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75996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3:大题,32小题,总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准考证号相应的数字用2B铅笔涂黑.3.答选择判断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砖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判断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6

2、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1.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A.崇尚节俭 B.重视农业 C.整顿吏治 D.生活奢侈2.“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3.“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4.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材料中的他

3、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5.他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井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他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6.与以下示意图中相关的史实是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7.穿越是指某人从所在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物理学上也称为“时间旅行”或“时空旅行”。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盛唐时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瓷器商店中看到越窑的青瓷 B.在“瓦肆”里听说书C.在长安大街上遇见外国商人. D.在长安城东市贩卖货物8.中国是世界陶瓷大国,唐朝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工艺珍品是A.

4、B. C. D.9.“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A.唐蕃和亲的意义 B.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C.宋夏议和的影响 D.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10.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有一位诗人的诗歌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这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11.比较唐与日本的铜钱,分析它们铸的时 间,不能得出以下的结论的一项是 A.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并在日本流通 B.开始铸铜钱的时间日本晚于唐朝 C.是日本吸取唐朝文化的表现之一 D.日本铜钱是仿照唐朝铜钱铸造的13.下图是七年级(9)班为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收集

5、的资料,由此判断此主题是 图一玄奘西行图 图二鉴真东渡图 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拓 B.唐朝民族交往频繁 C.唐朝商业贸易的繁荣 D.唐朝中外文化交流13.下面说法最符合隋唐特点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中华帝国的衰落 D.中华民族的大融合14.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与此相关的是宋朝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15.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擅渊之盟的是 A. B. C. D.16.明

6、朝人文征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岳飞抗金取得了完全胜利 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广泛同情 A. B. C. D.17.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不能为作者提供论据的是 A.生产领域出现了新型的生产关系 B.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C.“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D.出现了纸币交子18.宋朝时期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

7、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这表明 A.重用洋人崇洋媚外 B.采取奖励与外通商,给予外商优惠待遇 C.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D.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交流贸易及其管理19.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展现了蒙古草原的雄浑壮阔,唱出了蒙古人的情怀。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忽必烈 B.成吉思汗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20.元朝时期管辖今天的北京的行政机构是 A.宣政院B.北庭都护府 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21.右图中画圈处隶属于哪一机构管辖 A.宣政院 B.北庭都护府 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22.西藏正式成为我国

8、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郾城大捷 陈桥兵变 蒙古统一 北宋灭亡 A. B. C. D.24.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25.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 A.苏轼 B.汤显祖 C.马致远 D.关汉卿26.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忘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

9、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的叙述正确的是 北宋时,毕异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中国的指南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 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和推广的生产工具中,用于耕作的工具 和灌溉的工具 。28.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

10、在主要港口设立 (机构)加以管理。29.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在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见证了1271年蒙古政权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此的是 。三、材料解析和问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11、肤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肤如父母。”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为避免“覆舟”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写出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并指出科举制在唐朝当时人们普遍推崇什么科目的考试?(2分)(3)材料三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举出一例唐太宗统治时期体 现这一政策的史实。(2分)31.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己呈现相当繁荣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 材料三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2、 宋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哪句话最能反映开封城的发达?“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反映的是临安城哪方面的繁荣景象?(2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分)(3)材料三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变化有何联系?(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 材料二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朝疆域有何特点?为此元政府采取什么重大措施来加强有效管理? (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元朝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此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叫什么?(2分) (3)据两则材料概括指出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