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李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383908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李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李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李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李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李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李(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艺术手法)? 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表达技巧的种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结构技巧

2、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技巧,1 表达方式 2 表现手法 3结构技巧 4修辞方法,1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回,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 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 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a、描写角度

4、: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

5、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2、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

6、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4、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 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

7、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开头两句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

8、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也就是说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4、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

9、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历来被认为艺术水平很高,尤其是第二联更是脍炙人口,极受称赞,试分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用白描手法,仅用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就生动地勾勒出充满形、神、影、色美感的山村早春拂晓图,没有任何修饰语,它就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也映衬出诗人此时心情的凄清落寞。,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10、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凫(f)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2-3 白话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工笔即(细节描写、光暗度的变化、色彩的渲染),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如张籍秋

11、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1、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

12、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的修辞方法。,答案: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

13、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2、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别具韵致。,(2)、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

14、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或或人来讽喻当朝或自喻。,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

15、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次句在画面上突出了结绮、临春两座凌空高楼(还应包括另一座“望仙阁”在内,(4)、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

16、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隐喻岁月如梦,往事如烟,抱负、理想终于幻灭。望帝典故以自比,说自己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一切伤时忧世之感和身世沉沦之痛,都只能托之于那哀怨缠绵的诗歌。,用典有用事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作者借赞扬历史上的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