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75497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练习: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解析:D项叙述的为能量流动的特点,由此判定D项叙述错误。答案:D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通过()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解析: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循环是以有机物和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及

2、分解者又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而回到无机环境中去。因此,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的。答案:B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两者同时存在,不可分割解析: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流动则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又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答案:C4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

3、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生物群落大气中的CO2化石燃料A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的CO2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D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解析: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它们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CO2进入无机环境。生活中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等途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CO2,减少生物群落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碳在生物体内(生物群落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目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大气中CO2含量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

4、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缓解温室效应。答案:B5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疏松土壤可以加快过程解析:由图可知:A代表分解者,B代表生产者,C代表消费者;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答案:D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过程是_的_作用,具体包括_和_两种类型。(2)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_。(3)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过程(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4)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形式存在,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

5、之间以_形式进行循环。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图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箭头,即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因为这是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如果没有这一光合作用的途径,碳循环便不能进行;图中A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它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CO2,与此本质相同的是B和C,它们都是呼吸作用,而D则是燃烧释放CO2,不属于生物的呼吸作用。答案:(1)分解者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2)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3)B、C(4)CO2或碳酸盐CO2A级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6、C从物质循环来说,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D从能量流动来说,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D错误。答案:D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解析:粪便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植物不能利用;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能量作为动力,使得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

7、复。答案:A3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先后进行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析: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CO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答案:D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或线粒体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

8、养型生物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完成A过程的生物不一定具有叶绿体,能完成B过程的生物能进行呼吸作用但不一定具有线粒体;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能进行A过程将CO2转化成有机物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答案:B5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过程解析:图中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和为消费者、为分解者。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组成成

9、分,A项错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用表示,其去向有三个: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自身呼吸消耗(),B项错误;碳元素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和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以CO2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项正确;根瘤菌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豆科植物的光合作用(),D项错误。答案:C6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解析:因为研究对象为碳循环,所以要考虑生物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生产者才能吸收二氧化碳,生产者

10、、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要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f为无机环境,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B项错误。答案:B7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循环。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元素在过程中转化的形式都主要是含相关元素的气体物质B两种元素在过程转化时都只能呈气态C图中过程在两种元素循环过程中均可发生,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D图中过程主要发生在碳元素循环过程中解析:图中过程表示两种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流动,这种流动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过程转化时主要呈气态,但硫元素主要以土壤或水体中的SO 形式被生产者吸收利用;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CO2和SO2是导致大

11、气污染的重要原因;火山爆发主要与硫元素循环过程有关。答案:C8.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C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_,B为_。(3)图中DC过程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_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和_形式存在。(5)碳循环始终与_结合在一起。解析:在无机环境中,碳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碳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

12、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为生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答案:(1)生产者(2)CO2消费者分解者(3)光合呼吸分解(4)化石燃料CO2碳酸盐(5)能量流动B级能力训练9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B图1中能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只有2、4、5C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

13、少最后趋于稳定D在图2的食物链中,/的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图1中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A错误;图1中的过程3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也是呼吸作用,B错误;如果次级消费者A因发生瘟疫而数量减少,则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增加后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D又会因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相对稳定状态,C正确;图2中的和代表兔和狼的摄入量而不是同化量,所以/的值不能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答案:C10共享单车对解决交通拥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如图表示碳循环局部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

14、原因是_。(2)图中字母_表示生产者,若因环境污染造成生产者锐减,则F、D的数量将_。(3)若D的同化量增加1 kJ,则至少需E的同化量增加_kJ。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具体可表述为_。(4)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可采取的措施包括_(要求至少写出三条)。解析:(1)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2)根据指向E的箭头“一进多出”可判断E表示生产者,F、D分别代表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若因环境污染造成生产者锐减,则消费者的数量均减少。(3)若D的同化量增加1 kJ,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则至少需E的同化量增加120%20%25 kJ。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具体可表述为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4)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清洁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