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23讲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85496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23讲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23讲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23讲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23讲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23讲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23讲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23讲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讲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下图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32个国家失业登记人数。这反映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影响深远A.B.C.D.2.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材料可以得出美国()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3.(2014福建文综)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

2、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4.(2017浙江11月选考,23,2分)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法案。下列项中,既反映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胜利,也是政府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实施的法案是()A.农业调整法B.紧急银行法C.社会保险法D.公平劳动标准法5.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要取得成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是为1人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

3、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为此他采取了()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C.规定最高工作时间D.规定最低工资标准6.1930年3月,美国总统签署了公民保育团计划,参与该计划的年轻人投入到植树造林,建设道路、铁轨、露营地等事业中,每月可挣30美元。下列措施中,与这一做法和作用最为相似的是()A.向减产农民提供政府补贴B.政府拨款进行社会救济C.实行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D.兴办了田纳西水利工程7.为了整顿工业,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要求各大资本家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企业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以及销量范围做出了规定。该措施表明罗斯福政府()A.完全

4、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B.用扩大生产方式刺激消费C.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改变D.由市场经济转向计划经济8.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下图是新政时期著名的蓝鹰行动标志,它可以用来研究当时()对银行业的整顿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整对工业部门的调整对工人工资和工时的规定A.B.C.D.9.193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失业者,而且是长期失业。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A.扩大财政预算与兴建公共工程B.控制物价和调整产品结构C.增加工人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D.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10.1937年到1939年间,美国所有股票的价值几乎都贬了一半,企业破产率上升

5、了50%,国债翻了一倍,失业率比1931年的16.3%还高出0.9%。据此,下列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评价罗斯福新政应忠于历史本真B.新政已完全摆脱经济大萧条状态C.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已宣告失败D.基于此数据即可以完全否定新政11.罗斯福在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法令时说,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这说明该法令()A.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B.完善了失业保障制度C.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D.旨在保护工人的权利12.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

6、,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未来创造的进取心。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社会保险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13.罗斯福新政时期出台的某法案不仅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还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该法案是()A.紧急银行法B.全国劳工关系法C.全国工业复兴法D.公平劳动标准法14.1935年,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了进来。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正如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除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

7、性的物质利益”。艺术家的感慨,主要缘于政府()A.关注民众艺术需求B.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救济金C.全面推行以工代赈D.以立法形式调整劳资关系15.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理由是联邦政府干涉了各州的内部事务,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这反映了()A.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明显提升B.最高法院的做法违反宪法原则C.国会的补救对新政的成效不大D.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二、非选择题16.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8、: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美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三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主要派别对新政的认识认识的史实依据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

9、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多数民众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社会得以发展,如: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摘编自美舍

10、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请回答:(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2分)(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3分)(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与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2分)(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

11、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8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B根据该图可知大危机从1929年持续至1933年,延续时间长,故正确;根据“32个国家失业登记人数”可知涉及的国家很多,范围广,故正确;根据该图可知大危机造成失业人数激增,破坏性大,故正确;材料仅反映了19291933年大危机的状况,无法看出影响深远,故错误。B项符合题意。2.B根据材料中“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可知,美国社会高消费、低储蓄,会直接引发供求矛盾激化,故B项正确。3.A罗斯福新政中

12、广泛开展的公共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故A项符合题意。工程振兴局进行的是公共工程建设,采取的并非金融手段,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立法以复兴经济的问题,C项错误;工程振兴局是公共工程建设的管理机构,不是市场管理机构,D项错误。4.D根据“既反映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胜利,也是政府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实施的法案”可知选择D项。A、B、C三项均不属于工人运动赢得的胜利。5.A题干论述罗斯福重视小雇主的作用,通过制订公平的经营章程,有效地防止了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故A项正确;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失业的公民而言的,与小雇主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规定最高工作时间是鼓励工人工作,故C项错误;规定了最低工资

13、标准也是在鼓励工人,提高工人的工作激情,故D项错误。6.D从题干材料的时间“1930年”可判断,此时正值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材料中的“公民保育团计划”为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与罗斯福新政中的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的措施相似,因此D项符合题意。7.C罗斯福只是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并没有完全放弃自由放任政策,也没有转向计划经济,排除A、D两项;19291933年大萧条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因此罗斯福新政控制生产而不是扩大生产,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计划,因此C项正确。8.C罗斯福新政对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不是对银行业的整顿,故错误;蓝鹰标志属罗

14、斯福复兴工业的内容,不能调整农产品价格,故错误;罗斯福调整工业,要求各工业部门制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市场分配、工人工资标准及工时数等,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9.A由“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失业者”可以看出需要针对失业采取措施,故A项正确;“控制物价和调整产品结构”对稳定市场有作用,但不能直接解决失业问题,故B项错误;“增加工人工资”能改善有工作工人的待遇,但无法对失业者提供帮助,故C项错误;“实行救济”能缓解失业工人的生活困难,但不能解决失业问题,故D项错误。10.A从材料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实施以后,美国的一些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但并不能因此将其否定,对新政的评价应忠于

15、历史本真,A项正确;“已完全摆脱”与材料中“失业率比1931年的16.3%还高出0.9%”不符,B项错误;“已宣告失败”与历史事实不符,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期,不能仅凭一组数据就将其完全否定,D项错误。11.C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这说明该法令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故C项正确。12.C紧急银行法的实施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不是“让无功者不劳而获”,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为了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