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75771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惠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惠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惠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惠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惠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 说明:全卷共4页,答题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另设有附加题10分。答题内容一律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写在本试题上的不计分。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分)(2)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分)(3)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2分)(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阐明了论语中 , 的深刻含义。(2分)(5)把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默写完整。(4分) ,

2、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这也真够hu j( ),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 d q su( ),终不愿意。(3)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n ning( )。(4)这是荒园,rn j hn zh(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释放社会正能量有利于充分展现人们自信、豁达、乐观、进取等优良品质。B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将中菲南海争议同二战历史相提并论,令人匪夷所思。C开展读书活动能有效地增强青少年憧憬中国梦、建设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D我国各界人士强烈谴责5月22日发生在

3、新疆乌鲁木齐的危言耸听的暴恐袭击事件。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诈骗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湄江河畔,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C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D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排比。(4分)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 , ; , 。二、阅读(46分) 阅读下面几个文段,按要求答题。(一)狼(10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4、。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顾野有麦场( ) (2)止露尻尾( ) (3)狼亦黠矣(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

5、)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C. 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二)(9分)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

6、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贷粟(s):借粮。 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 鲋(f)鱼:鲫鱼。 波臣:海神的臣子。 激:引(水)。 常与:经常在一起的,这里指水。 无所处:没有地方安身。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庄周忿然作色/其人舍然大喜 B故往贷粟于监河侯/两狼之并驱如故C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顾野有麦场 D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得一人之使10请用三条“/

7、”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诺 我 将 得 邑 金 将 贷 子 三 百 可 乎?11庄子借此故事要表达什么意思?你能说出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吗?(3分)(三)(10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

8、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12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3分)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13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

9、的写法。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14本段文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对比的双方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四)名人墙(17分)王伟华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

10、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哥走了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

11、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地翻。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身体不大好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

12、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大爷好啊。大爷爷好。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

13、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呵,你以为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二十万?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账。(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15根据文意,用简洁担当语言补充故事情节。(4分)哥找第筹资修桥,弟 哥 ,桥修成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

14、归弟 ,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16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17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4分)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18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5分)三、写作(5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请以“那一天,我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成功、后悔、感动、哭、笑”等,再写作文。紧扣题目,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四、附加题(10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