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讲解部分)素材(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82994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讲解部分)素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讲解部分)素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讲解部分)素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讲解部分)素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讲解部分)素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讲解部分)素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讲解部分)素材(pdf)(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年中考 年模拟 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知识结构 物质的检验、 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检验:根据某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定性分析它的组成被检验的物质是单一的根据物质的特征 用化学方法检验若是离子化合物必须检验出它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如检验敞口放置的 是否变质 既要检验是否有 又要检验是否有 注意不需要检验 .物质的鉴别:物质有多个每个都是纯净物或单一溶质(如几种白色粉末几种待测溶液等)利用物质的不 同特性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它们一一区别开来 原则是先 物理方法 再 化学方法 先简单后复杂 .物质的推断:根据已知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运用物质特性进行分析通过推理判断被检验的样品组成 .物质的分离和

2、提纯:分离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开来物质的提纯是通过恰当的方 法把混合物中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得到相对纯净的物质 考点清单 考点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一、物质的检验 .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 物理方法:依据物理性质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化学方法:分别取出少量待检验物质(一般为溶液)加入少量试 剂充分反应观察反应现象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检验 ()含蛋白质物质的检验:用火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淀粉的检验:加入碘水能使碘水变蓝 ()真假黄金的鉴别:假黄金一般是 合金鉴别方 法是: 用火烧不变色的是真黄金变黑的是假黄金 放入酸中无现象的是真黄金

3、有气泡冒出的是假黄金 放入 溶液中无现象的是真黄金有红色固体析出 的是假黄金 例 ( 甘肃兰州 分)在下列各项“家庭小实 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品尝 厨房中鉴别白糖和食盐 .观察 鉴别黄铜和黄金 .闻气味 鉴别酒精与白醋 .点燃 鉴别羊毛和涤纶 解析 白糖有甜味食盐有咸味厨房中可以通过品尝来 鉴别 正确黄铜和黄金都是黄色的观察颜色不能鉴别 错 误酒精有酒香味白醋有酸味闻气味能鉴别 正确羊毛灼 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用点 燃法可以鉴别 正确 答案 .常见气体的检验 详见专题十三考点清单考点 例 下列实验方法错误 的是 ( ) .用稀硝酸除去 中混有的 .用

4、带火星的木条区别空气和 .用水区分 和 两种固体 .用湿润的石蕊试纸区别 和 解析 用稀硝酸除去 中的碳酸钠会引入新的杂质 项错误带火星木条在 中复燃在空气中不能复燃 项正确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溶于 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项正确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 变红 不能 项方法正确 答案 .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检验方法实验现象 (酸)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 用 试纸测其 小于 (试纸变红) 加入少量锌粒有气泡产生 (碱)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用 试纸测其 大于 (试纸变蓝) 滴加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滴加 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无

5、色无 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滴入 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滴入稀盐酸酸化再滴入 溶液 酸化无现象加入 溶 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续表 离子检验方法实验现象 加入强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试纸变蓝 (黄色) 滴加强碱溶液(如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蓝色) 插入铁丝(片) 铁丝( 片) 表面 附有红 色 固体 滴入强碱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例 ( 广东佛山 分)只用石蕊试液就能将下列 各组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 . . . . 解析 氯化钠和硝酸钠的溶液都显中性都不能使石蕊 试液变色故 不能鉴别氢氧化

6、钠溶液显碱性硫酸溶液显酸 性硝酸钾溶液显中性能使石蕊试液分别显蓝色、红色和不变 色现象不同故 可以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都显中 性都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故 不能鉴别硫酸铜溶液显蓝色 硫酸钠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硫酸溶液显酸性 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现象不同故 可以鉴别 答案 二、物质的鉴别 .常用的物理方法 ()观察法:主要是通过观察被鉴别物质的状态、颜色等进 行的一种方法如相同浓度的氯化铁溶液和氯化亚铁溶液的 鉴别 ()嗅味法:主要是通过判断有挥发性气体物质的不同气味 来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如氨气和氢气的鉴别 ()水溶法:主要是通过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来鉴别 物质的一种方法如碳酸钠

7、与碳酸钙粉末的鉴别 例 ( 福建福州 分)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 或试剂错误的是( )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纯铝和硬铝 比较硬度 .碳酸钠和氯化钠 稀盐酸 .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点燃闻气味 解析 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观察颜色不能 鉴别 错误硬铝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比较硬度可以鉴别 正确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氯化钠与稀盐酸不反 应可以鉴别 正确点燃时羊毛纤维有烧焦羽毛气味合成 纤维没有此气味可以鉴别 正确 答案 .常用的化学方法 见考点 中常见离子的检验常见气体的检验见专题十三 考点清单考点 .鉴别题的类型 酸、碱、盐的鉴别是初中化学物质检验的核心内容鉴别方法有 多种要分清鉴

8、别类型掌握解题规律才能解答好此类试题 .一剂鉴别(限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 ()原理:选择一种试剂分别加入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 不同的现象 ()方法: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热效 应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等可用“水”来鉴别如 、 、 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来 鉴别如 、 鉴别一组溶液 .若溶液中有酸可选用 等可溶性碳酸盐溶液来 鉴别如 、()、 .若溶液中有碳酸盐时可从酸入手有含 的化合物 时选用盐酸如 、有含 的化合物时选 用硫酸如 、 . 若 阴 离 子 相 同 而 阳 离 子 不 同 可 用 强 碱 、 ()溶液来鉴别如 、 .可根据不共存离子选出

9、阴、阳离子再组合试剂来鉴别 如()、可用 ()溶液来鉴 别、可用 溶液来鉴别 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 时可选用强酸来鉴别如 粉、 粉、 可用稀盐酸鉴别 .无剂鉴别(不用任何其他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鉴别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特征现象法: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等)不同通 过感观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剩 余物质连环鉴别出 如鉴别 、 四种 溶液观察发现只有 溶液为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我们就 以 溶液为已知试剂来鉴别本组其他三种物质鉴别顺序 为: ()两两混合法:当无法通过物理性质入手时可采用两两 混合的方法若能各自产生不同现象即可加以区别 如鉴别 组

10、溶液 、 和 组溶液 、 、 时用两两混合反应的方法分析通常采用列表的 方法统计现象见下表: 组: 组: (注:表中“”表示产生气体“”表示产生沉淀“”表 示不反应或反应无明显现象) 年中考 年模拟 通过表中的信息可得出 组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可得到四 种不同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可进行组内鉴别 组中溶液若不 另加试剂不可鉴别 ()借助产物法:若用以上两种方法还不能将组内的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物质鉴别开来可借用相关反应产物和酸反应加以 鉴别(组内物质一般含有酸) 如鉴别 、 四种溶液时盐酸和 溶液的鉴别是利用 与 的 反应产物 ()来实现的能使沉淀溶解的是盐酸不能使 沉淀溶解的是 溶液 .不限制试剂鉴别

11、一组物质的方法:鉴别组内物质的方法可 以有多种最好选最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 .逐一检出一种溶液中的不同阴离子的方法:若某一溶液 中含有 、 、 、将它们逐一检出的顺序是 、 、 、 所用的试剂分别是酚酞试液、硝酸、硝酸钡溶液、 硝酸银溶液 例 ( 广西南宁 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需 要加入其他试剂才能鉴别出来的是( ) . . . . () 解析 项氯化铁溶液呈黄色剩下三种溶液中能和氯化 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能使红褐色沉淀溶解的是盐 酸则另一种物质是氯化钠 项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现象为: “”代表无现象或不反应“”表示产生沉淀“”表示 产生气体则可鉴别 项将 中溶液两两混合现象为: () () 则可鉴别 答案 考点 物质的推断 .解题思路 原理分析 明显条件 隐含条件 抓关键 (突破口) 物质特征 现象特征 反应特征 推断 顺 逆 论 筛 推 推 证 选 结论验证 .物质推断题破题关键是找“题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