立足历史学科知识,联系社会热点,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避免简单直白的设问,设置新角度,突出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试题具有明显的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时代性和导向性。试卷内容科学严谨,表述流畅,难度适宜,增加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从试卷的题型、分值、考试时间、范围比例等方面分析,结构完整,科学合理。2018年甘肃省各地中考历史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中考说明,维持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一贯命题风格。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适中

2、。考查内容基本都是教材的主干知识,覆盖面广,没有特别的偏题、怪题,并且强调了历史事件的时序性、图文转换结合和对材料的概括归纳等。一、甘肃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一)2018年甘肃中考历史试题结构命题分析(题量/分值)地市兰州A兰州B张掖等地区天水甘南选择题25/5014/2816/3215/1520/30读图题1/181/111/6材料解析题2/321/92/341/111/4填空题5/6列举题3/82/7简答题1/121/81/5综合探究题1/9从命题题型结构的分析来看:试题结构严谨,各地题量、分值不等,题型灵活多样。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题型力求稳定,都是各地中考的成熟题型。所

3、有命题题型中均有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选择题最少14题,最多25题,分值从15分到50分不等;分值所占比例最少30%,其余都在40%至50%之间。材料解析题着重考查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甘肃各地的材料解析题的题量最少的有1题,大部分有1到2题,最多的是兰州和张掖试题,有2题。简答题只出现在兰州B、张掖等地区

4、、天水等地的中考命题中。探究题在甘南命题中有所体现。综合甘肃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的命题情况,可以看出,将历史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考查全面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二)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考点结构分析地市兰州A兰州B张掖等地区天水甘南中国史古代史269185近代史18991623.5现代史1610911合计6028363223.5世界史古代史222近代史3214221516现代史61610310.5合计4032341826.5总分合计10060705050从甘肃省各地中考历史试题考查的板块结构分析来看:甘肃各地试题有细微的不同。除甘南试题没有考查中国古代史以外,其余各地

5、都考查了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兰州A卷,中国古代史占总分值的26%;其次是张掖,考查中国古代史的分值占总分值的18%。而世界古代史的考查,有三个地市进行了试题设计,另外二个地市没有考查,并且考点均为古代亚非文明。在考查世界古代史的地市中,各地出题的分值为2分。在试题的总体结构中,除兰州B卷、张掖等地、甘南试题的分值,对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进行平均分配外,其余各地试题中,中国史的分值均多于世界史的分值的有兰州A卷、天水。总体看来,甘肃中考历史试题的考查均衡考查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三)2018年甘肃省中考历史所体现的时政热点与难易度分析地区时政热点难度系数分析容易题适中题稍难题兰州A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6、(甲骨文、儒学、古诗词),近代中国探索和抗争,马克思主义、优秀中国人物60%20%10%兰州B中国传统文化、制度改革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以及改革,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发展70%25%15%张掖等地中外历史制度创新、民族交融;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古代对外交往,近代列强侵略、探索与抗争;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80%10%10%天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的抗日战争,当代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大国崛起历史,近代探索85%10%5%甘南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新中国的各项成就,资本主义的产生,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大国崛起史70%20%10%从

7、上述甘肃省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的考查热点可以看出:试题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以社会时政热点为切入点,提出历史资政问时的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避免了历史无根基和凌空教学。从难度系数来看,难易度适中,容易题占60%到70%,兼顾中档题,适当拔高,这突出了试题的选拔功能。命题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甘肃省中考历史的命题思想和规律(一)体现新课改精神与理念,注重试题的基础性与选拔性注重考查学科的人文性和历史现象探究的科学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借鉴历史经验做出正确评价(或决

8、策)”是历史课程改革的主流理念。甘肃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科技文化,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中国近代的探索与抗争,新中国的成就与改革开放,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等问题,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有机结合。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认知、理解、运用、实践探究能力,检验了学生“再现知识分析问题评价借鉴”的过程,较好地与高中历史接轨。(二)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注重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尽可能减少死记硬背1.注重考查从历史图片、图表中获取历史信息和提炼历史知识的能力。甘肃省2018年中考考查主干历史知识及其理解运

9、用,重点知识重点考,有利于考查历史学习的真实水平能力。每套试题都选取了有特色的图片、图表,富有引导性。如张掖市2018中考历史试题中选取5 张图片,兰州市试题中有5张图片,甘南试题中共有8张图片和表格类试题。2.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综合的能力。甘肃省中考历史试题在具有开放性的同时,重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试题尤其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史料分析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归纳能力。2018兰州B、张掖地区历史试题共有2道材料解析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考查,借以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3.试题综合化、系统化,横向和纵向联系特别

10、突出。兰州B中考题把美国和苏联以及中国的现代经济建设的知识进行整合,考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临夏中考题考查古代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开辟的对比,并且穿插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以及对世界市场的作用。(三)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明确责任从2018年甘肃省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可以看出,各地试题都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使试题充满人文色彩,密切了教材知识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命题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以期让学生自觉承担历史责任。绝大多数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中国传统科技文化,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11、,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几乎所有的命题都涉及这些热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同样也在试题中有所体现。(四)试题的排列顺序按照通史的排列方法,一目了然中考历史试题的编排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到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这种通史排列方式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承上启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线索更加清晰,学习主题更加明确。它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兼顾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充分反映了历史学习的基础性和普遍性原则。(五)注重情感体验过程,引领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历史教育要启迪学习者的心灵,引导他们自觉地走向人类神圣的殿堂,这就要求教学

12、中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华等。2018年甘肃省各地中考历史试题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因此教学中要避免生硬的结论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说教,着重强调它们的自然生成。三、甘肃省历史考试的应对策略1.紧扣纲本、明确目标课程标准大纲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是供复习时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要做好备考复习,首先就必须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要求、内容要求,应该对照教科书,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落实知识点。仔细研究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中考试卷中有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

13、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它包括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线索等。基础和主干知识是载体,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是理解、思考问题的依托,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为了更有效地记忆、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线索,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教科书,熟练使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目录和大事年表,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与对比等。“纲”就是我们的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本”就是我们的教材。中考命题还是要在“中考说明”的范围内出题,要在本届学生同步的教材里面命题,不出偏题、怪题

14、。对课程标准上强调的历史主干知识不回避,对以前的中考题,会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材料反复考,因为这是每届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目标和考试内容;以现行教材为核心,切勿脱离教材。2.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第一,重点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夯实基础。中考试题主要考查历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在历史上起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基础知识复习中,由点到线,以线带点,点线结合,逐步拓展;把所学知识条理化、模块化和系统化。新课程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的完整性,但这不否定学生对历史知识系统的复习。把教材

15、知识进行割裂死记硬背不利于对知识的全面把握。所以在复习时,要完整把握初中全部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主题为基础和节点,系统全面复习。同时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适当打破单元界限,对历史知识进行重新组合,纵横联系,整理专题。第二,严格落实能力训练。在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用新历史观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尝试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去分析历史问题。复习时应该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思考。加强中外联系,注重同一时期中外历史事件的归类,真正做到中外联系,融会贯通。适时穿插训练,包括章节训练、综合训练、分类训练、模拟训练,在不同层次的训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切实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第一步,理清单元阶段特征或专题特征。这一部分由学生思考后,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二步,把近几年以来中考知识点的考查情况进行统计,用表格列出,使中考内容在本单元的考查情况一目了然,克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