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的发言.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87975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的发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的发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的发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的发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的发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的发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的发言.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的发言突出特色抓产业 强化措施促增收尊敬的各位领导: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彝良县乡抓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基本概况乡位于彝良县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 国土面积218平方公里,耕地 万亩,辖6个村、1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万人。境内气候属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春暖、夏凉、秋冷、冬寒”的气候特征。是世界天麻原产地、优质方竹生产基地和全国天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天麻GAP种植示范基地和云南天麻品种选育基地,被誉为“天麻之乡”。有原始森林6350公顷,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集山、水、林、瀑、溶洞、古树、奇

2、花异草为一体,有各类景点600余处,是滇东北片区最大的森林绿洲,林区内有山牛、云豹、黑熊等90余种野生动物和野生天麻、竹笋等特色产品, 景区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乡的旅游业正在逐步兴起。二、取得的主要成绩近年来,我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建设“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和红色生态旅游基地”的战略决策,按照“稳粮兴农调结构,突出特色增效益”的结构调整思路,确立了“以自然景观为依托,发展旅游业;以天麻种植为主,大力发展中药材;以竹笋为主,发展生态经济”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为保障,确保全乡粮食和畜牧业等各项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XX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 万元(其

3、中:天麻产值达到5000万元,竹笋产值达到1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6元,人均有粮301公斤。到今年2月底止,全乡共种植竹子 万亩、天麻菌材林4万亩、发展高山冷凉蔬菜6000亩、白云豆种植4500亩、特色产业发展到12万亩。基本实现了人均3亩竹,户均1亩麻和1亩商品菜的目标,其中:XX年秋至今,已种植竹子 万亩,天麻菌材林 万亩,天麻种植面积50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形成特色产业协会4个、专业社16个,带动70%的农户发展特色产业。三、主要做法(一)摸清家底,理清思路,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振兴我乡经济的主要途径。近几年,传统农业投入大,产出低,效益不高,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日益

4、突出,如何有效解决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农业乡镇的出路在何方?如何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好农村经济,有效解决好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一度时期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针对以上问题,乡党政班子一班人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对乡清的再认识, 同时先后多次派人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在认清形势、吃透政策、摸准乡清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确立了:“以科技为支撑,巩固提升粮畜和劳务输出三大传统产业;以自然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天麻、竹笋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产业不仅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

5、构,提高产出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的客观需要。XX年,我们确定的特色产业发展目标是: 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到XX年,全乡实现人均3亩竹、户均1亩麻和1亩高山反季节冷凉蔬菜。通过连续几年的艰苦努力 ,预定的目标现已基本实现。(二)组织有力,措施到位,推进特色产业各项目标落到实处。为使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尽早发挥效益,实现产业兴农、富民的目标,我们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1规模化开发,在主导产业培育上实现突破。为加快特色产业的培育,我们在抓好全乡 万亩粮食科技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及落实的同时,重点围绕“远抓旅游业,近抓天麻、竹笋和冷凉蔬菜

6、基地建设,培育优质天麻、竹笋和适兴特色蔬菜、白芸豆等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一是充分利用冷凉、温和、潮湿、寡照的自然优势,发展速生天麻菌材林5万亩,配套规范划种植天麻5千亩。二是在平坝区充分利用夏季温凉的气候,大力发展叶菜类高山冷凉蔬菜6000亩,白芸豆4500亩。三是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在适宜区发展方竹 万亩。2项目化推进,重点在产业化上实现突破。采取“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让农业产业项目向协会、加工企业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化发展推进,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如蔬菜基地与协会签定服务协议,由协会带动农民增收,种麻能手与天麻菌材林种植大户联姻,竹笋种植户与收购加工大

7、户签订收购合同,土地流转大户口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等。这些举措有效地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3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农产品的提质增效上实现突破。在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规范管理,高度重视科技的推广和水平的提高,着力加快良种良法的推广步伐等措施,推动和促进产业发展。大力推广天麻节材栽培,节约栽培和低产材林改造等技术,大力开发优质特色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采用政府支持、引导,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服务,切实做到科技人员到户,科技运用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有效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目前已建成天麻科技示范园3

8、00亩,天麻科技选育基地1个和无公害白芸豆示范生产基地5640亩,改造低产竹林1万亩,各项新品种每年示范达80余个。4集约化发展,在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实现突破。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可以有效实现集约化经营,协调规范产品市场价格,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增强开拓市场能力等。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特色产业的新路子。到目前,全乡共发展天麻、竹子、蔬菜协会和中介组织7个,吸纳农户1300户,农民4800人;种植、加工、购销、科技服务等合作经济组织16个,服务领域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涌现出了上千亩竹林承包大户3户,百亩以上大户11户

9、,天麻种植收购大户,蔬菜收购大户等各种类型的农村经纪人。实践证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及营销大户在解决生产、技术、市场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深受农民欢迎。5在市场化经营,产业增收上实现突破我乡各村,紧紧围绕“”品牌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建市场,围绕市场谋发展,通过政府扶持,能人带动,内引外联等形式,逐步建立了一批稳定的省内外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和竹笋收购加工客户网络。目前全乡有天麻、竹笋、蔬菜、芸豆、中药材等各类经纪人400余人,产业协会9个,天麻交易市场2个。天麻品牌、白芸豆、竹笋、蔬菜等在省内外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市场前景较为广阔。(三)狠抓服务,扎扎实实地推进特色产业的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搞好服务

10、最重要。一是在领导方式上,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基层干部和科技人员承包特色产业项目搞好服务。全乡乡村干部40余人投身到项目建设中,在工作方式上直接承包产业项目和经营,落实扶持资金。同时我乡还制定了到户工作目标和分期实施办法,对每一项工作,做到明确责任、明确领导、明确包片干部,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按照产业落实情况,制定考核考评办法进行量化考核,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属高海拔的典型农业乡,雨水多,光照少,农村发展主要依赖于农业,长期以来由于基础差,投入不足,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积极争取,经心组织,严格

11、实施的办法,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在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政策的同时,积极争取协调信贷等资金投入,鼓励其他组织投入产业,同时在政策上,我们结合上级各项目特点,最大限度整合资金,确保发展资金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推进产业发展与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工作相结合。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我们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村两委建设为重点,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团结干事,坚强有力的乡村两级领导班子。二是教育管理了一支扎实恳干和能真心干,为民做事的乡村班子队伍。三是教育引导和培训夯实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基础,确保各项目的组织实施落到实处。四、几点体会通过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我们在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促

12、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方面主要有以下体会:(一)吃透乡清,依托优势确定好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前提。(二)吃透政策,整合资金确保投入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三)依靠科技,切实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四)定准方向,积极培育农村新经济组织、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五)抓班子带队伍,培养并建立一支勤政、务实、清廉、高效的乡村干部队伍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基础。尊敬的各位领导,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民稳定增收的目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在抓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些成绩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全市各兄弟乡镇相比也还有许多不足。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乡情、村情和民情的认识,正视问题,群策群力,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克难攻坚,创新机制,奋力拼搏,进一步深化对我乡的改革,围绕目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努力把我乡建成生态良好,设施完备,特色突出,农民富裕,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现代化乡镇作出更大贡献。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