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二单元 主题2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学案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75462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二单元  主题2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学案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二单元  主题2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学案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二单元  主题2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学案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二单元  主题2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学案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二单元  主题2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学案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二单元 主题2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学案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二单元 主题2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学案 含答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2: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命题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2018年浙江4月选考,1)下列属于酸的是()。A.HNO3B.CaCO3C.CO2D.NaOH【答案】A2.(2017年全国卷,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解析】A项,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酰胺类合成纤维;B项,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项,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项,棉衬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答案】A3.(2017年全国卷,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

2、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解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还含有硫、磷等元素。【答案】C4.(2017年北京理综,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解析】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答案】A5.(2014年四川理综,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析】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金刚石、白磷都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

3、于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次氯酸钙,为混合物,B项错误;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次氯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C项错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是高分子化合物,常见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蛋白质、纤维素、淀粉等,葡萄糖是小分子有机物,D项错误。【答案】A命题二物质的性质与分类6.(2018年浙江4月选考,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的气化B.天然气的燃烧C.烃的裂解D.石油的分馏【解析】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答案】D7.(2018年北京理综,7)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

4、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解析】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说明氢气是新生成的物质,而化学变化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故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核聚变”是核反应,改变的是原子核,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项,甲烷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答案】B8.(2016年四川理综,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二氧化

5、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答案】B9.(2015年重庆理综,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C.烧结黏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解析】A项,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由CuSO45H2OCu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反应;B项,铁矿石炼铁是由铁的氧化物Fe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反应;C项,制陶瓷的原料是黏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酸盐产品;D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改变物质的外形,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答案】D10.(2014年全国卷,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

6、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A项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油污属于酯类物质,可以在热碱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和有机盐,B项发生了化学反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水果产生乙烯,C项发生了化学反应;硅胶起吸水作用,铁粉起还原剂作用,防止食物被氧化,D项发生了化学反应。【答案】A命题三胶体的性质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2018年全国卷,8)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2018年全国卷,10)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

7、子数为0.1NA(2018年江苏,6)KAl(SO4) 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2018年浙江4月选考,6)氢氧化铁胶体可用作净水剂(2017年天津理综,1)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2016年全国卷,13)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2015年安徽理综,9)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2014年重庆理综,3)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2014年福建理综,8)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答案】12.(2018年海南,10改编)絮凝剂有助于除去工业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下列

8、物质可作为絮凝剂的是()。A.NaFe(SO4)26H2OB.CaSO42H2OC.Pb(CH3COO)23H2OD.Na2SO410H2O 【答案】A命题角度全国卷对本主题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用途上,常结合生产、生活、传统文化、化学史等进行考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试题侧重考查基础,但能体现学科素养备考启示在复习中要重点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物质分类的依据及物质类别的判断;胶体的性质、用途、制备及与溶液的区别等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质的组成(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2)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2.物质的分类方法简单分类法树状分

9、类法和交叉分类法(1)分类标准是对物质进行正确分类的关键(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氢化物:HCl、H2O、NH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等酸性氧化物:CO2、P2O5等两性氧化物:Al2O3等过氧化物:Na2O2、H2O2等酸按电离出的H+数一元酸:HCl、HNO3等二元酸:H2SO4、H2CO3等三元酸:H3PO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无氧酸:HCl、H2S等含氧酸:HClO4、H2SO4等按酸性强弱强酸:HCl、H2SO4、HNO3等弱酸:CH3COOH、HF、H2CO3等按有无挥发性挥发性酸:HNO3、HCl等难挥发性酸:H2SO4

10、、H3PO4等碱按水溶性可溶性碱:NaOH、KOH、Ba(OH)2等难溶性碱:Mg(OH)2、Cu(OH)2等按碱性强弱强碱:NaOH、Ba(OH)2、KOH等弱碱:NH3H2O等盐正盐:BaSO4、KNO3、NaCl等酸式盐:NaHCO3、KHSO4等碱式盐:Cu2(OH)2CO3等复盐:KAl(SO4)212H2O等【特别提醒】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

11、2O3。4.常见混合物:(1)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2)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3)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如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注意: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纯净物。()(2)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3)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4)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5)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12、()(6)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7)纤维素、合成纤维、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均为混合物。()【答案】(1)(2)(3)(4)(5)(6)(7) 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乙醇B.液氯C.醋酸D.碳酸钠【解析】乙醇是非电解质,A项正确;液氯是单质,B项错误;醋酸属于酸,是电解质,C项错误;碳酸钠属于盐,是电解质,D项错误。【答案】A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选项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OHSO2CO2BNaOHHClNaClNa2ONOCKOHHNO3CaCO3CaOMn2O7DNaOHHClCaF2Na2O

13、2SO2【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答案】C 分类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物质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属于包含关系的组合是()。序号甲乙、丙、丁、戊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五氧化二磷常见合金不锈钢、青铜、硬铝、生铁基本营养物质油脂、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腐蚀品盐酸、浓硫酸、烧碱、硝酸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铁弱电解质次氯酸、一水合氨、水、醋酸A.B.C.D.【解析】中,石灰石不具备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中,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

14、,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答案】C 现有下列物质:冰水混合物水煤气铝热剂普通玻璃水玻璃有机玻璃漂白粉TNTH2SO4含氧40%的氧化镁花生油福尔马林密封保存的NO2气体CuSO45H2O液氯王水KAl(SO4)212H2O分子式为C5H10的烃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其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一定为混合物的是;可能为纯净物,也可能为混合物的是。【答案】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分类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石油的分馏(2)煤的干馏(3)钠的焰色反应(4)碘的升华(5)氯化铵的分解(6)蛋白质的变性(7)蛋白质的显色反应(8)电解食盐水(9)CaCl2的潮解(10)冰的融化(11)FeCl3的水解(12)石油的裂化、裂解(13)蛋白质的盐析(14)食物的缓慢氧化(15)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