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75537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B草原上羊的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D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解析:A项体现了互利共生关系,B项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C项是自然现象,没有体现自动调节能力,D项体现了群落演替。答案:B2将一个在光下保持稳定的小生态瓶,移入黑暗中保持较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该生态瓶的变化是()瓶中的生物总量增加系统的总能量在开始时最大演替将发生,最后达到稳态,保持能量流动演替将发

2、生,但最后所有生物将死亡ABC D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当将生态瓶放入黑暗环境中时,缺乏能量的输入,导致生态系统最后崩溃,所以系统在开始时的总能量最大。答案:D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B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复杂,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小解析:A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强,A错误;B项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B正

3、确;C项北极的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C错误;D项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强,D错误。答案:B4如图表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和解除干扰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强Ca、b点生态系统丧失了抵抗力稳定性Dc点时只有恢复力稳定性解析:生态系统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故A项正确,而C、D项错误;解除干扰后,甲恢复到原来水平,乙恢复后总稳定性比原来低,所以甲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项错误。答案:A5如图所示,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4、下列问题:(1)作为一个完整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和_。(2)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_;该生态系统的_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图B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_。此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4)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是否相同?为什么?_。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网和食物链进行的。(3)湖泊受到污染,物种减少,导致该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破坏。(4)从图A可以看出,乙增多后甲增多,而甲增多又导致乙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图B为

5、正反馈调节实例。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乙甲丙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生物种类减少,自我调节能力低(4)不同。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A级基础巩固1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河流自身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方法,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离不开分解者的作用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D生态系统具有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强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6、会迅速丧失。答案:C2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以下方法错误的是 ()A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比例要有严格的要求,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B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C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应将生态缸放置在直射光下D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解析: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但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比例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齐全,另外比例适中,A正确;生态缸中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很弱,所以其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B正确;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可在沙土下铺垫一

7、张塑料布,但生态缸不可放置在直射光下,以防温度过高,使得生物死亡,C错误;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便于统计其稳定性的大小,D正确。答案:C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解析: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该地的物种丰富度提高,营养结构复杂化,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故A项正确;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

8、种牧草的产量后,该种牧草发展为该地区优势种,抢占了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和空间,降低了物种丰富度,该地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故B项错误;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上升,同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故C项正确;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化,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故D项正确。答案:B4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的原因是 ()A人的作用非常突出B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人类的劳动C种植的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D其产品运输到系统以外解析: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

9、复力稳定性就越差。农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种植的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故农田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答案:C5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B农田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C对于极地苔原(冻原)来说,由于物种组成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D在遭到严重破坏后,相对于池塘生态系统而言,海洋生态系统恢复更快解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越低;就抵抗力稳定性而言,农田生态系统应比草原生态系统低;在遭到严重破坏后,池塘生态系统应比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快。答

10、案:C6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解析:由图可知,在相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甲生物群落的变化明显,说明其生物多样性较低,A错误;并非所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都呈负相关关系,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低,D错误。答案:C7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

11、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乙强甲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体现了其抵抗力稳定性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C 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气候变化时,甲生态系统的种群类型数量变化较小,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乙强,正确;甲生态系统不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错误;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稳定性被破坏,S点后逐渐恢复,体现了其恢复力稳定性,这种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错误,正确。综上所述,B选项正确。答案:BB级能力训练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

12、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答案:B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3个生态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甲 乙 丙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

13、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解析:甲瓶与乙瓶的区别是小鱼数量不同,乙瓶与丙瓶的区别是放置的环境不同。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丙瓶置于黑暗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中生物也会很快死亡;相比之下,乙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答案:A10(2017海南卷)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

14、消费者是_,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自身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3)次级消费者是青蛙。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调节种间关系;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自我调节的能力(3)青蛙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1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生态系统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