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物理 第十八章 物态变化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85597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物理 第十八章 物态变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物理 第十八章 物态变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物理 第十八章 物态变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物理 第十八章 物态变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物理 第十八章 物态变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物理 第十八章 物态变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物理 第十八章 物态变化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章 物态变化,考点一 温度与温度计 例1小丽同学所在的小组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 实验时,她观察到教室墙上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 时教室的温度是 。实验中,如图乙所示的测量水温的 做法正确的是 。,【思路点拨】 (1)读数时,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线的位置和分度值,要注意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2)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自主解答】 15 D,1(2017兰州中考)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C,

2、2(2017泰安中考)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 _。,37.8,考点二 物态变化 重点 命题角度 物态变化的辨别及其吸放热判断 例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放热 B夏天,冰冻的饮料瓶冒“冷汗”是液化现象,放热 C秋天,大雾消散是升华现象,放热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吸热,【思路点拨】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 热;夏天,冰冻的饮料瓶冒“冷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到温度低的饮料瓶后,发生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时 放热;秋天,大雾消散是小水滴汽化后,形成水蒸气散在 空气中,汽化吸热;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

3、气凝华 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 【自主解答】 B,物态变化的辨别及其吸放热的判断 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判断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现在的状态; (2)搞清楚研究对象发生物态变化前的状态; (3)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对号入座判断物态变化类型; (4)根据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从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固态是放热过程。,讲: “白气”不是水蒸气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的气体。“白气”不是水蒸 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形 成“白气”。自然界现象中的雾和露都是“白气”的不同 表现形式。判断“白气”或“冰花”附着在玻璃的哪一侧 时,首先应明确温暖的水蒸气在玻璃的哪

4、一侧,该侧的水 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或凝华而附着在该侧。 练:链接变式训练第4题,3(2018高青一模)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的一组是( )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出现的“白霜”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水烧开时壶嘴处出现的“白气”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A B C D,B,4(2018烟台中考)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B,命题角度 应用物态变化特点解释现象 例3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5、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1)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水蒸气液化放热。(2)温度计中的测温物质不能发生物态变化,否则该温度计不能使用。 【自主解答】 C,【解题技巧】,5(2018绵阳中考)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 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B,6(2018成都中考)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 低温,工

6、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 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 是因为干冰在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_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升华,液化,考点三 晶体与非晶体的理解及辨析 例4(2017泰安中考)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思路点拨】 根据曲线的走向,首先判断出图像是物体的凝固还是熔化过程,而只有晶体才有熔点和凝固点,可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自主解答】 D,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7如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 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

7、 min时是_ (选填“固”“液”或“气”)态。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选填“晶 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液,晶体,48,考点四 温度时间图像 例5(2018安徽中考)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 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C在第30 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 min到第25 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思路点拨】 明确图像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

8、热但温度不升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像,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处于液态。 【自主解答】 B,【解题技巧】,8(2017海南中考)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判断正确的是( ),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第25 min后,晶体开始熔化 C温度达到80 时,晶体开始熔化 D温度达到50 时,晶体开始熔化,实验二十六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重点 1实验装置:,2组装实验器材的顺序: _。 3石棉网的作用: _。 4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5根据表格数据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6固体颗粒大小的选择:_。,先下

9、后上,使物体受热均匀,尽可能用粉末状,这样受热均匀,7使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_。 8判断晶体的熔点。 9烧杯中水量的规定及试管插入水中的位置要求:_ _ _。,保证受热均匀,烧杯中,水的量不宜太多,避免加热时间过长,要求是能够浸没试,管中所装固体,同时试管不能接触到烧杯底和侧壁,10绘制熔化温度时间曲线。 11分析图像:判断吸放热特点、各段物质的状态及温度 变化的规律。 12实验结论:_ _ _。,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时需要吸热,物质先变软再变稠,然后变稀,,温度一直在升高,例6 如图甲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

10、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 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 _。 (2)如图乙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 (选填“A”“B”或“C”)。 (3)该固体熔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用了_min,BC段该物质处于 _态。,受热均匀,B,晶体,8,固液共存,【拓展设问】 (4)由图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 (5)由图丙可知,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_(选填 “大”或“小”)。 (6)该物质在熔化时,第7 min时的内能_(选填“大

11、于” “等于”或“小于” )第15 min时的内能,这是利用_ 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50,大,小于,热传,递,9(2018鞍山一模)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_(选填“冰块”或“碎 冰”),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 _,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 _状态,冰熔 化过程中,在a点时的内能_(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你判断的理由是 _ _。,碎冰,使冰受热均,匀,固液共存,小于,物质吸收热量,,

12、内能变大,(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像中的DE 段,由此判断可能是液面上方的气压_(选填“高于” 或“低于”)标准大气压。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选 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_ _。,低于,不能,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后与烧杯中水温相同,不能继续吸热,实验二十七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装置:,2仪器的选取及装置的安装顺序: _ _。 3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_ _。 4实验装置中,烧杯上面盖上硬纸板的作用: _ _。 5硬纸板上留一个小孔的作用:_。,先酒精灯,后铁架台,,后温度计,温度计在使用时不能碰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减少热量的,散失,使水在短时

13、间内达到沸腾,使烧杯内外的气压相同,6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 _ _ _。,水中气泡在沸腾前先是少量,且,是下面的大上面的小(如图甲);沸腾后产生大量的气泡,下,面的小上面的大(如图乙),7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水中的气泡会慢慢消失,而不是 马上消失的原因:_ _。 8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_ _。,石棉网的温度较高,还可以向烧杯中的,水提供热量,一是用初温较高的水直接加热;,二是水的量尽可能少一些,9分析数据和图像。 10沸点及其与气压的关系:_ _。 11产生的“白气”:_。 12实验结论:_ _。,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 ;气压越大,液体沸点越高,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在水沸腾过程中,水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例7 如图所示,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