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3377096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学心理学试题 2010-05-27 20:13 瑾瑜迪 | 分类: | 浏览1197次 自考课程代码:0211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 ( )。 A.华生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冯特 2.( )主张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反对构造主义的观点,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A.机能主义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3.病人住院,不得不和他所熟悉的或心爱的环境

2、和人分离,包括配偶、子女、亲朋、同事、家庭和单位等,便会产生分离感而伴随情绪反应。这种焦虑称为 ( )。 A.期待性焦虑 B.分离性焦虑 C.阉割性焦虑 D.分割性焦虑 4.中国古代文献中出现心理一词应首推( )在他的一诗中“养色含精气,粲然有心理。” A.李白 B.陶渊明 C.杜甫 D.王夫子 5.( )是心理活动的趋势,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后类似问题时的心理活动趋势或(倾向性)。 A.功能固着 B.定势 C.迁移 D.知觉趋势 6.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能力叫做意志的( )。 A.自制力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觉性 7.根据叶克斯-杜德生法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3、。 A.简单的工作受压力而提高效率 B.复杂的工作易受压力的影响 C.复杂的工作受压力而降低效率 D.复杂的工作受压力而提高效率 8.能力层次结构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的。 A.阜南 B.斯皮尔曼 C.吉尔福德 D.塞斯顿 9.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称为( )。 A.信度 B.常模 C.效度 D.标准化 10.( )是指个体维持生存的能力以及对周围环境和社会所提出的满足程度。 A.自理能力 B.社会化 C.生活经验 D.适应行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人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_、_和美感。 2.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5个层次,从最低层次的_需要,

4、到最高层次_的需要。 3.健康和疾病是人体生命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_,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从_的过程,而且健康水平还有不同的等级水平。 4.胎教的理论基础是依据_和_的研究。 5.对评估者的要求包括_和_两个方面。此外还包括社会、人文方面的知识、医学知识、经验积累等。 6.调查法包括_调查和_调查。 7.尽管不同的定义在表述方面不尽一致,但都强调了人格概念应具有的要点或特征。即:_、稳定性、_、社会性和倾向性。 8.心理学家研究心理健康与否常常从_、_和文化学角度等几个方面观察。 9.优生学是研究改善物种遗传素质,特别是通过_和改善人类_的科学。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回顾研究

5、 2.心理护理 3.期待性焦虑 4.个案法 5.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6.感觉的相互作用 四、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脑的主要机能结构是哪些? 2.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区别如何? 3.布里奇斯研究的儿童在头两年内情绪如何分化的?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及标志。 2.心理护理的程序如何? 网友采纳 2010-05-29 11:44 1 B 2 B 3 B 4 B 5 A 6 A 7 A 8 A 9 A 10 B 填空题:道德感 理智感 生理 自我实现 专业知识 心理素质 历史 现状 正体性 独特性 病理学角度 统计学角度 文化学角度 社会控制 配偶生殖

6、名词解释: 1.回顾性研究又叫对照研究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可能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病因假说的目的. 2.心理护理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通过以护士为主的医务人员的言语、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等影响和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以发挥医疗

7、护理的最佳效果。 3.期待性焦虑是指担心即将发生的事件会出现最坏的结局,时刻等待不幸的到来所表现出的消极心态。 期待性焦虑的情景性与经常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的某些活动相关。在从事这些活动之前,由于存在着挫折感,主观上就会认定这些活动可怕并构成威胁,从而引起紧张不安、担忧害怕的期待性焦虑。例如考试屡屡受挫的学生,在考试前夕甚至离考试还有相当一段时间,就会显得紧张、焦躁、害怕,时时处于恐惧状态之中,致使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进行正常的迎考复习。但从事这些活动为期遥远,则不会出现相关的期待性焦虑。这些活动发生以后,时过境迁,期待性焦虑也会烟消云散。

8、而在其他各种活动中,则不会出现期待性焦虑。 4.个案法是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以便研究其行为变化的方法。 5.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各种动作不能协调进行,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等疾病。 6.感觉的相互作用一般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也可以在几种感觉同时产生时发生,也可以在先后几种感觉中产生影响。一般的变化规律是: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对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刺激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这种感受性。如,轻微的音乐

9、声可提高视觉的感受性,强烈的噪音可以引起对光的感受性降低。 简述题 1.脑:人类的脑是由约140亿个脑细胞构成的重约1400克的海绵状神经组织。在构造上,按部位的不同分为前脑、中脑和后脑三大部分,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后脑位居脑的后下部,其中包括三部分。 (1)延脑,位于脊髓的上端,与脊髓相连,呈细管状,大如手指。延脑的主要功能在于控制呼吸、心跳、吞咽及消化,稍受损伤即危及生命。(2)脑桥,位于延脑之上,是由神经纤维构成的较延脑为肥大的管状体。脑桥连接延脑与中脑,如果受损可能使睡眠失常。 (3)小脑,位于脑桥之后,形似两个相连的皱纹半球,其功能主要是控制身体的运动与平衡。如果小脑受损,即丧失身体

10、自由活动的能力。 中脑位于脑桥之上,恰好处在整个脑的中间。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在中脑的中心有一个网状的神经组织,称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意识状态。网状结构的作用扩及脑桥、中脑和前脑。中脑与后脑的脑桥和延脑合在一起,称为脑干。脑干是生命中枢。 前脑是脑的最复杂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前脑主要包括五部分。 (1)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平均厚度为2.53.0毫米,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上面布满了下凹的沟和凸出的回。分隔左右两半球的深沟称为纵裂。纵裂底部由胼胝体相连。大脑半球外侧面,由顶端起与纵裂垂直的沟称为中央沟。在半球外侧面,由

11、前下方向后上方斜行的沟称为外侧裂。半球内侧面的后部有顶枕裂。中央沟之前为额叶。中央沟后方、顶枕裂前方、外侧裂上方为顶叶。外侧裂下方为颞叶。顶侧裂后方为枕叶。胼胝体周围为边缘叶。每叶都包含很多回。在中央沟的前方有中央前回,后方有中央后回。大脑半球深部是基底神经节,主要包括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为纹状体。其机能主要是调节肌肉的张力来协调运动。 (2)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是位于胼胝体之下包括多种神经组织的复杂神经系统。边缘系统的构造与功能尚不能十分确定,在范围上除包括部分丘脑和下丘脑之外,还包括海马和杏仁核等。海马的功能与学习、记忆有关,杏仁核的功能与动机、情绪有关。 (3)丘脑是卵形的神经组织,其位置

12、在胼胝体的下方,具有转运站的功能。从脊髓传来的神经冲动,都先中止于丘脑,然后再由丘脑分别传送至大脑皮质的相关区域。如丘脑受损,将使感觉扭曲,无法正确了解周围的世界。 (4)下丘脑位于丘脑之下,其体积虽比丘脑小,但功能比丘脑复杂。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控制中心。它直接与大脑皮质的各区相连,又与主控内分泌系统的脑垂体连接。下丘脑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并与饥、渴、性等生理性动机及情绪有关。如下丘脑受损,将使个体的饮食习惯与排泄功能受到影响。 (5)脑垂体位于下丘脑之下,其大小如豌豆,在部位上虽属于前脑,但在功能上则属于内分泌系统中最主要的分泌腺之一。此外,胼胝体连接

13、大脑两半球,使两半球的神经网络得以彼此沟通。 2.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

14、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3.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到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三种情绪;到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16个月出现嫉妒情绪,到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

15、忌。直到2岁左右,儿童显示出大部分成人的复杂情绪。 论述题 1.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有三个方面 遗传潜能:遗传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气质类型较多地决定于素质。智力的某些方面与人的生物学因素关系密切。但是单纯的遗传因素仅预示存在着一种潜能。后天的学习、经验以及发展条件等是潜能得以显现的必要条件 所谓共同经验指不同个体处于相同的文化背景中所接受的某些共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这种文化背景包括文化圈、亚文化群和角色规范等。 独特的经验:每个人都是以独特的方式对环境的要求作出反应。先天的生物学差异以及后天的家庭出身、生活条件、与周围各种人的交往和某些特殊经历都会对人格形成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总之,人格的形成是多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