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75596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怪诞(dn)蜷伏(jun)蹒跚(pn)B.嗔怪(chn)亢奋(kn)睥睨(b)C.感喟(wi)禁锢(g)虐待(n)D.绦带(to)榛子(zhn)惊愕()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孤苦伶仃普天同庆迫不急待B.大相径廷恋恋不舍张牙舞爪C.神彩奕奕直截了当恍然大悟D.戛然而止盛气凌人不计其数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B.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李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部反映校园生活的话

2、剧。C.他是一个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这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D.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再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郑振铎的猫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B.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的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C.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D.蒲松龄(16401715),明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世称聊斋先生。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B.忽然看见

3、前方有一只大鸟,在离地相当远的空中缓缓而飞。C.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D.落日的余晖照在它巨大的翅膀底部,就像夜空因为星星而发光一般。 6.综合性学习。纪录片是指选择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经过整理、剪辑、加工而成的影视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纪录片,某校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提取能反映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的主要信息。【材料一】【材料二】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了美丽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等多部电视纪录片,涉及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现实等题材。近几年,我国每年拍摄的电影纪录片仅有20部左右,这与电影

4、故事片每年数百部的产量相比还很不协调。(2)舌尖上的中国是国产优秀纪录片的代表。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探究该片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食材、主食、烹饪等多个主题,生动地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东西南北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每一集都采用了新颖的剪辑方式,破天荒地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域的变化进行了组合和嫁接;同时使用了最新技术设备,以“微距摄影”的方式让观众体验到食材的神秘转化过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片中找到情感寄托,产生精神共鸣。(3)活动结束后,校刊记者要为此次活动写一篇新闻稿,标题为走近中国纪录片。请你帮他拟一个能表

5、明中学生“走近中国纪录片”意义的副标题。(不超过15字)二、阅读理解。(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7.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其一犬坐于前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恐前后受其敌()(2)屠自后断其股()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10.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1.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枯竹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青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

7、,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鸣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群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

8、,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者,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者,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它是苏轼,“”。它是郑板桥,“”。枯竹,仿佛是走

9、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12.这篇散文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13.从全文看,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第段运用了的顺序,作用: 。14.下面的诗句是从第段中抽取出来的,依据文意,在下面横线处选择还原,只填序号。选项: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B.雪压不倒,风吹不折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还原:它是王维,“”。它是苏轼,“”。它是郑板桥,“”。15.根据要求,品析下面的句子。(1)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从修辞的角度简要品析)(2)枯竹,仿佛是走

10、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请结合第段,说说句中“更高远的生命” 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的)16.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我选择(填序号),理由: 。三、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爱,它陪伴我们一起走过最美好的岁月。读书、听音乐、旅游是我们的最爱;春风、白云、冬雪也是我们的最爱,它与我们同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请将题目,我的最

11、爱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600字以上。单 元 测 评一、1.答案:D解析:A项中,“蜷”应读qun。B项中,“睥”应读“p”。C项中,“喟”应为读“ku”。2.答案:D解析:A项中,“急”应为“及”。B项中,“廷”应为“庭”。C项中,“彩”应为“采”。3.答案:B解析:B项中,“逢场作戏”原指卖艺的人遇到合适的演出场地,就开场表演,后来指遇到机会,偶然玩玩,凑凑热闹。用在此句语境中不合适。4.答案:D解析:D项中,蒲松龄为清代文学家。5.B6.(1)示例:近年来中国纪录片首播时长和总投资都逐年递增,先后推出多部纪录片精品,但与故事片

12、的产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纪录片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2)示例:精心选择主题。独有的饮食文化展示。剪辑方式新颖,技术设备先进。情感传递性强。文化认同感强。(3)示例:感受中国文化。二、(一)7.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按其意义或音节进行划分,最后选出正确答案。8.答案:(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2)大腿。9.答案:骨头已经扔光了,可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解析: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将词语的意思翻译准确。10.答案: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

13、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大腿并杀死了它。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屠户的心理活动和行动前后发生变化的语句,据此回答即可。11.答案:狼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对待这样的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解析:解答第一问要联系描写狼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据此进行归纳探究。本文的主旨要联系全文内容分析,理解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把握作者的观点或态度。(二)12.答案:枯竹对枯竹的喜爱与赞美解析:分析题目和行文可知,“枯竹”是贯串全文的线索。第至

14、段文字优美,充满了作者对枯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3.答案:插叙由眼前的枯竹回想到与竹有关的童年趣事,表达了作者对竹的喜爱(或:对童年的留恋)之情,为后文对竹的遐想作铺垫。解析:本文主要写眼前的枯竹,第段插入讲述了小时候与竹有关的趣事,由此确定为插叙。分析插叙的作用时,要先概括插叙的内容,再提炼其中蕴含的情感,最后从写作技巧上进行归结,即为后文写竹作铺垫。14.CAB15.答案:(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充满活力、顽强生长的情景。(2)是从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物质上的无私奉献两方面来表现的。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第(1)句中,“钻出头”“好奇地看着”“抖落身上”等表明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力拔长”体现了竹子有活力、顽强生长的情景。(2)第段分别从精神愉悦的角度和物质上无私奉献的角度来谈。16.示例一:选A。理由: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的方法,含蓄结尾,引人深思,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同时前后照应。示例二:选B。理由: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的方法,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的赞美、喜爱之情,语气强烈,感情充沛。解析:先确定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