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84931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镇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镇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汇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乡镇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汇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乡镇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汇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汇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汇报材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汇报材料XX镇: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做现代农业的开拓者XX镇位于临沭县城的西南部5公里,东临县经济开发区,西靠市经济开发区,总面积 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 万人, 万亩耕地。沭河、分沂入沭河纵贯全境,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脱水蔬菜、五金搪瓷、化工化肥、建筑材料等传统主导产业,获得“山东省脱水蔬菜特色产业乡镇”、“平安山东建设基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年来,XX镇以“建设美丽、富强、文明、和谐新XX”为主题,确定了“加快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积极探索和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大力加快土地流转,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XX年10月,XX镇 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区位于镇西南部,在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区内,涉及前醋庄、玉河、贺城、凤凰墩四个行政村,总人口12800人,农业劳动力7300人。项目总资金1075万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860万元,项目区农民自筹资金215万元。新建电灌站3座,修复电灌站4个,新打大口井9眼,开挖疏浚渠道71公里,新建桥涵418个,改良土壤10000亩,整修道路58公里,营造农田林网 万亩,栽植树苗58000株。在项目实施中,我镇紧紧围绕“开发是基础,发展是目标”的思路,以开发引项目,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为X

3、X镇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一、高标准规划,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科学规划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预期效益得以实现的基础性工作。只有高起点规划项目布局,才能避免项目实施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确保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我镇在规划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确定了水、土、生态环境资源条件相对较好,以前醋庄、玉河、贺城、凤凰墩四个行政村为主体的综合开发项目区。项目区规划建设高产粮田6500亩,油料高产田3000亩,新增蔬菜基地面积3500亩,改善蔬菜基地面积1500亩,新建葡萄基地XX亩。新增种植业产值1134万元。项目完成后人均

4、收入将增加530元,示范、辐射带动周边15个村居4100余户、发展蔬菜5000余亩,增加农民收入4000万元。根据实际,确定实施了农田水利和科技培训等多项措施,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区域合理布局配套机电井、地下管道、灌溉渠系、田间桥涵等设施,通过规划,项目区内形成了集中连片,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沟、路、渠、桥配套的高标准农田模式,为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强化基础建设,提供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实质上是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过程。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首先取决于农业基础建设的好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5、,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我镇立足实际,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按照综合治理的要求,着力提高项目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在企业自控基地规划建设了优质蔬菜基地XX亩,在优质林果基地规划建设了优质林果6000亩,使原本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走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菲尔德公司、伊思德公司两家企业还向1100亩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投资3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我镇还先后在示范区内规划建设了道路40公里,渠道8000米,排水沟60000米,桥梁46座,地下管道1XX米,小口井300眼,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6、和竞争力。这些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客商投资农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农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成为土面平整化、道路砂石化、方田林网化、灌溉节水化、种植区域化、管理科学化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搭建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打造优质精品项目,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步伐。一是项目区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条件。我镇把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食品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专门聘请和组织农业种植专家,成立了农

7、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每个基地都派驻了农技指导员,具体负责对各基地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指导,特别是对基地经营操作过程和农药、化肥的使用,都建立了完备的标准化生产记录,实行农产品和食品全程追溯管理制度,净化了农产品生产环境。二是项目区为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提供了保证。项目区内各企业和合作社基地普遍采用了“六统一”的农业生产企业化运作模式,大力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基地共获得了25种果菜产品的国家绿色食品和国家有机食品转化认证。三是项目区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镇把“品牌兴农”作为发展精品高效农业的重要手段,着力规范和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户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塑造力度

8、。目前,已成功申请注册了“武状元”、“琼浆果”、“御口甜”、“新蔬泥香”等15个农产品商标品牌,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使我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动参与项目区内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四是项目区的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面积15000亩,其中项目区内新增8000亩,获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加快了农业产业化、企业化进程。土地流转之后,农户方可以放心地从事二、三产业或者外出打工,增加了收入。我镇的一些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和合作社后,每年除了有

9、固定的每亩620-700元的地租收入外,还可以到企业打工,一年平均工作6个月,月均收入900元,年打工收入5400元,流转土地的农户年收入可达6000多元,是传统种植收入的8-10倍。对于企业来说,形成了规模经营,提高了科技投入,实现了自主管理,产品达到了客户的要求,亩产值可达5000-7000元,纯收入2500-4000元。项目区的建设,促进了我镇多种优势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的形成,放大了项目区示范、辐射、带动效应。同时,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着力扶持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用其在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壮大产业规模,做强

10、产业链。在项目区建立各种农业合作组织45个,发展各类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个1XX亩,形成了体制健全、带动力强的合作组织形式,如“企业+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等,较好地发挥了组织生产、致富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四、培育新型农民,激活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实用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和推广。为此,只有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普及和实用技能培训,才能不断增强农民投身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现代农业发展拥有源源不断的智力和人力支撑。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我们特别注重新型农民培训,通过多种途径,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印发资料与观看录像相结合、能人示范与参观学习相结合、专家指导与信息咨询相结合的形式,大力开展测土配方、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设施蔬菜栽培及安全越冬管理等技术培新,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农民 万余人次,使农民科技致富本领大幅提高,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体系进一步健全,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开拓者。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