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编 教材知识梳理 第9单元 溶液 第1讲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82847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宾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编 教材知识梳理 第9单元 溶液 第1讲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宜宾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编 教材知识梳理 第9单元 溶液 第1讲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宜宾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编 教材知识梳理 第9单元 溶液 第1讲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宜宾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编 教材知识梳理 第9单元 溶液 第1讲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宜宾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编 教材知识梳理 第9单元 溶液 第1讲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宾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编 教材知识梳理 第9单元 溶液 第1讲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编 教材知识梳理 第9单元 溶液 第1讲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溶液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近五年宜宾中考考情分析2019年中考预测年份考点题型题号分值预计2019年溶解度曲线的有关应用,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晶的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仍然是考查的热点2018溶解度、饱和与不饱和的转化、根据溶解度计算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择题522017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选择题、计算题10、172、102016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选择题、计算题10、172、102015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

2、的综合计算选择题、计算题9、172、102014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选择题、计算题9、172、10第1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知识梳理溶液的形成1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均一_的、_稳定_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注意: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等纯净物也不是溶液。(2)组成:溶液是由_溶质_和_溶剂_组成的。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溶剂:_能溶解其他物质_的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_汽油_、酒精也可以作溶剂。注意:如果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

3、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Cu2的溶液颜色为蓝色,Fe3的溶液颜色为黄色,Fe2的溶液颜色为浅绿色。(3)特征:_均一_性和_稳定_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不会出现分层现象。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溶于水后放出热量,使溶液_温度升高_的有:NaOH、浓硫酸;溶于水后吸收热量,使溶液_温度降低_的有:NH4NO3;大多数物质溶于水温度没有较大的变化。3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征是_不稳定_,长期放置易分层。(2)乳化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

4、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_不再分层_,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方法指导溶解和乳化的区别:溶解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到液体中,而乳化是将大油珠变成小液滴。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_一定温度下_,向_一定量溶剂里_加入某种溶质;当_溶质不能继续溶解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_,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饱和”和“不饱和”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才有确定的意义;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2互相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大部分固体物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少部分固体物质)3饱和、

5、不饱和与浓、稀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_浓溶液_,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_稀溶液_。但对同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要大。4结晶的方法(1)_蒸发溶剂法_:适合于_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_,如_NaCl_。(2)_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法)_:适合于_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_,如KNO3。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指在_一定温度下_,某固态物质在_100_g_溶剂里达到_饱和_状态时所溶解的_质量_。四要素:“_一定温度_”、“_100_g溶剂_”、“_达到饱和状态_”、“_单位为_g_”。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_溶质和溶

6、剂的种类及性质、温度_。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压强为_101_kPa_和_一定温度_时,在_1体积水_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_体积_。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及性质、温度、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减小_,随压强的增大而_增大_。2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内容表示意义点曲线上的点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两曲线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趋

7、势面曲线以上的点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晶体曲线以下的点溶液为不饱和溶液(2)溶解度曲线的综合应用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判断如何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确定结晶的方法。考点讲练溶液及其特征例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C向20 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配制50 g 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解析】A.中植物油溶于水,形成的

8、是乳浊液;B.中溶液具有均一性,20%的溶液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然是20%;C.中饱和的蔗糖溶液仍然可以继续溶解其他溶质。所以正确的只有D。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C均一、稳定液体都是溶液D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例2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石灰石和稀盐酸镁和稀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和水生石灰和水硝酸铵和水ABCD【

9、解析】要使装置中的气球鼓起来,则瓶内的气体体积要变大,可以产生气体,两种固体与水接触后会溶解或反应放热,所以都能使气球膨胀起来,硝酸铵溶于水后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故符合题意的有。3图1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图2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浓硫酸_或_氢氧化钠固体_(填“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或“氯化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与转化例3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中溶液一定

10、是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中溶液的溶质质量【解析】中底部有剩余固体,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而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中溶解的蔗糖比中溶解的蔗糖多,所以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更大。4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520 时,在 100 g食盐溶液中,加入 5 g食盐,加入食盐后的溶液中,质量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A)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溶解度曲线的综合应用例4图中曲线a、

11、b、c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1)t1时,a、b、c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_。(2)m点表示在t3下,a溶液是_溶液,b溶液是_溶液,c溶液是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n点表示在t2时,_相同。(4)m点表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_(填“a”“b”或“c”)物质、_、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5)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6)在t3时,a、b、c分别在50 g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7)从a的热饱和溶液中提取a最好的方法是_;要从c溶液中提取c,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8)为了从混有少量c的a溶液中提取纯

12、净的a可采用的方法是_;为了从混有少量a的c溶液中提取纯净的c可采用的方法是_。(9)t2时,a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t2时,a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3时溶质质量分数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t2时,a、b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3时比较两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_。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1时比较两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_。(10)若c是KCl,则c溶液中的溶质粒子是_和_(填符号)。【解析】(9)减小(要析出晶体);不变(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液的质量都不变);相等(在t2时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

13、变);ba(a、b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1时,两者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所以ba)。62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甲_(填“甲”或“乙”)溶液。(2)图2中P点表示的意义是_30_时,M、N的溶解度相同_。(3)图2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N_(填“M”或“N”)。7请根据如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的物质是_C_(填字母)。(2)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_B_(填字母)。(3)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填序号)。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的浓度也相等。t2时,A、B、C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将t2的A、B、C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将t2的A、B、C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BAC。将t1的A、B、C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都不可能发生变化。将t1的A、B、C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单元过关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