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本类药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温或寒-其止咳平喘之理也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382442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9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效本类药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温或寒-其止咳平喘之理也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功效本类药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温或寒-其止咳平喘之理也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功效本类药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温或寒-其止咳平喘之理也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功效本类药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温或寒-其止咳平喘之理也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功效本类药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温或寒-其止咳平喘之理也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功效本类药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温或寒-其止咳平喘之理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效本类药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温或寒-其止咳平喘之理也(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止咳平喘药,杏仁 Xing Ren 微温 有小毒,治疗外感咳嗽:光杏仁、生半夏等份为末,外敷两足涌泉穴。(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1):45) 治疗小儿脓疱病:苦杏仁,烧炭,研末,加香油调成稀糊状敷患处。(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0;(3):66),紫苏子 Zi Su Zi 温,杏仁与苏子相鉴别: 杏仁与苏子皆性温,质润多脂,均能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都可用治肺气上逆之咳嗽气喘,以及肠燥便秘等证。不同之处在于: 杏仁 苦降性温,止咳平喘的力量强,随证配伍,用于多种咳嗽证,为止咳平喘之要药。同时,取其宣降肺气之功,也可用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或暑温挟湿,午后身热,胸闷不饥,头痛身重等症。 苏

2、 子 辛温,作用偏于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主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胸膈满闷。,百部 Bai Bu 微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百部20g,水煎2次得汁60ml,日分3次服,可加少许白糖或蜂蜜矫味。(陕西中医1986;(10):439) 治疗酒皶鼻:将百部浸于95%酒精中57天,制成50%百部酊。外搽患处,日23次,1日1疗程。(中医杂志1981;(4):273),紫菀 Zi Wan 微温,治疗百日咳:紫菀9g,百部9g,白附子5g,白僵蚕5g,川芎5g,乳香5g,胆南星3g,代赭石10g。水煎服,10天为1疗程。 治疗肺炎:紫菀9g,百部9g,桔梗9g,白前9g,陈皮3g,甘草3g,荆芥4.5g。水

3、煎服,日1剂。(实用医学杂志1987;3(6):16) 治疗尿潴留:紫菀3060g,黄芪2060g,白术1520g,升麻36g,肉桂36g,车前子1015g。水煎服,日1剂。(陕西中医1985;6(4):166),款冬花 Kuan Dong Hua 温,百部、紫菀与款冬花相鉴别: 百部、紫菀与款冬花三者皆药性偏温,温润不燥,长于润肺下气,化痰止咳,对于咳嗽,无论是新久,外感内伤,寒热虚实,均可配伍使用,尤宜于肺虚久咳, 阴虚劳嗽,以及肺寒咳嗽。临床三者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同时,三者均宜蜜炙以增强润肺止咳的功效。不同之处在于: 百部、紫菀 长于止咳。 款冬花 则长于祛痰。 此外,百部又能灭虱杀虫,也可用治头虱、体虱、蛲虫病等。,枇杷叶 Pi Pa Ye 微寒,桑白皮 Sang Bai Pi 寒,治疗胸膜炎:桑白皮、黄芩、黄连、黑山栀、杏仁、贝母、半夏、苏子、生姜各10g。水煎服。(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第6期) 治疗急性气管炎:桑白皮、黄芩、杏仁、贝母、枇杷叶、桔梗各9g。水煎服。(中药新用手册第211页),*葶苈子 Ting Li Zi 大寒,*白果 Bai Guo 平 有毒 涩,*马兜铃 Ma Dou Ling 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