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论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3378733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斌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斌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斌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斌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斌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斌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斌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题目: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和发展 目 录前言: 51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现状52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72.1集装箱物流标准体系尚不健全72.2各种运输方式的集装箱物流标准不够协调72.2.1中国海运、公路和铁路集装箱本体标准不一致72.2.2集装箱标准与基础设施标准之间缺乏同步协调性72.2.3集装箱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72.3国内与国际的集装箱物流标准不够协调82.3.1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低82.3.2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衔接不够82.4集装箱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尚不够82.4.1标准化意识薄弱82.4.2体制性障碍突出82.4.3物

2、流标准的推广、执行上存在很大阻力93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问题的主要对策93.1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工作93.2继续完善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体系建设93.2.1制定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标准规范93.2.2推进集装箱管理信息的标准化,统一单证管理93.3大力促进各项集装箱物流标准问的协调103.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标准化机构的组织和协调作用103.5政府在标准化的推广工作上加强监督和政策支持10结束语:11致谢: 11参考文献11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仰芳庆春摘 要:本文在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针

3、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推动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产生积极作用。关键词: 国际物流 集装箱 物流标准化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全球化大生产、大流通、大贸易、大循环的经济格局逐步形成,物流标准化已经成为国际物流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作为保持国际物流过程各个环节整体性和协作性的核心,集装箱运输的物流标准化问题无疑是影响国际物流的运输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虽然在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方面采取了一定举措,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在标准化体系建设、各种运输方式标准化的衔接、国内和国际集装箱标准的协调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将严重影响我国

4、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效率。本文在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推动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提高运作效率产生积极作用。1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现状集装箱制造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数次大规模的中心转移历程,从欧美国家转移到了亚洲。近十年来,中国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全球集装箱制造中心,不仅在产量上占有全球90%以上的份额,而且箱型品种也已覆盖全系列的ISO集装箱,并且包括在一些发达国家使用的内陆集装箱;另一方面,根据国际上的的统计数据,我国也已经成为集装箱运输的大国。然

5、而,与我国作为集装箱制造大国和使用大国的地位相比,我们在集装箱标准制修订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ISO国际集装箱标准的制修订权仍然牢牢地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里(这里建议不提集装箱运输强国,因为我国的集装箱运输业并不弱),我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集装箱技术委员会(ISO/TC104)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则处于相对弱势。从集装箱物流标准标准化政策来看,1976年,我国成立了集装箱标准化联合工作组,1978年8月,完成了我国第一个集装箱规格尺寸的国家标准。随后成立了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相继出台了多项集装箱物流标准化方面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为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奠定

6、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国际集装箱标准化的法规政策包括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后发布的与集装箱物流标准化有关的国家法令,大约有5项;以国务院令发布的相关条例、办法和规定,大约有6项;交通部、铁道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部令、部文发布的专业法规,大约有16项。从我国现行集装箱物流标准的数量来看,自1978年以来,我国根据交通运输的具体情况,参照有关国际标准,陆续制定了一些集装箱的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行业专用标准。现行国家标准共计43个,其中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有14条,占现行集装箱标准的32.56;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有3条,占现行集装箱标准的6.98;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有4条,占现行集装箱标准的9.30;

7、已作废的标准有4条,占现行集装箱标准的9.30;其他有18条,占现行集装箱标准的41.86。中国目前在集装箱的基础标准和规范、箱体和部件标准、起吊和运输作业标准、其他标准方面与美、英、目这三个主要的集装箱贸易国家之间的差别并不大。从各种集装箱运输方式来看,我国目前海运的集装箱标准化与国际接轨的情况较好,但铁路和公路还差强人意。中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和海上集装箱货物贸易过程中都采用了统一的现行国际标准,通常采用20尺和40尺集装箱;公路国际集装箱运输目前只是在公路的集装箱运输工具和基础设施方面有一些相关的标准;铁路国际集装箱标准国际化程度较低,在19个国家标准中,只有4个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此外

8、铁路集装箱保有量中适合国际标准的20、40英尺集装箱只占35。集装箱的装卸搬运标准来看,中国在集装箱装卸搬运设备上施行了统一标准,集装箱机械工具的标准主要有18个,其中等同采用国际标准15个,良好的标准化工作使得同一型号的设备的部件都能互换使用。从集装箱管理信息标准来看,首先文件传送已经等同采用了相应的国际文件代码标准,统一的标准和能够相互转换兼容的标准使用率达到了90左右;此外绝大多数大型物流公司能够互相统一和整合EDI数据格式,从而在港口或国境站的信息系统中自动生成装船(车)清单、顺序表等,少数小规模公司尚没有采用统一的EDI标准,只能采用手工输入方式进行数据处理与传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

9、出,我国在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12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2.1集装箱物流标准体系尚不健全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集装箱通用标准、运输标准、装卸搬运标准以及信息标准等,但是集装箱物流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在一些领域仍存在空白,容易造成集装箱物流无效作业增多、物流速度降低、事故率增加等问题,从而导致集装箱物流服务质量降低、成本上升、管理难度加大等后果。中国在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体系方面还有如下问题:首先,中国集装箱管理信息标准化进展较慢,标准研究和制订跟不上集装箱发展需求,许多单位都建有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

10、长度都没有标准化,从而形成信息孤岛,严重影响集装箱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的运作;其次,海运集装箱物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但是仍缺乏集装箱堆场等基础设施的相应标准:公路方面,缺乏集装箱本体的相关标准:铁路与公路均缺少适应国际标准箱装卸的专用设备标准,降低了装卸速度和效率,容易造成标准集装箱及装卸机械的损坏,从而增加物流成本。2.2各种运输方式的集装箱物流标准不够协调2.2.1中国海运、公路和铁路集装箱本体标准不一致海运集装箱、铁路集装箱和公路集装箱的标准不统一,造成多式联运过程中多次拆装箱,使得作业量和运输量增大和货运成本增加,必然阻碍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此外,不标准的集装箱还可能导致在公路运输中,

11、发生超过车辆容许长度、重量、净空高度限制的问题。2.2.2集装箱标准与基础设施标准之间缺乏同步协调性虽然目前中国新颁布的集装箱标准大都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同时也初步具备了较完整的标准体系,但是在各种装卸搬运设施、运输装备、堆场设施相衔接的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突出表现在托盘、包装、信息技术等通用技术设备等标准上还比较欠缺。这无疑对提升装卸搬运设备的荷载率、运输工具的装载率、堆场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产生负面影响。2.2.3集装箱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集装箱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装卸和运输等各环节因缺乏统一的规范而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从而延缓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12、如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降低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而且国内托盘大多只在企业内部使用,并没有进入流通环节,导致多次人工搬运,效率低下,不能实现社会化周转。2.3国内与国际的集装箱物流标准不够协调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不仅要求实现国家内部的集装箱的物流标准化,也要求各国之间实现集装箱物流标准化。目前中国的集装箱物流标准在与国际相应标准衔接方面存在以下问题。2.3.1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低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中国的标准包括物流相关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较少考虑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因此,目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集装箱物流标准所占比例仍较低,这在铁路和公路集装箱本体

13、标准、装卸标准方面尤为突出。如铁路的1吨、10吨等小型集装箱均不是国际通用的集装箱;集装箱吊具(J623-2005)、集装箱导轨或紧固件问公差(CB 3326-1987)等国家标准目前也没有采用相应的国际标准。2.3.2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衔接不够在国际物流的背景下,制定与执行标准不能只考虑国内标准的统一,还要注意与其他国家的标准与惯例的衔接问题。例如,在国际物流实践中,中国的国家标准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技术条件(GBT 14783-1993)规定的起重机载重量等技术指标与其他国家相应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不一致,从而出现按中国国家标准装载的集装箱,在国外港口不能正常起吊的问题,从而增加额外的作

14、业环节。22.4集装箱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尚不够2.4.1标准化意识薄弱中国政府虽然重视集装箱物流标准的研究工作,积极建立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和制定相关标准,但是对标准普及的引导不够,没有积极对执行标准的相关企业提供优惠和鼓励性政策,使标准化多停留在制定层面。同时,中国制订出台的集装箱物流标准,大都属于推荐实行,不具备强制性,因此中国从事国际集装箱物流的企业主要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和评价标准化工作,对采用标准、尤其是国际标准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2.4.2体制性障碍突出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中国物流管理形成了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物流系统各分系统的标准往往由不同的政府部

15、门分别管理,且执行的是本行业内的标准,这对于整个物流系统各环节的配合和衔接十分不利。2.4.3物流标准的推广、执行上存在很大阻力由于物流市场发育不足、标准技术组织与行业协会没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加之企业的参与度不高,我国集装箱物流标准化进程的推广和执行上呈现出很大的阻力。在市场经济中,标准化参与和实施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标准的直接推动力来自于市场的需求。而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一直以来主要靠政府推进,无法直接体现出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在物流标准化进程当中的消极态度。33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问题的主要对策针对目前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为使我国国际贸易顺利、高效地开展,我们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3.1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国际集装箱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工作体制障碍是制约中国集装箱物流标准化进程的重要问题,其中部门分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国家标准化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但由于物流产业跨越了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大多数设在各个管理部门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而这些标准要达成统一,需要进行很多协调工作,衔接难度非常大。在2002年上海物流会议之后,在行业协会和技术监督部门的推动下,一些实质性的活动陆续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