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中国近现代史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82772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中国近现代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中国近现代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中国近现代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中国近现代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中国近现代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中国近现代史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宾市2019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卷(二)中国近现代史(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60分)第卷选择题(共20分)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了_的政治主张(B)A洋务派 B维新派C革命派 D马克思主义者2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就是在经济上的工业化,在政治上的民主化。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D)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31919

2、年五四运动爆发,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谱写了一曲激昂向上的青春乐章。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C)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废除二十一条”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九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A)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胜利C抗日战争胜利 D解放战争胜利5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3、(D)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6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宋庆龄:“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7“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更大的贡献在领导中国的经济建设上。”此观点重在强调邓小平(B)A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B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C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D文革后期促进国民经济恢复8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

4、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第一阶段中“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D)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9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对其阐述的基本内涵是(A)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B科技强军、科教兴国、人民富裕C科技强军、国家统一、人民团结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科教兴国10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

5、了这个任务,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位科学家是(A)A屠呦呦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3小题,11题13分,12题17分,13题10分,共40分。11(13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先进中国人为寻求救国道路,不断向西方学习。(1)以材料一中人物为代表,分别掀起了哪些向西方学习的重大运动?我们可以从其相似的结局中得到什么结论?(5分)答: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启示: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6、或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材料二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4分)答: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

7、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材料三1949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国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世界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3)材料三中“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答:事件: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2(17分)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

8、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胡适语评张謇(1)材料一中张謇创建的最大的近代民族工业叫什么?创办该企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胡适说张謇“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4分)答:大生纱厂。实业救国。随着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大生纱厂最终倒闭。材料二华商企业发展状况时间工厂数量创业资本金额工人人数1913年698330

9、824 000270 7171920年1 759500 620 000557 622(2)材料二中的具体数字表明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国内因素。(3分)答:历史现象:中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发展较快(一战期间出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国内因素: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三“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

10、伟大历史转折。”(3)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哪次会议上的决策?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意义。(4分)答:十一届三中全会。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材料四“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持何态度?2001年中国加入了什么组织最能体现这一态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综合材料四谈谈如何实现中国梦。(6分

11、)答:态度:积极参与。组织:中国加入WTO。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13(10分)组合题。书报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宣传新思想的主要阵地。读书、看报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一(1)关于上述书报,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图1报纸创办于公车上书后,主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图2原名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图3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图4报纸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以图2为阵地发起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什么?说出它的口号。如何评价这场运动?(6分)答:运动: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与科学。评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