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75535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专版)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遵义专版)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遵义专版)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遵义专版)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遵义专版)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遵义专版)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专版)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B )(3分)A确凿(zo)窃读(qi)搓捻(nin)人迹罕至(hn)B书塾(sh) 叛逆(n) 攒成(cun) 疲倦不堪(kn)C秕谷(b) 枉然(wn) 自卑(bi) 一字不漏(l)D模仿(m) 涨红(zhn) 感慨(i) 恍然大悟(hun)【点拨】A项,确凿(zo),搓捻(nin),人迹罕(hn)至;C项,一字不漏(lu);D项,感慨(ki)。2字词积累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A人声鼎沸花团锦簇油然而生B混为一谈博学笃志威风凛凛C不求甚解温故知新高枕而卧D小心翼

2、翼四平八稳感概万分3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A神农架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神秘原始森林。B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C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D请别把这两件不相关的事情混为一谈。4文化积累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3分)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2个)A狗猫鼠B阿

3、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E无常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H琐记I藤野先生J范爱农_A、F_I、J_D、E_5语言运用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B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D可是,这能全怪我吗?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3分)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B谈论本地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

4、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C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D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故事。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2分)(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_影入平羌江水流_。(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_遥怜故园菊_,应傍战场开。(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环境的句子是:_回乐烽前沙似雪_,_受降城外月如霜_。(4)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_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5)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学而不思则罔_,_思而不学则殆_。(6)在欢迎远方客人的宴会上可引用孔子的一句话:_有朋自远方

5、来_,_不亦乐乎_?(7)七年级(2)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三军可夺帅也_,_匹夫不可夺志也_”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二、阅读(50分)(一)(12分)感念老师阎连科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我把这滴苗芽移栽到

6、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鲜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写给列宁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

7、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前些时候,我回家乡电视台做

8、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而我,已人至中年。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8选文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小树”,有什么特别用意?(3分)_作者以树自喻,借助榆树的成长

9、,突出自己在老师春风细雨般的教育下,一步步走上文学道路,成长为一棵大树、一个人才的过程,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_9“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照应?“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_与第三段中的“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相照应。“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则表现出张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从侧面表现出“我”对张老师的感激之情。_10在老师看来“长并不等于好文章”,但是为什么“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却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3分)_通过这一事件表现当时张老师对“我”的鼓励,也表明张老师善于

10、教育和引导学生,是一位非常关心学生的好老师。_11文中画线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_作者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老师时情不自禁地落泪,表达了对老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_(二)(12分)童年读书莫言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偷着看书。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

11、力,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一辈子也忘不掉啊。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喂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许多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

12、。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幸福。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着做饭

13、,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童年的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1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我)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_“晕头涨脑”写出作者因长时间专注看书及被蚊虫叮咬而出现的身体不适,表现莫言童年非常迷恋读书。_(2)但我总是能把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_“费尽心机”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写出了哥哥不想让“我”找到书,“我”则千方百计要读书的状态,反衬作者童年很迷恋读书。(意思相近即可)_13选文

14、第段中说“那时我真感到幸福”,结合上下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_作者那时的幸福是因为借到并读完了大厚本的青春之歌;看书耽误了喂羊而得到母亲的宽容。(意思相近即可)_14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段画横线的句子。(3分)_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作者童年渴望看书的状态,体现作者迷恋读书。示例二:此句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作者渴望读书,迷恋读书的状态。(意思相近即可)_15莫言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莫言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示?(3分)_示例:莫言童年迷恋读书,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想方设法读了很多书,而且读书十分专心,非常投入

15、。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辉煌。我们要像莫言那样热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为我们的成长成功奠定基础。(意思相近即可)_ (三)(12分)慢阅读材料一近年来网络和数字化阅读已渐渐成为人们新的阅读习惯;音像制品成为国民阅读新热点;阅读从“纸质时代”进入“纸质与电子并存的时代”。人们的阅读已从以前的以学习和工作需要为主的学习型阅读向以生活、娱乐需要为主的休闲型阅读转变。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定制式阅读、联通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成为手机阅读和网络阅读的主要形式。各地书店居排行榜前列的大多是通俗读物等现象,都证明了人们浏览式的浅阅读特征。(摘自文稿)材料二加拿大的一位学者约翰米德马出版了一本书,叫做慢阅读。他认为,慢阅读,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