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八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3378719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八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八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八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八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八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八(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八欢迎来到福建教育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信息网是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门户网站,提供福建中小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考试培训、笔面试辅导、资料下载、公益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信息。小编推荐公告信息|资料辅导|历年真题|每日一练(下载后按住ctrl点击查看)一、单项选择题1.( )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A.结构游戏B.角色游戏C.“娃娃家”D.“白雪公主”2.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A.图上有些什么呢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

2、事呢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3.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A.生理的需要B.情绪表达性需要C.自我调节性需要D.社会性需要4.“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5.孩子能区别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就说明他已经( )。A.形成了性别角色习惯B.具有了性别概念C.产生了性别行为D.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6.儿童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是( )。A.探究性注意B.定向性注意C.选择性注意D.状态性注意7.亲子关系是一种( )。A.血缘关系B.心理关系C.情

3、感关系D.家庭关系8.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易辨别的是( )。A.长方形B.三角形C.梯形D.半圆形9.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A.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10.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游戏被称为( )。A.规则游戏B.结构游戏C.角色游戏D.表演游戏11.儿童的语言最初是( )。A.连贯式的B.对话式的C.复合式的D.独自式的1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A.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B.对幼儿进行适宜的艺术陶冶C.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D.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13.对于03个月的婴儿

4、,应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 )。A.手工、绘画材料B.用手穿的大木珠C.色彩鲜明的小球D.不倒翁、拨浪鼓14.关于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论述,不正确的有( )。A.幼儿园社会教育就是品德教育在幼儿园中的体现B.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所需要的C.幼儿社会性教育应该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D.幼儿园社会教育要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进行15.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特点是(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B.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16.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人园工作的重点是( )。A.提醒幼儿尽早进入学习状态B.与家

5、长交流,沟通情感C.检查孩子的身心状况D.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17.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 )。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C.就声音音调来讲,新生儿趋向低音调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18.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D.选择性注意19.下列各项表述,( )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20.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

6、的是( )。A.筛选、排队B.教师反思性成长C.提高保教质量D.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二、简答题1.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2.什么叫发展适宜性原则?如何具体体现这一原则?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4.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有哪些表现?5.联系实际谈谈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6.请论述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如何创设活动的环境。三、材料分析题有一名实习生在幼儿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幼儿XX水平测验”,他设计了两个题目:I,设A大于B,B大于C,请小朋友说说A和C哪一个大?,小王同学比小李同学高,小李同学比小张同学高,请问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谁高?他选用“随机取样

7、”方式在大班选用了题目I,在中班使用了题目。可出乎意料,他发现中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高于大班。他满意地把这个新发现告诉老师,老师说他可能弄错了。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哪个方面?2.老师为什么说他可能弄错了,请你给他指出来。四、活动设计题围绕蔬菜营养多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活动方案。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中公教育解析】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2.B【中公教育解析】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是把注意引到了小松鼠这一具体事物上。3.D【中公教育解析】喜欢成人的接触等反映了儿童的社会性需要。4.

8、D【中公教育解析】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是依从性的,容易受外界影响。5.B【中公教育解析】能区别男女,说明幼儿具备了性别概念。6.C【中公教育解析】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7.A【中公教育解析】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8.D【中公教育解析】很小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不同的形状。研究表明,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有程度上的差异,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一正方形一半圆形一长方形一三角形一八边形一五边形一梯形一菱形。9.B【中公教育解析】1923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创立了“活教育”理论。10.A【中公教育解析

9、】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11.B【中公教育解析】儿童的语言最初的是对话式的。12.C【中公教育解析】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不是托儿所的保教任务。13.C【中公教育解析】对于0-3个月的婴儿,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应为色彩鲜明的小球。14.A【中公教育解析】幼儿园社会教育就是品德教育在幼儿园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15.A【中公教育解析】原始的情绪与生理需要有密切关系。16.C【中公教育解析】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人园工作的重点是检查孩子的身心状况。17.D【中公教育解析】新生儿喜欢听人说话,尤其喜欢听自己母亲的声音,他们还喜欢听高调的声音。新

10、生儿不喜欢听嘈杂的声音。18.B【中公教育解析】不由自主的注意是无意注意。19.B【中公教育解析】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表现的是幼儿的言语能力,不能说明语音意识的产生。20.D【中公教育解析】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二、简答题1.【答案要点】(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幼儿教育具有社会属性。教育是要把人类历史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播到下一代,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同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来规定培养新一代人的方向。这些阶层所制定的教育任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全面促进幼儿

11、素质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必须协调发展。这种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既是连续的,又是阶段性的。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的教育要求,都不会达到发展潜能的目的。(3)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呈金字塔型,由上至下分别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结合教育目的,符合社会的要求。2.【答案要点】(1)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此项原

12、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2)从年龄的一般特征来看,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的特点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相应的发展环境。比如: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提供合适的教学器具;开展有层次的游戏。同时,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为不同的幼儿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另外,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和语的,并且是安全的和多样的。3.【答案要点】(1)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心理素质;(2)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3)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4)尊重幼儿人格,不要妄下结论;(5)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

13、教育影响。4.【答案要点】(1)目的性增强;(2)持续性延长;(3)细致性增加;(4)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5.【答案要点】3-4岁处于幼儿期的初期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小班年龄。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1)生活范围扩大。幼儿3岁以后,开始进入幼儿园。新的环境对幼儿最大的影响是: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有老师、更多同伴的新环境。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幼儿心理上的许多变化,使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2)认识依靠行动。这一阶段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34岁幼儿的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想好了再做。34岁的孩子在听别人说话或自己说话时,

14、也往往离不开具体动作,他们的注意也与动作联系在一起。(3)情绪作用大。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一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常常为小事哭起来。这时期幼儿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周围人感染。(4)爱模仿。3一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幼儿还常常模仿老师,对老师说话的声调、坐的姿势等都会模仿,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6.【答案要点】人的思维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幼儿的思维发展更是如此。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现实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发展

15、幼儿的思维。(1)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幼儿的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括不准确,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概括的外延不适当,往往过宽或过窄。幼儿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2)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思维总是由于出现问题而产生。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的活动能否成为幼儿的问题情境,这与问题情境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果问题很容易,幼儿不假思索就能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活动。因此,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